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7,(5):52-57
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发轫至今,已经进入成熟繁盛时期,小小说题材内容与时俱进,小小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进入活跃阶段,小小说创作产生新的流派形式,形成具有现代派或后现代派艺术特征的新的小说形态。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蔡楠、谢志强、滕刚等。尤其是蔡楠"车祸系列"小小说作品佷有代表性,蔡楠现代派/后现代派小小说作品具有主题不确定性、结构立体化的特征,他擅长运用符号、抽象、象征、荒诞等现代或后现代创作技巧,这些特征和技巧极大地提升了他作品的意蕴,使他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风格独具的实力派作家之一。他在小小说有限的篇幅之内,以其深刻的意蕴、深邃的思想、开拓性的探索,摆脱了小小说"小"的局限,他的小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2.
刘国芳是全国知名的小小说作家,探讨他那些数量惊人的小小说作品内在的情节结构类型,是小小说评论界深刻把握刘国芳创作必然要做的理论归纳工作。概括起来,刘国芳小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节结构类型:递升反转式、释悬曲转式、反跌对比式、变异重复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小小说理论研究日益深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小说创作理论从单纯研究创作技法上升到研究创作规律;二是小小说名作家参与到小小说理论研究队伍中来;三是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从国内扩大到国外。这些研究对21世纪小小说的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的聂鑫森,器道相谐地创作了大量小小说并以作品中的原乡意识、多样题材、底层关注、闲笔技法,而氤氲出浓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新时期小小说发展中的一个独特存在。考量聂鑫森的小小说创作,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当代小小说的发展概观,并为这一文体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诸多参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小小说,整体呈现一种崛起与跨越的姿态,突出地表现在文体自觉意识逐渐明显、理论批评开始走上正轨、反拨大众文化精神呈现文学自励,这都既是对80年代小小说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也是新世纪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有益伏笔,为小小说成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文学一道风景的小小说,与新世纪底层文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无论是文体形式、创作主体、受众群体、编辑意识,还是关注对象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底层文学性。探讨新时期小小说的底层文学性,能重构小小说的美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暗示,是小小说独特的艺术技巧之一。小小说作家通过含蓄委婉的表达,借助烘托反衬、象征隐喻和计白当黑等艺术表现手法,曲言尽意,并收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真正实现了小小说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虚写实和深蕴隽永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8.
白小易这个名字,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也许还比较陌生,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说的爱好者,你就不难发现,这个名字在刊登小小说的刊物上出现频率是颇高的。他是何许人也,我不知道,只知他是《芒种》编辑部的编辑,主持“永恒的瞬间”栏目(专发小小说),想必是专攻小小说的了。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感到极富人情味,且清新隽永又不乏哲理,就对他的小小说多留了一份心。后来逐渐读了他的一些小小说,虽然并非篇篇精品佳制,然自有  相似文献   

9.
以小小说文学活动为中心展开研究,可发现和考察当前文学复杂存在样态,确认性质认定和价值评价的基本观念及理路。在实践理性和民间文艺美学搭建的大视野中,第一,小小说以“平民艺术”为号召、字数短小为限定的民间倡仪之发生缘由,呈现为适应环境和利用新条件之便利实现生活状态与艺术行为的同一的特点,以及“我们”规范的叙事立场、内容和情节链的文本逻辑等。第二,以冯骥才和聂鑫森为个案可深入考察知名作家加入小小说的缘由、状况以及与小小说发展的复杂关联性。第三,从纵向历史环境的中国悠久叙事传统和小说文体变通规律与个人效应发挥等原因,横截面环境的“有意义的结构”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小小说同构机制,以及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审美本能需求与小小说的吸引机制等诸方面,可探究小小说起步民间并与作家文学接续融汇的根本机制问题。第四,从小小说写作者、接受者两个方面综合而论,可考察小小说的功能与性质。第五,基于价值体系建设任务维度,从欣赏与消费的同一、知识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同一、文学普遍性教育与提高同一、生活与美育同一等四个方面,可推测小小说定位于社会中自我教育的理论设想之合理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是当代小小说研究的复苏和初步发展期,它以零星的单篇论文形式出现,对小小说重又崛起的原因,小小说的性质、名称、源流及文体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尽管这些探讨还不系统,还存在着表面化、雷同化的弊病,但由其中闪现的智慧火花所凝成的理论片断,仍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小说研究高潮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是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小的文体样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小小说这种文体一经出现,便风靡文坛,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和旺盛生命力。它以“简约精致、情节单纯、尺幅波澜”的特点,不仅折服了广大成人读者,而且也备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在学校里,优秀小小说类的报刊杂志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2.
李永康的小小说创作独具特色,巧妙的诗化结构、浓郁的娱乐趣味和深厚的哲理意蕴是其作品突出的审美特征,其创作为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荒原在《小小说不好写》一文中,曾经就微型小说的标题作过如下论述:“标题之于小小说尤有补充匡正之要义,而不止于诠释,重复或简单概括作品内容,更非平平然如庄稼娃命个乳名。好标题应当与作品似相干又不相干,那相干处便是韵味。小小说凝千古于须叟,缩万丈于径寸,标题是有机部分,是“眼”,是引发读者联想与再创造的契机。”(《小小说选刊》1987年第7期)确实,制作新颖独特、意蕴丰富、令人陶  相似文献   

14.
绿     
近几年,随着高考作文体裁的放开,有不少考生在这方面进行了异于常人的选择,以求标新立异,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今年湖北考生周海洋扬己所长写就的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便收到了如此之效。其中也不乏考生选择小小说的体裁,每年的高考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小说,成为高考作文中的奇葩,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也有不少考生将小小说写得一塌糊涂。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场小小说呢?有没有技巧可循呢?  相似文献   

15.
张春博士《中国小小说六十年》是其多年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结晶,该书从纵横向两个方面客观梳理了新中国小小说的发生与发展,并以“名称论”“文化论”等六个专题实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在资料的翔实性、审美的敏锐性和内在的科学性上也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同时,论著还切中了当下小小说的创作弊端,为小小说的未来繁荣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性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成就令人瞩目,但她们大多集中于女性生活的书写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示其难以超越性别身份樊篱的局限,而在叙述与风格色彩上的悲剧趋向,也暗示着她们创作的张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小小说作家凭借对现实生活与女性自身的特殊感悟,在作家群和作品群等方面成为当代小小说独立崛起景观的重要支点,而在其五彩斑斓的书写世界里,智慧、张力与温润等元素更构建并彰显一种难得的诗抒化审美特征,体现大众文化时代女性文学纵深方向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小说作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各地报刊上,深受读者的喜爱。它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是精巧而灵活的小说新品种。深入开展小小说的研究和探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孙方友的小小说以奇动人,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说含着曲折的情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