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诗性地理”的审美建构,为观众提供了对城市电影空间叙事独特的想象和认同方式。《爱情神话》通过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的诗韵勾勒、社会空间的诗性洗濯、语境空间的诗性互文,将日常叙事与文化蕴涵灌注在空间叙事的展开过程中,使城市意象表征与人物塑造、城市文化传达交融共生。影片以诗性转向建构上海这座城市有温度有力度有角度的意象表征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浪漫主义底色、散文诗气质并与上海地域文化特性高度契合的城市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4 0年代的上海是一座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兼容中西文化的东方大都会。这期间 ,杨绛居住在这座城市中 ,创作了她仅有的两则喜剧 (《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的喜剧性影响了杨绛喜剧的创作风格 ,这座城市不彻底的现代性和“上海人”不彻底的“市民”身份决定了杨绛喜剧在题材、人物和喜剧结构上的特色。在上海城市文化影响了杨绛的喜剧创作的同时 ,杨绛也在她的创作中积极地消弥其中的冲突和裂痕。这种互动的创作使得杨绛的喜剧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风俗喜剧创作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 ,无论是生活其中的市民还是作为城市本身都有着迥异于其他的特质和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恨歌》的人物分析和情节分析探讨上海市民阶层以及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5.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陈凯歌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作比较分析,分析他们影片的艺术风格和影片意念内蕴差异,从而对两个导演的影片风格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贾樟柯影片的魅力在于他在表现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赋予了具体的、三维的立体空间以时间的向度,从而使其具有了四维性和鲜活性。只是不同的影片表现了转型期中国不同阶段的时空。以时间为线、空间为点,用时间的线穿上空间的点,就可以很明确地梳理出贾樟柯电影的时空线索,凸现出他对转型期中国的关注,对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本次对话,不仅是贾樟柯拍片八年以来首次亲耳聆听观众的意见,也是艺术家对中国当下现实的一次深层剖析。作为贾樟柯解禁后的首部影片,《世界》一方面延续了他一贯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一反他前三部影片中对于家乡、对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思考,转而从个人记忆出发关注全球化影响之下处在急剧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本片中还相应地采用了数字技术,希望赋予世界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由于自身特殊的小县城成长经历,在进行电影创作时总是自觉地把镜头转向小城镇中的小人物,关注这些人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历程。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用影像展现了小城镇中的小偷、文工团青年、失业青年等小人物在现代化变革中的遭遇,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从故乡三部曲到《天注定》《世界》,再到《山河故人》,贾樟柯一直使用方言讲述故乡山 西普通而真实的故事,演绎小人物平凡而苍白的命运。在其电影中,方言不仅是角色的身份符号和精 神符号,更是山西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表征。他运用方言符号将人物命运与地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 相缝合,呈现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让观众在角色狭窄的生存状态和逐渐走向毁灭过程中领悟影片的主 题与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古城南京之所以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她跟南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她的"南京"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旧南京的古朴、幽雅,但"南京"被"上海"边缘化。"南京人"有堕落、懒散、守旧的一面,又有实诚、文雅的一面,这跟南京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密切相关。"南京人"作为"上海人"的对比性存在,它不只表明南京是现代都市上海的另类风景,而且也能说明张爱玲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把目光对准了都市生活,两者都有其浓厚的都市情怀,而这种都市情怀的落脚点即是上海,他们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使上海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新感觉派作家们表现出他们对都市病态人性和生活的批判与伤感,而张爱玲眼里的上海是个灰暗、阴郁的人性沦丧地。张爱玲描写上海多是写上海的街道、公馆等比较琐细的小地方,这就从新感觉派作家描写的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生活转移到每日每时发生的平凡而有质感的家庭这个都市细胞里面,是世俗人共同过着的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让上海(都市)作为一个全面复杂多层次的审美对象出现,利用他们手中的笔和他们的天赋才情将都市真实的面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长篇小说《长沙白茉莉》再现了“大革命”失败至1930年间上海作为摩登都市的多重面相。在重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摩登与都会传奇上,消费型的物质文化、“颓加荡”的欲望风习及对“青帮”形象的塑造等开拓了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在对一代怀揣“上海梦”的青年的情爱体验传达上,上海摩登欲望视野下的各式女性挑战传统男女情爱伦理关系,呼应享乐主义性观念的变革等,传达了身陷欲望“围城”的一代青年的人生困境;主人公赵克明历经考验最终拒绝上海摩登而选择革命,以此作为一般意志不坚的革命青年遭遇上海摩登的声光化电之后的超克之道的叙写法极有深意。黄仁宇的历史想象丰富并大大拓展了现代时期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苏州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以“世博第二主人”的姿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参与上海世博会,并渐见成效。但在挖掘世博主题、创新参与方式的内容和形式、应对后世博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6.
奥古斯丁的“我怀疑故我在”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两个命题的共同之处是无需质疑的,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确实存在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论证的出发点、“我”的含义和论证的目的三个方面。明确这三个方面的区别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奥古斯丁教父哲学和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拟从韩寒的文本出发,以其笔下的“上海”印象为切入点来展现作品人物自我缺失、迷失的心路历程。通过对上海“城市建筑”呆板、人工化、无生气特点的描绘,表现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精明世故、人情淡漠的上海人生存状态的再现,凸现出物质繁荣与精神虚无之间的不协调;通过对以城市文明和现代化为主导的上海文化的反思,表明了作者以边缘立场对抗主流话语的反叛姿态,其结果却导致一度迷失的自我得以极度地膨胀。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分析工具引入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一系列解释资本结构问题的新观点便应运而生,其流派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郊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休假制度的调整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县景区旅游,本文以天津、上海和北京的城市居民为例,比较分析三地民在在进行城郊旅游时在旅游同伴、旅游地类型、旅游时间及消费支出等消费行为上差异,并总结出城郊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阐明笛卡尔认为之所以要怀疑的原因出发,指出其普遍怀疑原则的现实意义。事实上,这个原则一直被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在今天,我们尤其要强调利用普遍怀疑这样一种方法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