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法"人作为"法"国家切入点,主要缘于法律尚未树立起极大权威。"法"人的着力点是依法治官和依法助民。依法治官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权;规范为官者的社会失范行为;法律监督法治化。依法助民的途径是:以法律的方法规范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严格执法,取信于民,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亲合力和依赖性;大力弘扬法的时代精神,进一步繁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这种行政权为主导型的国家来说,依法救灾主要是行政权依法救灾,即行政权在救灾中应如何保障和规制。然而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抗灾救灾法,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平行法;其次就是一些针对性较小的应急条例,这样就间接导致了我国在依法救灾过程中效率的低下,从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无谓的牺牲。我国必须完善相应的救灾程序的立法,尤其是政府在救灾过程中行政程序的规制,切实做到政府在救灾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实现依法治权就要以依宪治权为总纲,实行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同时努力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并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党建理论和法治思想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依法执政的思想基础.依法执政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水平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要领导国家的立法工作,要求执政党要带头守法,要求执政党要保证执法的独立性,要求执政党要不断推动国家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依法治农思想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中共“依法治国”方略形成的理论根基,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和历史通道。它强调“法治”与“德治”并重,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齐头并进,在实践中逐步推进法治,普法中注意重点论、基础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权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对中国由于不重视民主法制,而最终导致民主法制的毁灭,国家的混乱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进行深刻地反思后形成的。核心是要建立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使权力约束制度化、法律化。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防止权力的寻租和腐败,防止专制和独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省是根据依法治国方针提出来的 ,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依法治省就是依法管理本辖区内的各项事务。加强党的领导是依法治省的根本保证 ;恪守法律至上原则是搞好依法治省的先决条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省的重要内容 ;依法治党、依法治官、依法限权是依法治省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中间环节,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实行依法治市的经济前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市的前提条件;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是实现依法治市的关键环节;自觉的遵纪守法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市的社会基础。只有作好这几个方面,依法治市才会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藏"是中央治藏方略适应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也是西藏社会治理机制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和西藏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与依法治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前者对后者起到引导和支撑作用,而后者对前者的理论内容予以补充和丰富。依法治藏的科学含义需要解释清楚"法"和"藏"两个概念:"法"应当只包括成文法,但西藏地方立法必须加强对藏族习惯法的研究和转化工作;"藏"是指藏区,即依法治藏工作应在五省藏区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档案工作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档的原则指导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高校档案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档案执法机制运行不畅,教职员工的档案法治意识不强等。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法规体系,改善档案执法机制,最终实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法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了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是因为我们的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政府要全面提高自身依法行政水平,就必须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便宜原则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上并无明文的依据,但在行政实务中却不乏采用。基于合理行政的要求,在行政处罚法上应当承认便宜原则。便宜原则作为法定原则的一种补充,应仅于特殊情形下适用。由于便宜原则授予了行政机关更加宽泛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其在适用时必须受到严格的约束。在将来修订行政处罚法时,有必要对便宜原则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是适应我党党情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依法执政的实现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内容,规范党依法执政的行为,严格执法,带头守法,加强监督,实现党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4.
权力缺乏制约 ,必然导致腐败。依法行政是加强权力制约的有效途径。要制定行政程度法典 ,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 ,并将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推进我国廉政建设法制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政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措施。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和西方廉政法规的部分内容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在此方面的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6.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依宪执政的宪法理念凸显出宪法至上的宪政原则,强化了党执政的合宪性基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具体化,其内在地要求党的宪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是新中国在政法工作方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认为执政党要通过依法执政的方式,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不宜再开展大规模群众运动,应当依靠法制来治理国家,做到依法办事.要党政分开,党员干部要带头守法,人民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保留原则最早产生于政府实施"警察权"的背景之下,意义在于约束侵害行政和保障公民基本利益,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文法规可依。而随着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越来越从管理向服务发展,给付行政的兴起要求行政机关根据需要作出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并随之带来了法律缺位时行政自由裁权和公民权利的处理难题。因此,传统法律保留原则必须在给付行政的适用中,进行修正和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建设视域中的依法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最恰当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而且是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应站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上推进依法执政,立足于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同国家政权执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执掌者同国家政权所有者、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苦难的自觉意识本身就意味着个体的自觉与自由,苦难的形上意义也因此与美学相关联。魏晋南北朝个体苦难意识得以生成,苦难意识从"类"的政治、伦理向度向"个体"意义向度的裂变,使美学能够真正面对生命个体,实现了中国美学史上极为璀璨与光辉的一页。然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美学路径,随着封建帝国的大一统而出现了断裂,并没有得到有效传承。我们当下的中国美学研究有必要正视美学的各种可能向度,还美学以真正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