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经济和层级结构资源嵌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结合企业家偏好和资源再生产建立一个资源交换模型.利用模型均衡,分析了社会网络、资源现状和企业家特征对企业经济业绩的影响,讨论了企业家特征与企业之间经济业绩增长方向的关系,给出了交换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的条件.结果表明,(1)信息成本(企业家讨价还价能力、对层级结构资源的偏好程度、层级结构资源的再生产能力、经济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对企业经济业绩具有反向(正向、反向、反向、正向)影响;(2)企业家之间的对层级结构资源的偏好程度、层级结构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和经济资源的再生产能力的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间经济业绩增长方向相反;(3)交换导致整体经济业绩增长的条件是,向经济资源再生产能力强的一方配置较多的经济资源.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企业家用什么方式来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自己偏好的什么资源,从而如何影响企业经济业绩"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立是指过快的人口增长和消费,会对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经济增长的粗放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从而也就影响了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导致恶性循环的结果。统一是指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都是为了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舒适。经济建设离不开人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持,高素质的人和资源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前提,而人的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又都有赖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资源补偿角度和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等资源补偿的分类方法,农业自然资源经济补偿制度的实施方式,排污收费制度、资源税收制度、开征生态税等典型的资源补偿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是社会的基础资源,具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观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如银  汪飞 《管理学报》2008,5(5):729-732,780
初步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和基于系统观的经济转型思路,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受到宏观环境、区域经济状况、政府、企业、公众、城市能力及产业系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包括支撑力系统、牵引力系统、推力系统及压力系统,要用系统观的思想设计与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案。  相似文献   

6.
利用30个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内在机理。基于门限回归模型,估计了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3因素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中的临界值;利用Hausman检验分析了门槛变量的影响效应,并且进一步探讨了自然资源通过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做产生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显著的存在基于制度质量、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单门槛效应,制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善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2)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可能因素是资源依赖度,而丰裕的资源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3)技术和人力资本投入是自然资源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琴 《决策与信息》2011,(11):235-236
本文利用P-E-R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对指标,计算了安徽省17个市的人口-经济-资源的相对经济承载力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及其匹配的模式,分析了它们P-E-R区域匹配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SWOT分析的军民融合型国防战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型国防的概念。军民融合型国防的最终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志是构建军事经济融合体。在这个整体中,包括军事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国家战略资源能够合理流动、相互转化和包容增长,对外形成以强大经济竞争力、军队战斗力和文化软实力组成的国家战略合力。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性进行SWOT分析,从而为设计一套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型国防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是社会的基础资源,具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加强资源管理,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从行政、法制、经济、科技和资源安全五个方面提出了资源管理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视角拓展到多维的生态效率视角来考察资源诅咒是否成立,对于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的数据包络模型测算2001年-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比较了资源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差异,测度了规模效应的贡献,提出并利用结构控制法构造对照样本,考察了资源开发型区域中两类部门的效率差异及其贡献。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增长维度的比较表明资源诅咒现象不明显;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平均为资源开发型区域的1.6倍以上,表明基于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维视角时资源诅咒现象显著存在。对资源开发型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其生态效率有60%以上来源于规模效应,且其资源利用部门的效率严重低于资源开发部门的水平,对总体生态效率的贡献不到40%。资源诅咒现象和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源开发,而是资源丰裕环境下的资源浪费行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资源开发策略,而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经从逆向物流中尝到甜头,得到巨大利益,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论证我国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制约资源诅咒现象的经济因素。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我们认为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是制约我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存在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诅咒现象。另外,实证结果还揭示了金融支持作为缓解资源诅咒重要途径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的硬约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1320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尾效”为0.014548。换言之,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损,每年要降低1.45%,是美国水土资源“增长尾效”的6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只要经过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消耗而降低到现在的84%,如果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耗竭而降低35%左右。“增长尾效”所以大,起因于土地资源的“增长尾效”大,这意味着在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可更新资源却存在“增长尾效”,说明增长中对水资源的某些耗费是永久性的,需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经济政策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革命性地促动着世界经济的变革。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必须将知识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核心,实现全面深刻的范式转换,才能抢占世纪经济的制高点。 一、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知识经济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一改过去那种以资源与资本的总量和增量决定经济成败的模式,而将资源和资本的决定意识深化到创新的知识这一本源。正是知识这一资源的无限创造性和更新快捷性,使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在变量”,而成为经济增长内在的核心因素,推动了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全面的、深刻的、伴随着阵痛的经济变革。经济与科技的紧密联动不断地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的恶化,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和要素资源呈现不同层次紧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和引导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战略,是每一个地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零边际成本趋势驱动下,区域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区域内部资源禀赋,资源流动性加强,区域产业发展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灵活;另一方面,资源日益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上升,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也随之变化。基于厂商理论,将区域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在考虑区域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边界模型和产业的最佳要素配置结构模型,开创了资源和商品全球化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战略的研究范式,探索了成本约束下的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升级战略和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理论指引,为区域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同时对零边际成本社会趋势下的产业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得出:产业边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反映区域产业长期演化趋势,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产业边界是产业发展的最优规模;区域产业的要素配置格局取决于产业的资源占用和资源贡献情况,最优配置结构受各要素的相对贡献率和相对成本影响;产业边界与成本的关系取决于规模经济与否,在规模经济状态下与生产成本成正相关关系,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有较大提升空间,最佳资源配置方案是加大机械动能投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消耗也是越来越大,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这种建立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来发展国家的经济,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也不是长久的治国发展方针。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危机,低碳经济也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而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结合着各国的经验,大力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也将会使我们国家潜在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会计是以价值形态反映经济活动的资源状态,资源是指进行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即人、财、物,经济业务是引起资源状态发生改变的动因,资源的状态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反映的,一般是利用会计信息对资源状态进行监控来调整经济业务以改善经济活动的质量,使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20.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如何在配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拟从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现今的发展态势,提出阿里金融的几点支持意见,并最终实现阿里金融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