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2.
研究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现代的科学、技术、政治、生产和其他形式社会活动的发展显示了这个问题的异常重要性。实践概念实践是改造客观现实(无论是第一性的,自然的现实,还是“第二性的”,人为的,社会的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远非任何主观活动都与实践相一致的命题,是正确判定实践之认识论实质的必要前提。实践的真正内在属性表现为(1)主体活动和(2)与客体有关的活动。因而实践乃是主观东西和客观东西的统一。从形式上看,实践被来自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本质所决定,从内容上看,它是感性物质的,“直接可感触到的”,客观上产生结果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实践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也提出了一些争议的问题。实践有没有阶级性和主观性,就是这样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关于实践的阶级性问题有一种意见否认实践具有阶级性。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性、阶级性是主观性的东西,二者不能相容,如果承认实践具有社会性、阶级性就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那么,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就成为主观标准了。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包含着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见之于客观两个环节,二者是有机联系,相互交叉的。所谓客观见之于主观,就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而主观见之于客观则是人们实施和检验他们在理性思维过程中,基于感性认识的材料而得出的理论、意见、计划、方案的过程。在现实的人的  相似文献   

6.
美和美感不是先在的,也不是预成的,而是在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前提的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中同步生成的。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形式就是美,在实践自由中,因对象形式与其主观目的相契合而产生的精神愉悦和满足感也即美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国内哲学界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实践概念未能从学理上解决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实践本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状况对社会性生产劳动过程是从理论研究活动到工程技术设计 ,再到直接生产物态性客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感性操作活动这三种基本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不仅是同工人和农民所从事的感性操作活动一样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且是比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劳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感性操作活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 ,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尖锐斗争。 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存在不存在客观真理?对这个问题的相反回答,同哲学基本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解决直接联系着。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承认客观真理,认为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绿化世界”的生态运动。在我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也已开始实施。这一切固然很重要,但并不全面。因为世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而今天的“生态运动”,主要是指绿化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外绿化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物质家园,还要向内绿化我们的主观世界、精神家园。“绿化”主观世界,是新旧世纪转换之际的伟大“精神革命”,是人类克服环境危机、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一个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从事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最一般、最基本的对立面。人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是通过主观来同客观打交道,交锋。人们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使之达到统一——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从而对客观世界实行有效地改造。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阶段是这样,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乃至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阶段也是这样。因此,主客观统一的问题,不仅是理论上或哲学史上带根本性的问题,而且是实践上或社会发展史上带根本性的问题。建立科学的主观与客观关系的理论,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这是由实践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论与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人活动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是由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程所证明的。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要做到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 ,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目的和实际效果 ;必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必须要有检验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是否统一的标准。我们要坚决反对割裂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统一性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 ,进一步解读“信息”本质有着更深刻、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信息既非“纯粹物质” ,也非“纯粹精神” ,而是主观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 ,其意义包含着很大的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动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协同性及实用性 ,与人之生存状态和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故信息作为人之思想和语言的构造物不同于客体算子和主体活动 ,而是代表认知的组成规律、经验的抽象形式 ,显现出人类能动地创造概念、建构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在真理性...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标志着社会精神财富积累水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物化的精神能力水平。它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在表现形态上有物质的形式、制度形式、精神文化形式几种。人类社会就是伴随着精神文明的进步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卡西尔的符号诗学在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基础之上把文学界定为符号形式的创造.首先,"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界定是坚持和发展了康德、歌德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必然结晶.其次,"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界定是超越了启蒙现代性而转向审美现代性的一个成果.再次,"文学是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结论是在符号形式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统一感性与理性、质料与形式、情感表现与符号形式、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理论成果.这样就使得符号诗学的文学思想回归到"文学本身",进一步完成德国古典美学对启蒙主义美学的辨证统一,反对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促进了德国和西方文学思想走向现代.但是,由于卡西尔的符号诗学从根本上忽视了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相统一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因此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也不可能真正达到文学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长期以来停留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样的简单定性分析层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跳出抽象地从"主观客观"的角度讨论意识的形式和内容关系的误区。认为: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意识的形式可分为物质运动形式、信息处理形式和符号表现形式,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论精神生产的实践本性刘清纪一切科学理论是否都具有生产力属性,这在学术界仍然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理论自然科学是精神的东西,在它取得物质属性以前,不能称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种意见是说,社会科学即使进入物质生产过程,以经营管理思想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8.
孟子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结合战国时代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主要表现为"仁政"的社会理想、"性善"的道德思想、"浩然之气"的个性文采.他认为,主观与客观、社会与道德之间具有着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善"不仅是"仁政"的人性基础,也是"浩然之气"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9.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是社会实践中、在教育培养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长河中通过思维而形成和积累起来的。考察人类思维发展史和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发现: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数学思维从属于一般人类的思维,也就具有一般思维的共性。因此这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当然也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由于思维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我们可以认为数学直觉思维是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实践是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活动。实践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实践的内在矛盾性集中体现在客观物质实在性和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矛盾之中。实践的这一矛盾,首先导致了人和自然的分化;而又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运行机制中的主观目的、工具、实践结果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使这个被分化的世界又重新统一起来。可以说,正是由于实践的介入,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由此,实践又被赋予了世界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