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哲学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中的儒家、道家、佛家致思路径是"寻求生命之道"。儒家对生命之道的探寻注重三个方面的问题: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从人生与人的修养上去理解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古今中外的任何哲学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的学问。哲学的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并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  相似文献   

9.
道,既是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因此,要讲清楚中国文论的道,必须以中国哲学的道论作为思想基础.中国哲学的道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以此为基础,中国文论的道也相应地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中国文论与中国哲学讲的道都主要是不可以言说、不可以名言相求的本体意义的常道.道与情、意还有深层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典本体论是一种把世界严格地格式化为1的理论,是人把自己人性中的受动性一面发挥到了极致的思想认识。因为将生命的意识抽入到"本体",也必然是意识与存在同一论。因为消灭了人之生命的内在独特性,而把人生的绝对价值外化了,从而必然导致外在于生命的绝对价值体系。老子是秩序论者,并不是古典本体论者。老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已经越过了受动性思想占主流的时代,主动性文化的特征已经相当发达,以至于老子要创造一个思想体系来批判和扭转,这正是老子思想在其时的价值和寻找老子思想现代启示的根据。在古典本体论之前存在着多种哲学认识形态,把古典本体论作为哲学的开端是狭隘的。从生命的能力、行为层面来说,人的超越有限指向无限的思维———"玄思",才是"哲"的本义,理解了"什么是哲","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才能破解。人性除了受动性一面,还有主动性一面及自动性一面,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只有讲求人性的三个层面,才能完整地认识人自身,完整地对待人和实现人,学术探索才可能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创造出完整的福音。  相似文献   

11.
导师制是以个别老师指导少数学生为主要形式,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单向传授的"教师制"相互补充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两个层次,两种导师"制根据本科学生的层次及学习要求不同,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学习导师"制,在大学三、四年级实施"学术导师"制.这种模式的导师制具有学风建设、教风建设、知识整理、个性发展、求异创新、思想情感、教育管理等实践功能.同时克服了现行导师制的不足,是符合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有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 ,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不过是说话人 (主体 )的活动 ,要求语言的意义直指感性的对象 (变动不居的在场物 )或抽象的概念 (恒常的在场物 )。现当代哲学反对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 ,反对抽象的概念哲学 ,主张在场物与不在场物都在现实世界之内 ,二者的相通相融是哲学的追求目标。这种哲学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的意义主要源于在场与不在场的结合为一 ,不一定要求感性对象的出场或符合抽象概念 ,甚至不要求说话者 (主体 )的出场 ,诗的语言尤具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劳动价值论必然导致按劳分配,"生产要素价值论"必然导致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部门哲学的两种可能研究层面与两条生成道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部门哲学是以具体时象和具体学科作为前缀的哲学领域。作为反思的哲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与思维对象有关的反思,一个是对对象思维的思考。因而同一个部门哲学就有两种可能的研究层面。部门哲学的发展由本体论层面转入认识论层面的研究,由思维对象的反思到对象思维自身的反思。部门哲学作为一般哲学原理与具体科学的中介,有两条生成道路。一务是由具体科学提升、抽引到部门哲学,一条是由一般哲学原理运用、结合到具体科学而形成的部门哲学。第一条道路对发展哲学形式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条道路对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大意义。发展部门哲学应该两条道路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问题上,一般以1841-1848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形成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种含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和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真理,其形成过程应当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的萌芽、形成阶段(1841-1848年)和科学真理的确立阶段(1848-1871年),相应地其形成时期应当是1841-1871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梦学突破禁区,长足发展。在中国梦文化的研究、梦知识的普及、新梦说的创立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涌现出一批由专家学者精心结撰的重要专著和有创见的论文;而在梦学热中跟风而上的伪劣之作亦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虽然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在民族国家的建立乃至更替的过程中,均可以看到来自本民族国家之外的力量的介入。外力介入的动机虽然多种多样,但客观上推进了民族主义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拒斥后果主义>一书中,谢弗勒提出了"以行为者为中心"的特权这一概念,特权否认行为者总是必须产生最佳后果,而允许行为者给予其自身利益以更大分量的关注,同时,谢弗勒又通过限制行为者的特权,为行为者设置了一定的道德要求.谢弗勒认为,他提出的"特权"观念避免了后果主义所遭受到的"个人完整性"(personal integrity)的异议,使得道德理论为行为者设置的要求不像后果主义那样严苛.本文将围绕"谢弗勒的特权观念是否提出了适度的道德要求"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分析谢弗勒的"特权"的两种形式(分别简称为ACP1和ACP2),试图表明,谢弗勒通过限制行为者的特权而提出的道德要求过低,因而无法有效地解决道德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被告人辩称,放在火车茶桌上的包的主人不在场,而将其拿走。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此辩解不能成立,不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所以,不构成盗窃罪,而仍构成抢夺罪。案例二,强奸罪和强制猥亵妇女罪在主观故意内容、客观行为、客体等方面都有区别。刘某强行搂抱、亲吻妇女的行为构成强制猥亵妇女罪,不构成强奸罪(未遂)。  相似文献   

20.
《庄子》训诂二题@黄群建$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435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