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南岳自然风光秀冠五岳。南岳既有隽秀妖媚之神韵,又有雄伟挺拔之态势,既有美丽飘逸的形状,又有深厚博大的内涵。令人心摇神荡,流连忘返。南岳有五岳庙中规模最大的南岳大庙(唐开元十三年)、宏伟壮观的祝圣寺(唐天宝初年)、著名道教圣地黄庭观(唐高谊武德元年)、上封寺(原为道观,隋朝炀帝大业年间改为寺庙)、玄都观(清光绪年间)、“六朝古刹、七祖道场”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5):7-9
<正>李长春充分肯定央视春晚张家界送演节目《追爱》武陵源区民族局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张家界市送演节目《追爱》,对张家界魅力神歌文化传播集团及《追爱》节目组表示祝贺:"衷心祝愿你们神歌远扬、魅力四射。"《追爱》取材于湖南民间,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武陵  相似文献   

3.
楚祭与苗祭——射牛与椎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在《剜羊(封羊)与还傩愿》、《击豕与击猪》(即《击猪祭祝融及其苗文化形态》)中,论述了楚王室的“封羊”(又曰剜羊)和“击豕”同苗族的剜羊还傩愿与击猪祭祖二者形式的同一,其内容是祭祀楚、苗的始祖伏羲女娲和先祖祝融。本文要阐述的,是楚王室的“射牛”祭祖与苗族的“椎牛”祭祖二者是否同一及其相关的人文涵义。  相似文献   

4.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5.
自然物被神化后,仍用原来的名称称呼。《诗经·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诗经·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诗句中的天用"苍"、"昊"形容,它是自然物的天;又能"歼良人"、"降大厉",它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天。自然物的天被神化后仍称为"天",鲜明地表现在诗句中。《晏子春秋》卷一:齐景公因久不降雨而让卜人占卜原因,卜人回话:"祟在高山广水。"话语中的山、水分别用"高"、"广"修饰,它们是自然物的山水;又能作祟,它们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山水。自然物的山、水被神化后仍称为"山"、"水",显豁地表现在话语中。  相似文献   

6.
正年画的起源在雕版印刷之前,可追溯至人类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灵信仰,它的前身就是古代贴在宅院门上,用来镇宅避邪的"门神画"。门神最早雏形出现在秦朝,《礼记·丧服大记》云:"君释菜"。汉·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讲的就是最早的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中华民族文化是以炎黄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文化史的地位上,黄帝一系变为“大宗”,炎帝一系为黄帝所掩,以《尚书》论,其中的《周书》是以《周诰》为主,属于以玄鼋为图腾的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即玄鼋,这是一种神鳖,玄鼋音变而为轩辕),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洪范》为“申”(神)职司天以属神之书,司天以属神即“神守”,而《吕刑》为“吕”(旅)职司地以属民之书,司地以属民即“社稷守”,仅此两篇书才属于炎帝系统。故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的一部至今仍在不断传唱的活形态的英雄史诗,其间蕴涵着大量的"神话原型"及其置换变形。文章试图通过对神授艺人的演唱仪式,以及不同艺人演唱的不同《格萨尔》文本的观照,来深入探究其间的"神话原型"及其置换变形,为我们研究史诗打开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9.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考察《山海经》、《穆天子传》及汉代文献中的西王母神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其中西王母的神相经历了由《山海经》中头戴面具祭厉鬼的司祭者,至《穆天子传》中能歌善舞的部族首领,再至秦汉以后典籍中美丽女神的演变过程。除了神话演进本身的因素外,这主要是由于对西王母原初神相的误解所导致的。故弄清西王母神相,对于正确判断其族属,进而探索这一经典神话的传播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揭示《山海经》中西王母神相之原貌入手,就上述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中原地区有一个以“祝融”命名的部落,其中有一个称作“季连”的氏族首领,就是楚民族的直系祖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献均有明确记载。《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  相似文献   

13.
<正>古时求雨杂考一在古代,统治者会求雨。天子、诸侯、官员的求雨,可统称为统治者求雨。统治者求雨,有时祭求的神灵众多,甚至可祭求天子的先祖和朝廷已故的贤臣。《诗经·云汉》是周天子诉说苦苦求雨而不得的诗,诗中介绍,参与求雨的官员有庶正、冢宰、马师氏、膳夫。诗句"靡神不举"、"靡神不宗",是说所有的神灵都祭祀遍  相似文献   

