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塔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巴利文音译塔婆,汉文意译为方坟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相似文献   

2.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弘法护教活动。从缘起、经过、献瑞、僧人四个方面考证和讨论了这次活动,特别是从《续高僧传》中发现了隋文帝第三次分舍利的诏书,从献瑞中分析了隋代舍利石函上的佛教造像题材。笔者认为隋文帝分舍利建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恢复曾被周武帝灭佛而废毁了的寺院与佛塔的目的等。  相似文献   

3.
佛教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塔也随之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佛塔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塔文化。辽时期佛教盛行,佛塔得以大量营建,大多位于辽设立的五京周围。武安州白塔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是赤峰地区辽塔文化的代表性遗迹。本文主要对武安州白塔的建筑形制、历史沿革、保护利用进行介绍和思考,以期提高公众对武安州白塔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佛塔艺术     
佛塔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形式之一。佛塔起源于印度,称为“窣堵波”或“浮图”,这种建筑也是随着佛教从印度而传入中国的,主要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佛塔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见,层数一般为单数,用金、银、铜、铁、木料和琉璃砖瓦等材料建成。从艺术造型与结构形式上分,大约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花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等多种。中国的佛塔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佛塔构造主要是基座、塔身、塔刹三部  相似文献   

5.
由于有明确的纪年和丰富、完整的出土物,法王塔地宫已经成为研究地宫形制变化的新标尺:它所发现的舍利瘗埋制度填补了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史的一段空白;它的地宫封护方法在我国地宫发展史上价值不菲;地宫中发现的隋《舍利塔下铭》是目前第一方有科学记录的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它和它背面的唐开元刻文在古代石刻及天宫、地宫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夏建立后,因信奉佛教,大修寺庙与佛塔。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王澄堡村发现的宏佛塔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形式与喇嘛塔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构筑方法,体现了西夏境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特点。宏佛塔是夯筑地基,楼阁式塔身和覆钵式塔刹组成,出土了大量的西夏佛经、佛骨、泥塑、小罗汉等文物,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发现"之一。尤其是出土的绘画作品西夏彩绘绢质佛画(唐卡)、彩绘泥塑佛头像、木刻印刷雕版、西夏文字、玉人等珍贵的国家级文物,填补了我国西夏文物的许多空白,为研究西夏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价值,成为我国"唯一见证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最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在辽代佛教信徒的信仰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供养行为。钩沉辽代考古实物资料和石刻文字资料发现,辽代佛教信徒所供养的对象为“佛”(诸佛造像、佛塔舍利)、“法”(各类佛经)、“僧”所谓之“三宝”;施供之物品种类繁多,但以香花灯烛及衣食等为主;供养人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分布于辽代社会各个阶层;供养模式,多为夫妻与子女等“合家”供养,亦有邑社众人集体供养者;供养人为表示对佛的虔诚,往往还绘、刻自己的形象,置于被供养对象侧旁;供养行为的终极目的,或为赎罪灭苦,或为祈福消灾。  相似文献   

8.
朝阳南塔始建于辽代,是目前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辽代砖石塔建筑之一。南塔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南塔的建筑结构、形制特点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经济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参考。朝阳南塔体现了辽代上承隋唐、下启宋代的契丹民族在佛塔文化上的诸多特色,比如辽代的宗教文化特征以及建筑文化特征等,南塔的建筑形制和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学术界研究辽代同一类型佛塔以及辽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9.
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出土,受到世人的关注,被称为“佛骨旋风”吹及国内外,特别是佛教世界。其原因,既在于佛指舍利在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地宫中珍藏了千年之久,今天出现在人们面前,仍然大放异彩;又在于中国历史上曾多次迎奉,特别是唐代诸帝迎入“两京”之时,朝野轰动,空前绝后,誉毁不一;还在于迎奉本身与唐代佛教地位的升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说是唐代  相似文献   

