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中心论与现时代的生态危机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中心论否定自然的独立价值,这种思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使生态系统恶化。而生态中心论认为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承认自然界的独立价值,保护自然物种的多样性,这是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环境哲学领域中的两支重要流派,社会生态学与深生态学在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类自然与非人类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化解当前生态危机的路径以及理性在解决生态危机过程中的作用等六个重要议题方面,都存在着明显而有启示意义的差异和对立。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环境哲学领域中的两支重要流派,社会生态学与深生态学在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类自然与非人类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化解当前生态危机的路径以及理性在解决生态危机过程中的作用等六个重要议题方面,都存在着明显而有启示意义的差异和对立.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这种辩证关系不但产生了人化自然,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的异化.自然对人异化的最集中表现就是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消除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生态问题日趋势严重 ,生态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得到广泛认可。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重新确立人类是生态系统普通一员的基本观点 ,摒弃人类是自然主宰的观点。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中应自觉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随着人类自身的演进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古代的天然有机统一论到近代的主客二分对象论,再到当今生态危机条件下必须确立的新的和谐论,反映着人们对这一关系认识的逐渐深刻和完善。人类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当今条件下我们应该确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作为自然机体中的必须以实践方式存在的一分子,改造自然的绝对限度是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 ,揭露了生态危机的根源 ,从而找出了既能解决生态危机 ,又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即在人类的两难结构中的最佳结合点 ,这对我们开发大西部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较量”——析《老人与海》的生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工业时代以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就不再是和谐、平等,而升级为无限制的掠夺、仇恨,致使人类陷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针对这一点,早在海明威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中就以一个悲剧性的预言对人类的行为提出了警示。小说中处处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态危机的高度关注,并且隐喻性地指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能走出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本文试从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角度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对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生态危机在西方伦理学界引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挑战。争论双方围绕道德主体的范围和自然的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争辩。人类中心主义墨守传统伦理观念,认为道德主体只局限于人。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道德主体还应当包括自然,它试图通过强调种际平等,把道德关怀范围扩大至非人类存在物,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通过分析、比较生态伦理学各派的主张,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有清醒认识:首先,人类要尊重非人类生命的权利;其次,应恰当处理生态系统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最后,人类还必须对自身的认识偏见时刻保持警醒。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趋威胁着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科技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社会功能失调,从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应该用何种思想去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应重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以此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学术思想十分丰富,其“自然无为”、“无以人灭天”、“物我为一”的思想非常有特色,认为天地万物都按各自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人应当保持纯朴的天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而人远离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对立冲突,主要是由于人类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积重难返的生态危机 ,人类行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消费模式的示范作用下 ,有限的资源遇到了无限的欲求 ,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对峙当成必然 ,消费成其核心。为此 ,要倡言一种为寻求人类共同繁荣和未来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以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之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人之栖居”的诗意吁求,“万物一体”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社会整体和谐的理想。尽管在思想取向、达乎本真处境的途径和对人的定位等方面存有差异,但两者都是对人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和境域的深刻反省,两者都体认到,只有达乎与自然万物本然的相融相契、一体存在,才是人之在世的本真处境。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已遍及全球,地球环境的破坏已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产生环境危机的可能原因,论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寻求改善环境,拯救人类自身,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哲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进化发展的产物。由于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威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制约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车轮驶进工业文明时代,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耕种土地,破坏森林和草原,造成江河污染和水源枯竭,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农村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就不可能享受高效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坚持可持续性生态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对自己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造成全球自然生态失衡理应负有更大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力所能及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应对生态全球化而提出的的科学方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适度性原则:人类活动理念的变革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的适度性原则 ,是对人类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自觉意识和深刻把握 ,是对工业文明时代追求生产和消费无限增长的超限性、无度性人类活动的批判否定 ,是对自然征服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扬弃 ,是人类活动及其理念的现代性转向 ,是人类在较高层次上对自身活动的理性约束与规范 ,是未来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一理念的理论根据 ,是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它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以及同代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当代人与后代人利益的兼顾和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