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西北蕃市是民族民间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北宋政府对蕃市采取既较为自由和明智 ,又有所控制和干预的政策 ,分析了西北蕃市的特点 ,以及蕃市的分布、蕃市的贸易状况和蕃商在西北边区民族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月初一"会市是浙南古镇瞿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传统商业文化节日,2007年被列入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曾是瞿溪及周边乡下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场所,一年一次,历时4-5天左右,但鲜有文字详细记录。本文根据对瞿溪当地人的口述调查资料,试图勾勒出历史上会市的大致模样,为深入研究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宗族与墟市关系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宗族具有控制和影响基层社会的功能 ,其深深地介入地方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中 ,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与支配作用。宗族通过对农村墟市的控制 ,达到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 ,并在地方文化创造及有关活动中发挥着影响。通过对宗族与墟市关系的探讨 ,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受湖北省委、省政府委托,2016年5月26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刘善桥率团赴西藏山南.祝贺山南撤地设市。  相似文献   

6.
试论近代广西圩市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 ,广西正在加强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 ,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 ,推进民族经济融合的进程 ,以提高落后民族的经济层位。从历史学的角度 ,探寻近代历史上广西圩市发展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 ,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广西当前加快民族地区市场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在目前尚未有专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 ,笔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历史调查 ,并结合大量有关历史文献 ,试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泓 《中国民族》2013,(9):27-27
在北京西南38公里处,矗立着一座恢弘、精美的清真寺。它吸收了阿拉伯式的圆顶式和尖塔式建筑艺术,堪称穆斯林宗教建筑的经典之作。这座清真寺以当地地名冠作称谓——窦店清真寺。窦店清真寺位于北京房山区窦店村村南。窦店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此筑城屯兵得名,这个新兴的文化名村、经济大村居住着汉、回、满、蒙古等四个民族的村民,其中回族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公元1713年,聚居于此的回民先祖,在窦店村选址创建了一座占地面积2_75亩的清真寺。作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1994年和2003年,窦店村分两次对清真寺进行了翻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高端制造产业新区的建设,窦店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原建筑面积不足650平方米的清真寺,已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新窦店清真寺于2013年7月竣工,共占地1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42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新建清真寺雄伟、壮观,整体建筑用石材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可以容纳1500名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在窦店村的整体规划中,新窦店清真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江华码市的"火烧龙狮"虽久有耳闻,但一直未曾亲临现场观赏。今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应文友之约,欣然前往享有"千里瑶乡第一镇"美称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得以一睹她那别样的风姿。  相似文献   

9.
康丽  康佳 《民族论坛》2012,(24):27-32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回族群众的集散地,与回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法律与宗教政策的引导下,伊斯兰教清真寺分布广泛,数量之多,并随着清真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财产总量逐步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清真寺自身经济财产管理矛盾的日益凸显,涉及清真寺的纠纷不断增多,加强清真寺财产管理可谓是迫在眉睫。本文从界定清真寺财产范围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清真寺财产在来源、权利归属、使用、处分、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藏回族与清真寺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笔者发表了《西藏穆斯林的来源及其生活》一文(《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5年过去了,笔者又于1991年对西藏的回族和清真寺作了实地考察,结合中外历史文献,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西藏的清真寺 在《西藏穆斯林的来源及其生活》中已谈到,据阿拉伯方面的古籍,早在唐代西藏的吐蕃王朝时期,逻莎(今拉萨)已有了一座清真寺及一个不大的穆斯林社团。宋元之际,由于缺乏史料,我们对西藏的清真寺无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立法体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民族立法体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立法在遵循国家统一立法原则的同时,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有权变通上级立法主体的立法内容.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又有利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自治权.但民族立法的质量低与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难以出台,阻碍民族法制建设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明确并坚持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早日出台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民族立法既要针对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理论突破和发展,主要有关于民族关系性质和特征、民族问题实质、民族工作根本任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问题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又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又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民族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民族凝聚力对于民族的发展演进以及民族的自强、自立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表现,影响它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凝聚力的体验与表现进行分析,论述影响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民族利益: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在民族理论学界把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或最基本因素归纳为民族差异,其不恰当之处在于简单地套用哲学上矛盾一词的含义.民族差异只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潜在因素,对民族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才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期。民族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面临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民族节日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它与民族旅游正在日益整合。在节日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民族节日文化心理的变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四个途径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总结了近3年来黑龙江省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民族工作在加强中迈进新阶段;民族政策在充实中得到新完善;民族法规在修订补充中有了新架构;民族经济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新发展;民族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呈现新进步;民族干部在加强培训中素质有了新提高;民族工作部门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出现了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后迅速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公众网络使用率不断攀升,网络民族情绪的发酵与分裂势力的网上渗透给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在网络时代下,传统民族团结教育暴露出权威弱化、教育者媒介素养较低、教育对象过于单一等问题,网络民族团结教育也存在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形式较为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网络时代的民族团结教育发展。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研究网络时代新情况,做好网络时代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冉翚 《民族学刊》2011,2(2):14-20,84
通过考察,发现川滇毗邻藏区传统习惯法并未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淡化,相反对国家法的执行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习惯法将以其特有的方式长期存在,并与国家法形成长期的互动,理性看待现阶段国家法在民族乡村的有限性并注意引入民间习惯法的一些好的做法,使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相互塑造与互动,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将是国家法在民族地区乡村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