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辉霞 《云梦学刊》2009,30(4):146-148
非语言行为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国家、民族的非语言行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非语言行为有五大特点:普遍性、重要性、真实性、差异性、可控性。文化约束力对非语言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两种或多种语言背后意识映像的交流,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语言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了其认知功能、交际功能、情感功能和元语言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国或一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此一国家或民族的存在标志,也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石。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漫长复杂变迁史(先秦至隋唐)的透视,尤其是从那些事关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文化语言事件中,洞见语言与国家安全战略的真相,为国家安全战略制订者提供一面可资借鉴的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总是与具有文化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媒介得以建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公民身份中的弱势群体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少数族裔、女性等,经常被歪曲建构,其民族语言遭遇弱化或侵犯,也造成了这些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在全球化浪潮中,理应保护民族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权利,让网民拥有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从文化的维度建构公民身份,促进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促进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世界语言与民族语言、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平等交流,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总是与具有文化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媒介得以建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公民身份中的弱势群体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少数族裔、女性等,经常被歪曲建构,其民族语言遭遇弱化或侵犯,也造成了这些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在全球化浪潮中,理应保护民族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权利,让网民拥有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从文化的维度建构公民身份,促进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促进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世界语言与民族语言、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平等交流,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石,也是其历史文化血脉存续的重要标志和载体。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元明语言策略的透视,厘清语言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今天的语言方略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作为新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载体,对新疆少数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文化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民族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战略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传递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从题材选择上看,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两个重要方面。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在宏观文化统照下 ,微观文化有巨大差异。学习外语主要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流 ,传统的英语教学观点认为只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 ,就可以消除语言交流中的障碍。然而 ,离开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 ,要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是很困难的。王佐良教授曾经指出 :“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把语言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考察 ,每个民族的语言系统都是扎根于特定的文化沃土之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中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家文化而言,全球一体化就意味着民族文化或者国家文化走向世界、对外交流和外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引发的文化哲学问题,主要是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一体化中的地位问题、国家民族文化的本体证明问题、个体的民族文化理性建构问题、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问题、外来文化的借鉴问题、文化的多元一体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盘点自己的文化积累是对民族文化的整体把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梳理和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彭小红 《云梦学刊》2003,24(2):115-116
语言政策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稳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语言政策,对各族人民的团结以及各族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语言政策与语言人权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语言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语言与文化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过去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文化特征,忽视了不同文化载体的文化差异。20 世纪是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语言,而且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应用准确和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自始至终都占据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演唱演奏艺术增进人们的情感 ,沟通人们的思想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有如下特征 :我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系统 ;同时又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 ;既有禁锢的束缚性又具有模式的可塑性。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心理差异看汉英寒暄交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暄交谈指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为了创造气氛或保持社交接触的交流语。它传递的信息极微,却分布广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汉英寒暄交谈深层次上受制于东西方两种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方面探讨汉英寒暄交谈的差异,以窥文化对语言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盛卓立 《学术探索》2012,(4):159-161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北方论丛》2000,(2):96-9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价值观及道德标准的差异。不同文化中,在相同的场合,同一种交际功能可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同一句话实施的言外之意可能不尽相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推断出不同的会语蕴涵,从而得出不同的理解。如果对此缺乏了解,误用了语言表达方式,使对方产生误解,称为语用失误。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授外语时,还要着重向学生介绍所学外语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意识到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文化的翻译,因而文化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翻译活动造成影响,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译者的文化态度及文化的时代特征三方面文化因素,以此来了解其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屈平 《云梦学刊》2010,31(5):139-143
花儿从绽放到凋零过程的迅速和短暂会让诗人更深刻地体验生命的兴盛和衰亡,更能产生"生灭原知色是空"的慨叹。花之所以能成为感人之物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力量主要原因是花儿能赋予生命最为深切也是最为完整的感触。对于诗人敏感的心灵来说,这感触尤为真切、生动。咏花诗在中英诗歌中因此向来不乏上品之作。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英咏花诗自然会有不同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亚塔吉克族与新疆塔吉克族自古以来就在历史、政治、宗教、语言文化等多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依据,从中亚塔吉克族与新疆塔吉克族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出发,具体地论述其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类同性与差异性,以期给读者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他们以渔猎文化为主,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赫哲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赫哲族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变革中去保护和传承赫哲族社会文化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