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春期亲子冲突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以往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青少年为被试,忽略了冲突是一个双向的人际互动事件,“亲”与“子”应获得同样的关注。本研究对来自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青少年家庭进行了问卷测试,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成员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感知差异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家庭互动。结果表明:整体上父母感知到的亲子冲突比子女感知到的更为频繁和激烈,但当冲突内容与子女的隐私相关时除外;父母比子女更倾向于认为亲子冲突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从家庭报告的各方面亲子冲突频率和强度来看,似乎整体上父亲比母亲更易高估与子女的冲突状况。但当亲子冲突的内容涉及子女隐私时除外;总体上父母都倾向于低估子女的亲子冲突动机。父母在对子女亲子冲突动机进行猜测时与子女报告数据差异最大的三项是“维持关系”、“独立自主”和“求取公平”。  相似文献   

2.
白雪 《当代老年》2009,(12):6-7
我们常说的“空巢”家庭多是子女离家的独居老人,随着子女异地上学、异地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年家庭出现“空巢”,这些新型的“空巢”家庭中出现更多的则是“情感空巢”。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东莞市民间机构的社会工作实践始于2004年。这一年在东莞市横沥镇定居的香港“外展社工之父”徐祥龄和夫人创办了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新莞人子女帮扶和公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癌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角度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家长应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等方法预防子女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5.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鉴于空巢家庭涉及血亲、婚亲、第三四代等代际关系,伦理观念、生活方式及其对空巢家庭老人心理需求变化的影响,故不包括未生育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也不包括与隔代人同住的家庭。“空巢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细胞”类型,剖析它产生的原因、结构、  相似文献   

6.
何谓家庭?简言之,家庭是社会基本要素之一。具体说,家庭就是父母与子女所形成的群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注)  相似文献   

7.
胡俊琳 《社会学》2007,(2):47-54
本文采用深度访问法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借用查尔斯·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以及齐格蒙特·鲍曼的“我们”、“他们”、“陌生人”概念,阐释了回沪知青子女自我概念的认知过程,同时探讨了家庭、同辈群体等社会化主体以及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回沪知青子女的影响。研究认为,回沪知青子女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其自我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暑期生活,向青少年普及消防知识,7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社工协会在洪都消防中队开展了“军旅小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进军营”活动,来自青联学校的5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体验了此次别开生面的军营生活。活动结束后,青云谱区社工协会还为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赠送了新书包,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9.
许丹红  桂勇 《社会学研究》2023,(5):157-179+229-230
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才能“助子成龙”?对这一问题的学术讨论可分为文化再生产与文化流动两种不同理论视角。本研究利用2017年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在实证层面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既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间机制对子女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发挥作用,同时也对子女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具有独立的影响力;对比各种家庭教养方式,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助于子女进入精英高校。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大约一百年以前,E·W·Bohannon(189)发表了一项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报告,里面写道:“家庭对儿童的溺爱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P494)Bohannon这样评述独生子女父母,“他们非常宠爱子女,从不让子女做任何事,”“包办一切,”“有幽默感,”“爱护子女,”“宠爱子女,”“溺爱子女,“甚至放纵子女,”(493)Bohannon指出对独生子女过分的照顾和放纵造成他们许多不良品质,包括不愿意与其它儿童一起参与游戏,自私,以及与同龄人不和。19世纪后期,在北美和欧洲很少有已婚妇女外出工作,Bohannon的观察对象大多都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纷纷步入婚姻,组建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出现了。这段时期因子女已经成家,教育费、生活费支出减少,资金也累积到一定数目,此时家庭的理财需求发生了根本陛的变化。“空巢”家庭该如何理财,成为了许多中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外来流动人员社会工l作服务中发现,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在适应工业型社区环境的过程中,因为心理适应、家庭关系调整、学校与朋辈群体改变、社区文化差异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笔者结合所在工业服务区内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尝试从“家庭一学校一社区”层面探索出有效的社会工作辅导介入模式,以提升工业园区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心理素质,改善其成长环境,营造“共融共享”的社区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章法 《老年世界》2008,(19):38-38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来说是一家有四五个孩子的“梯形”结构,70年代一般是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正方形”人口构成,老人都有子女陪伺在侧。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却已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倒三角形”,子女少且忙碌,使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便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一个安度晚年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开珍 《当代老年》2009,(10):43-43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人,可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心理自救: 认知疗法 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6.
6月22日,广州市海珠区举行2011年度“青年地带”社工站签约仪式,将投入300万元为青少年购买社工服务。海珠区新增2个新生活幸福驿站试点,并专设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小雁子”计划。 根据协议,海珠区政府购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总投入为300万元,由市民政局和海珠区政府按1:2的比例配套经费投入。同时,在海珠区素社街基立新村社区和南华西街龙武里社区增加了2个新生活幸福驿站试点。专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小雁手’计划投入经费总额150万元,其中90%由世界宣明会提供。  相似文献   

17.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正常社会化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所以重视在家庭和学校层面的介入工作对青少年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针对青少年本身的服务,尤其是直接针对某些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服务也要发展。目前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对失学、失业的青少年的工作,基本的取向应是“促进学习。帮助就业”。  相似文献   

18.
张玉林 《社会学》2003,(3):39-41
离异家庭子女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是当前极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据黑龙江少管所的调查,女性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占总数的38.3%,男性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占总数的32.5%。山东省少管所对1990-2000年收押的的少年犯进行统计,父母离异少年犯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9.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3,(7):30-30
春节假期结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