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王韬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方面,他传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把开放改革的呼唤传遍中国知识界;另一方面,他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以更广阔的视角,触及到许多林、魏等不曾触及到的课题,开拓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崭新天地。王韬在经济思想领域里的心历路程,正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折路程。因此,考察王韬的经济思想有助于剖视和把握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一、“商为国本说”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亮色的少数省分之一。毫无疑问,近代湖北的经济力的变动曾凸曲了中国的经济地平线:由东往西,武汉继上海之后成为经济力升起的第二个波峰;从南向北,由广东引进的近代物质文明随张之洞北上督鄂而实落于湖北。现在,湖北在“中部崛起”的呼声中已成为经济改革的注目点。我们有必要从湖北近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去寻找当代崛起的历史基础,从过去的历史命运中汲取某些智慧、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3.
“以警御侮”的思想产生于清末对西方近代警察制度的探索过程中。清末是中国传统治安走向终结的时期,也是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引进萌生的阶段。从改良派到维新派,从封疆大吏到中下级士绅,均有代表人物赋予警察以“御侮”的职能。“以警御侮”的思想对中国近代警察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其内容与渊源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向近代经济思想转变对期的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魏源的经济思想的剖析,比较集中地论述了魏源的“重本”而并不“抑末”、“除弊”也要注意“兴利”、主张上层统治者“黜奢”和贫困劳动人民“崇俭”,以及“利国”必先“利民”、“益上必先”“益下”的经济思想,并对魏源的贷币思想也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试论魏源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王朝晚期,面对鸦片战争、列强入侵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为谋求富国强兵前赴后继。近代思想家魏源针对危局在继承过去进步思想和吸取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知识的基础上就本末、奢俭、货币、对外贸易和建立近代工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由此缓慢开始了由典型中国式经济思想到西方式经济思想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的经济思想极富时代特色。一方面,作为国学素养极其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他希望从传统经济理论中汲取整合国民经济的良方;另一方面,他又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颇有兴趣,属意于学习西方列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章太炎的经济思想中,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始终都在若隐若现,其浓厚的“过渡性”造成了章太炎经济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从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考察入手,以义利观为例较为深入地解析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元素的具体内涵,阐述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思想元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分析认为,严复在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颠覆了封建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为当时的进步力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做好了思想铺垫。严复的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富强的思想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督鄂期间的张之洞极为关注湖北农业的发展。围绕着改变湖北近代农业结构及落后面貌的思考与实践,张之洞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逐渐形成。他明确了种植作物的种类和方法,提倡引进和采用西方近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他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及实践推动了湖北农业近代化进程,其思想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从维新改良的政治需要出发,在许多学科领域作了大量的启蒙工作。在文学上,他竭力提倡“小说界革命”,把西方新的文学观念引进中国,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发展到近代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世臣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主张。反对“重本抑末”,提倡“本末皆富”,主张改革盐政和漕运,禁绝鸦片贸易。这些思想已超越地主阶级的范畴,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新的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是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有关经济思想的论述,倾注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批判,提倡“振兴商务”“以商立国”;主张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建立近代金融和财政体制。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故人称熊凤凰。民国建立之初,出任临时政府理财总长,施即又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其间的活动和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较深的影响。虽然熊氏有过无可隐讳的过失,但纵观其一生,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有经国济世抱负的社会改革家。特别是从清末新政到1914年“督办全国炼油事宜”期间,致力振兴民族经济,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改善财政,繁荣经济的思想主张,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然而,多年来对熊氏的经济思想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限于能力及精力,本人只能对熊氏的经济思想和主张做一个概括的评述,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同仁们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开放发展思想是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首先,在发展思路方面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从“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从自力更生向“合作共赢”转变;其次,在发展目标方面,实现了由全方位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开放目标提升,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升;由迈向世界舞台向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目标提升;最后,在发展路径方面,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创新驱动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发展,从“三句话”到参与全球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增新在经济认识上,主张“人生天地间,莫贵于自养”。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而认为应打破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角色格局,并提倡实业,倡导实学。杨增新之经济思想表明其思维实受到传统与近代的双重影响,而这正是导致其执政新疆时期经济政策相对保守的原因。一方面,杨增新是有发展新疆社会经济的认识;另一方面,其发展思路虽受近代西方学理的一些影响,但思维深处却打下了传统的深深印记。上述特色的体现,既是传统向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普遍的社会心态,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艰巨与复杂。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负有盛名,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关于他的经济思想,学术界有些同志曾予以很高的评价,说他“梦想着近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他的经济思想体系,接近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早的系统的理解的重农主义体系”。这些同志对龚自珍经济思想的评价,看来与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所享有的较高评价有关。而事实上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的评价,则是不能简单地用前者来加以代替的。因而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指导原理,对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负有盛名,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关于他的经济思想,学术界有些同志曾予以很高的评价,说他“梦想着近代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①,“他的经济思想体系,接近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早的系统的理解的重农主义体系”②。这些同志对龚自珍经济思想的评价,看来与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所享有的较高评价有关。而事实上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的评价,则是不能简单地用前者来加以代替的。因而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指导原理,对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一部分。治国思想也就是国家管理思想。孔子是关心国家管理的。他到一个国家,“必闻其政”。他和不少人谈论过国家管理问题,回答过不少“问政”。他教学生也教如何管理国家。学生中也有以“政事”——也即国家管理为专长的。政事、国家管理当然也包括了对国家经济事务的管理。“治其赋”就属于经济管理。孔子主持鲁国政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后来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的政绩时,就专门提出“粥羔豚者弗饰贾”,价格公平被列为重大政绩之一(《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经济管理,但他在谈论其他问题,特别是政事时,涉及到经济管理的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本质上是处于兴起和形成阶段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代。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欧洲的经济思想、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中渗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许多因素,包括私有财产意识、契约自由、财富和管理意识等。在中世纪盛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商业意识、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声,以及世俗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增强,这是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更为直接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是以“民主”为核心和基础,以“多元化”为其基本原则的。它既是继承近代小资产阶级以及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的产物,又是顺应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融合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群己观历史上呈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近代,在明清时期“公—私”观念转型和近代“意义危机”的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逐步发动了由“己”到“群”,从自我认识到群体认识的思想转型,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走向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