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减排承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开展煤层气CDM项目无疑是有效路径之一。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良,开展煤层气CDM项目具有广阔前景,未来煤层气CDM项目将成为我国CDM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展煤层气CDM项目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减排效应和可观的经济效应,还能推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现阶段我国煤层气CDM项目具有项目数量少、签发质量差、项目分布不合理等特点;存在项目建设能力差、项目成本高、CERS价格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煤层气CDM项目,应从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单边项目、建设第三方市场、强化管理、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述企业家和企业形象的关系,企业家塑造企业形象应具备的素质,并以万向集团为例,通过剖析鲁冠球培育优良的企业形象的实践,探讨了企业家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事关家庭能源消费,对于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个体、群体两个对象,从主观、客观两个视角梳理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深入阐明了各影响因素的概念、相互联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正在由主观因素转变到客观因素,从个体因素转变到群体因素,且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若干心理变量的解释和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缺乏行为的社会网络构建和扩散分析;过度依赖经典的“刺激-反应”行为主义模式和“成本-收益”的理性决策架构;缺乏由行为到态度等心理变量的逆向反馈分析。未来应结合中国国情,通过系统学和社会网络的方法探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动机、实施、强化、约束、反馈、路径及扩散等动态过程,并引入实验法来加强引导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人口总量、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的协整性,且人口总量比GDP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的原因,短期内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长期中人口总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外生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矿业城市依托矿业开发而兴起 ,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崛起的矿业城镇达 3 0 0多个。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是矿业城市的主导产业 ,由于矿产资源的可耗竭性 ,因此矿业城市有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 .规避风险、克服危机不仅是矿业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矿业城市的概念与分类、矿业城市的现状与问题、矿业城市出现结构性危机的原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等四个方面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引入数据包络模型(DEA模型)中SORM-BCC超效率评价模型,建立以万元GDP能耗、工业SO2排放量和万元GDP中CO2排放量为投入指标,以GDP、工业SO2削减量和CO2排放强度降低量为产出指标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节能减排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0年江苏省节能减排绩效较好,仅有2006年和2008年两年不是模型所测有效单元。分析各地级市的区域绩效和规模收益的差异,苏北地区节能减排绩效最高,其次为苏南、苏中地区。其中,苏北区域内各城市差异显著,徐州、淮安节能减排绩效值较区域内其他城市明显偏低,而宿迁、盐城节能减排绩效值则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以2010年为例,对各城市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优。依据研究结论认为,江苏省应加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重化工行业整合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国家的相关政策也不够完善.本文利用平行数据模型研究地方高科技产业与当地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现有高科技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高科技产业自身特点以及我国的实际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将漠视性和破坏性行为加以整合,提出"非期望环境行为"的概念,区分了非期望环境行为的3种类型:自发型、跟随型、防御型,并探讨了其行为呈现。鉴于行为与个体心理偏好及关注点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调节聚焦对非期望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对474名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显示:个体非期望环境行为总体发生率为50.5%,具有高发特征,其中自发型非期望环境行为发生率达32.9%,占比最高;常态发生(得分>=4)非期望环境行为的个体占比为21.0%,其中46.3%为防御型非期望环境行为;预防聚焦对非期望环境行为总体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促进聚焦对跟随型非期望环境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调节聚焦为"双低型"的个体,最容易发生非期望环境行为,且出现"翘尾"现象。据此,从非期望环境行为发生动机出发,结合调节聚焦的影响特征对非期望环境行为的干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中国各省区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全国各区域单位GDP能耗和各影响因素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产业结构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北最大,中部最小,西部为正影响;技术进步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西部最大,东北最小,中部为正影响。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北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根据实证结果,建议由此在制定"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时应该分区域实行不同的降耗目标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绿色出行对缓解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城市居民形成常态化和主动化的绿色出行行为已成为必须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借鉴扎根理论,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出行者属性、出行者心理意识、出行特性、交通工具特性、社会规范、制度技术情境等六大因素构成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