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积极转换资源配置方式,开发社工岗位,扶持成立青少年社工服务机构,探索社工、社区、义工三结合,全面提升社区青少年服务专业化水平。目前,天心区拥有社区青少年社工18名,直接服务青少年800余名,辐射人群达1万余人。  相似文献   

2.
深圳把推动社会工作作为拓展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福利、构建和谐深圳的重要途径。自2007年8月第一批社工上岗以来,开发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截至2009年6月,全市社工服务岗位已由最初在民政领域的33个,扩展到分布于民政、教育、青少年、社区、司法、残疾人、劳务工、禁毒、信访等领域的731个(不含南山区等自主招聘的社工)。随着社工服务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政府加强指导和监管,加强社工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广大社工机构和社工兢兢业业,开拓进取,深圳社工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准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开始享受到一种新型的专业化服务,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建立了“以民生工作为引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人才为支撑”的工作模式,目前,有57名专职社工在区民政系统、社区等领域开展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社区作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主要平台,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最重要的使用渠道。多年来,广东省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文件,推进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的有效联动,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特别是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以搭建独立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在社区设立社工岗位,有效拓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回应了社区居民需求,促进了社区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12月29日,广东省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揭牌成立,在高校设置社工机构在中山市尚属首次。职院学生将在社工带领下到社区进行扶残助困、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增强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立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积极转换资源配置方式,开发社工岗位,扶持成立社工机构,探索社工、社区、社会三结合,着力拓展社会工作服务内涵,全面提升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水平,走出了一条“低成本运作的社会工作服务”新路子。目前,天心区拥有基层社会工作人员684名,其中专业社工137人,重点服务8个领域,辐射人群达2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工走上了社区服务的工作岗位。在偌大一个社区中,居民层次参差不齐,人员复杂多类,各种矛盾纠纷自然接踵而至。遇到问题、发生矛盾,感到不快,居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调解调解、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8.
日前,天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社区工作者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社工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在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格的人员;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要在两年内取得社会工作员以上资格;现有45周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要在3年内取得社工资格,并作为续聘的主要依据。《意见》还提出要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试点及示范地区,深圳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2007年9月,深圳出台了社会工作“1+7”文件,对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社工职级和薪酬待遇、财政支持以及社工机构的培育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制度方面的规定。深圳目前有近50家社工机构,2000名专业社工,为政府提供岗位及项目服务。如果说深圳是国内社会工作的创新者,那么鹏星可以称作是深圳社工他新的践行者。鹏星既见证了深圳社会工作的成长和发展历史,又在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2007年7月3日,鹏星举行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对社区建设和发展两个层面浅析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实现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提出了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完善岗位设置及薪酬体系,提高职业声望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升社区福利性服务的地位,重视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发展,走适合我国发展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在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在全力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的,独辟蹊径,形成了“以社区社会工作室为平台,以社区干部社工化为目标,以社会工作实务为抓手”的“三社”工作格局和社工、义工、社区志愿者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随着社会工作民间化趋势,各地纷纷成立社工机构.广纳社工人才,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邀请各地社工机构负责人来谈机构的发展、运行及经验、困境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内地,社工服务项目都是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的,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是其免费服务的性质也引发了一些公益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社工服务是否应该收费,如何收费,以及收费后钱如何支配等问题都在困扰着社工行业的良性发展,探索公益性收费服务已经成为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笔者通过几次到香港参观学习社会工作服务,在开展收费性服务方面受到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内地社会工作起步发展的这几年,社工群体逐渐被社会所认同,而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认为,社工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三个“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33):13-17
20年,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工作而言.不是一段短暂的时光。在内地.能用20年时间去度量社会工作发展的城市只有一个———上海。1993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探索之路正式开启。把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导入民政领域、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应该是上海的一项重要贡献。多年来.上海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安置帮教、禁毒戒毒、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领域开展社工服务。社会工作与传统工作得以共生共进。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与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成立了全省首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一南岗区黑大社工服务中心。南岗区政府将该中心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器”,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资金,向其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临终关怀、法律维权、紧急救助、居家养老等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和专业组织服务。  相似文献   

17.
“登堂入室”这一经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词汇,往往用来形容练武之人在修炼时不断精进,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状态。细想来,社会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对于社工来讲,如何“登堂入室”,直接关系到其专业化的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2,(13):23-25
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资产为本,强调由社区拥有的资产或优势出发介入社区,而不是由社区需求和问题来介入;二是内在取向,强调社区居民自身参与社区发展的能力;三是关系构建,强调居民和社团之间的接触,以及各种网络关系的建立。关于社工在社区团体关系构建中的作用,我以佛山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罗村街道开展的“睦邻社区服务项目”为例进行介绍。一、项目背景罗村街道是佛山市南海区下辖的一个街道,是全国城镇社区建设的示范街道。自2007年开始,该街道居委会设立社工岗位,引进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的督导服务。同时,一些本土化社工机构也进驻罗村街道,开展社区实务的探索。因此,居民对社工有广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日益蜕变为一个什么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的“行政化社区”;社区服务不适应居民需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社区冷漠症”,尤其是城市社区和谐互助文化难以形成,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为此,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以购买社工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探索.其中,广东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如,深圳在社区购买社工岗位服务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龙岗区启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始探索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同年,广州借鉴香港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街道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社工综合服务进社区的策略.2011年后,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地也相继开展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示范点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以来,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的矫正社工配合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过8名服务对象的上访问题,其中既有落户、就业问题,也有房屋纠纷问题,最终,这些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圆满解决,不但解了服务对象的生活之忧,也维护了社区和社会的稳定。作为在社区开展矫正工作的社工来说,服务对象要上访等事情是经常会碰到的,在帮助他们解决上访问题时,社工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和技巧,顺利将问题化解于无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