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人》2007,(5)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含  相似文献   

2.
从林彪、“四人帮”的反面教育中,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虽然早已被人民所推翻,可是,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仍然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继续散发着尸臭。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根深蒂固,除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长达两千多年之久这一重要原因之外,还因为封建帝制覆灭之后,中国又长期地被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推翻清王朝并且能够激发后来的人们前赴后继地去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得益于二个重要因素:坚定不移的目标与顽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和李烈均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这对于我们如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朝着我们丝毫也不能动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具有巨大的历史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8月23日,不断奏凯的2007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几次反复波折后,终于顽强地爬上了5000点的高峰上。5000点.是否预示着是中国股市进入一个新起点?未来的股市向左还是向右?在见证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面前,那些旺盛的投资者们,又将呈现什么样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民间法研究     
|主持人手记|近百余年来,中国历经了从帝制国家向共和国家转型的艰难过程。帝制国家的基本特点是睥睨天下,唯我独尊;而共和国家却需要在全球结构中与他国和平相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民初民主共和制因民主基础薄弱而失败,洪宪帝制并非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失败,两种失败并行不悖。民初中国既不是一个完全传统性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完全现代性的社会,而是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备的过渡性社会,现代性不足以使民主共和制成功,传统性也不足以使帝制复辟成功。实际上,民初中国应该选择介于帝制与民主共和制之间的政治模式——过渡性强权统治。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这种帝制非完全意义上的封建帝制,而是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所变化了的封建帝制。这一变化,分为“开明专制”、“开明”度的加深及君主立宪雏形三个阶段,历时近七年,构成了中国政体由封建帝制向共和制的过渡。推动这一过渡的,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斗争、下层人民群众的反抗及清政府内部开明官员的力争所构成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野心有一定关系,笔者考察文献认为:袁世凯帝制野心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长江、嫩江、松花江水灾,再次引起世界瞩目。那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那气壮山河的顽强搏斗,那举国一致的团结协作,那五洲涌动的捐献义举,无不震撼人的心灵。而且,更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深深思索:中国的江河为何越来越暴躁,几乎年年发脾气?除了天灾还有什么原因?我们为什么遭受如此沉重的惩罚? 本期特别视点试图加以揭示……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高举民主革命大旗,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2001年9月,在当年孙中山先生建立临时政府所在地和他归葬地的南京,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迁的世纪,先后在20年代、40年代以及80年代发生的社会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1911年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2.
以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起点,中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到1917年粉碎张勋复辟的十二年,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大飞跃的第一次大飞跃时期,也即是经过帝制和反帝制的激烈斗争,最后结束两千多年来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年代。孙中山和黄兴的结合,促成同盟会的建立,是掀起这场斗争高潮的起点;他们同心协力,领导革命力量开展各种形式斗  相似文献   

13.
梁柱 《中华魂》2011,(10):11-15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征程中经历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全面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斗争中,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他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就普及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等方面作了深刻阐述,并努力实施之,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进展,并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时期,现实生活中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之间关系怎样?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关节点的士绅阶层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一直是研究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历史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以西方价值观重新看待中国的革命史,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塑造出富有人性深度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在沧桑、厚重的历史中卑微而顽强地生活的一群。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忍受着命运的残酷作弄,表现出女性生存的艰难和身份的卑微。但女性的卑微并不表明她们是生活的弱者,严歌苓同时也写出了女性在巨大的生存困境下表现出的坚忍与顽强。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还在1895年就着手准备武装推翻满清帝制。那末为什么辛亥革命未能使中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呢?这要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资产阶级形成过程的特点中去寻找答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后,英、俄等国加紧对西藏地区的侵略活动,中央派驻西藏的官员逐渐分化为拥护帝制和赞成共和两个派别,其中拥护帝制者与部分藏族农奴主结合,发出“驱汉”命令,进攻拉萨等地,西藏危急形势加深。云南光复后,都督蔡锷力主滇军入藏,经屡次努力发兵援藏,在盐井等地取得军事胜利,但因川军阻扰等原因而撤回滇境。滇军入藏时间较短,中途退回,军事作用看似有限,但战略价值和历史影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邓亦武 《南都学坛》2002,22(3):32-35
帝制初起时 ,一战方酣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 ,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 ,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 ,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其侵略之目的 ,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 ,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 ,煽动中国内部叛乱 ,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