14.
“神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七世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势力开始向唐的西南域扩张。永隆元年(公元(?)80年)吐蕃军攻破西川安戎城后,唐“断吐蕃通蛮之路”的战略破灭,于是西洱河诸蛮也相继被吐蕃所征服(见《新唐书·南蛮传》和《旧唐书·吐蕃传》)。为了加强和扩大在西洱河地区的势力,吐蕃不惜花大力气在今滇西北中旬县五境乡与维西县塔城乡之间的金沙江上架起了一座雄伟的铁索桥,史称“吐蕃铁桥力,并在铁桥以西设置吐蕃铁桥节度府。于是唐樊绰的《蛮书》里便有了“神川都督”一词。人们把“神川”与“铁桥”联系起来称“神川铁桥”。于是后人推断:“神川铁桥”架于金沙江上,因而“神川”便是“金沙江”。如《读史方舆纪要》曰:“金沙江源出丽江军民府西北旄牛微  相似文献   

15.
以母题研究法,对照《民间文学母题索引》确定汉王祖王神话的诸多母题,着重对"神惩罚人类"、"世界性的灾难"和"文化英雄建立习俗"等母题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汉王与祖王是麽经中除布洛陀之外较为重要的神祇。麽经在确立神祇的过程中,着重借助了壮族的灾难记忆文化和原始崇拜文化,使汉王祖王既具有远古神祇的性质,又具有现实的非凡神力,成了麽教的职能神。汉王与祖王还是具有民族文化英雄特质的神祇。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萨满教诗歌》(以下简称《诗歌》)现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乌兰杰同志的翻译稿本.这部《诗歌》共31首,2271字.其中包括黑教的《设坛》、《法裙》、《入场》、《坟茔》、《起步》、《列队》、《奔跑》、《高潮》、《起兴》、《请神》、《神谱》、《参天树》、《宝木勒》、《安达》、《神威》、《向门》、《佛异》、《请灵》、《降神》、《问候》、《神问》、《洗尘》、《神谶》、《吉雅奇》、《祭天》、《祭山川》、《请花神娘娘》、《法术》、《送神》、《甦醒》等30首,另有白教的《白萨满派祷  相似文献   

17.
《龙泉神剑歌》写作时间和作者小辨颜廷亮《龙泉神剑歌》无疑是敦煌西。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多年来,学术界对之多有论说。然而,在一系列问题上,各家的见解并不一致。这里,笔者拟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即《龙泉神剑歌》的写作时间和作者问题,略事辨析。如或不当,...  相似文献   

18.
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绘画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神及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些理解加以探讨,试图找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解这些关系的"完美"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闽南读书会结束了第一阶段"施坚雅、弗里德曼和王庚武视野下的闽南与东南亚"的阅读,2015年9月至12月,在王铭铭老师建议下,转向从宗教视角理解闽南区域,先后阅读了德格鲁特(Jan Jakob Maria de Groot,1854-1921)、顾颉刚、吴藻汀、桑高仁(Steven Sangren)、李亦园和林美容有关闽南以及与闽南密切相关的台湾民间宗教的著述。闽南民间宗教的巨大张力,启发上述学者思考闽南区域自身及其与更大文明体系之间"多元"与"一体"的关系。读书小组围绕德格鲁特《Buddhist Masses for the Dead at Amoy》及其传记《The Beaten Track of Science:The Life and Works of J.J.M.de Groot》,顾颉刚《泉州的土地神》以及张帆《顾颉刚与土地神——1926-1927年东南沿海的"游士"与"风俗"》,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桑高仁《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及其《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s Reconsidered: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China》一文,黄英美根据对李亦园的访谈整理而成的《访李亦园教授——从比较宗教学观点谈朝圣进香》,林美容《魔神仔的人类学想象》,组织了八次读书会。读书会前,每位成员独立完成一篇成熟的读书报告,在读书会上研讨,会后综合整理成文字记录。以下是根据大家的读书报告以及讨论汇合而成的对上述著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云里头,天边边,有座高高的吕洞山/它是苗家敬奉的神,它是苗家祈福的仙/千年说,万年传,美丽的故事在人间……"(摘自歌曲《吕洞山神话》)吕洞山区位于保靖县东南部,辖水田河、葫芦和夯沙3个乡镇,因境内有"苗族圣山"吕洞山而得名,这里居住着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吕洞山主峰海拔1224.6米,峰间两个并列的穿洞呈"吕"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