10.
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不同,路线不同,派别不同,各族对佛教教义的接受信仰和领悟,都会影响到佛塔的建筑。云南佛塔中最有代表性的为具有中土佛教风格的汉式塔,有南传佛教建筑风格的傣式塔,具有密宗教派建筑风格的金刚塔,具有喇嘛教风格的藏式塔,云南佛塔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陈晓阳 《市民》2006,(5):35-35
《天地英雄》集中反映了追求彼岸世界的佛教,如何被中国人的现实理性扭曲。 影片里的佛祖指骨舍利有巨大的政治作用:西域有三十六个佛国,得到佛骨舍利的国家,将统治诸国。大唐帝国派出的驼队正从印度驼回大批佛经和佛祖指骨舍利。为了争夺对西域的统治权,突厥指使响马子安拦路抢劫,多次抢劫均告失败,突厥不得不派出大军。  相似文献   

12.
胡琳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51-52,86
辽代的历史与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辽代现存文献中,有很多都是碑铭文、造寺建塔等的题记,这里面绝大部分的内容都和辽代的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反映了佛教在辽代社会中的真实面貌。在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辽代的佛教更加注重宗教性的一面,宣扬因果循环、关心生死问题、劝导人们潜心皈依佛教等形式方面的问题,有着明显的世俗化倾向。而对于佛教的理论以及内心体验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这是辽代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4.
佛教盛行是辽代历史与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北京地区为辽燕京所在地,不仅是辽朝的军事重镇兼经济中心,更是佛教文化中心,居于五京之首.北京地区现存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中,绝大多数为佛教遗留,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研究辽燕京乃至辽朝全境佛教历史文化面貌的重要史料.辽燕京寺庙的兴修,从数量、规模和等级上来讲,都是继唐朝之后北京地区佛寺兴修的又一个高潮时期,尤以皇室建寺最具典型性.佛经刻印之事,《辽藏》的集结与刊行都是以辽燕京为中心的;云居寺石经长达数十年的镌刻,不仅保留了《辽藏》的全貌,还极大地推动了辽境佛教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并促进了燕京地区印经、诵经风气的盛行.辽燕京的舍利信仰是北京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僧徒信士虔心向佛之重要见证.辽代燕京经幢林立,陀罗尼石棺和墓志的瘗埋也颇具特色,是本地区陀罗尼信仰流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擦擦”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艺术品。“擦擦”与佛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西藏佛塔塔腔内装藏“擦擦”的这一习俗源自古印度佛塔内盛放佛教圣物的宗教礼俗。“擦擦”在西藏的制作和供奉十分普遍,是藏传佛教佛塔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6.
位于我国云南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山川秀丽,文物荟萃。在这块绿洲的青山之巅、澜沧江畔,到处都能看到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形态千姿的佛塔身影。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傣、布朗等兄弟民族笃信上座部(又称小乘)佛教。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心愿和最高超的技艺,奉献和应用在佛教建筑艺术上。村村有佛寺,处处立佛塔。据景洪县的统计,现有佛塔达五十一座之多,再加上勐海、勐腊两县,整个西  相似文献   

17.
1987年4月,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倒塌的陕西法门寺佛塔进行重建勘察时,无意中发现塔基地宫遗址,并进而发现佛祖指骨舍利及一批珍贵文物.经过研究整理后,这批文物成了法门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余珊 《百姓生活》2010,(6):62-64
名扬海内外的佛教名寺法门寺,是东汉时期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建塔、又因塔而建寺所形成的佛教寺院,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它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离宝鸡市90公里,北依岐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华夏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的西北隅塔湾一带地势较高,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就耸立在这块高地上。这座高30米的十三层古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于塔前有一湾清水、一拱石桥,而得名塔湾,“塔湾夕照”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沈阳八景”之一。千百年来,它经受了多少风剥雨蚀,目睹了多少世事兴衰,然而它依然傲然屹立。它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沈阳最古老的历史见证。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