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以楷 《学术界》2004,(2):129-142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作者不是一人.本文针对郭沂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简本<老子>可能被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理论没有根本差别→简本、今本的作者都是老聃.  相似文献   
2.
冠子 ,战国末期道家学者 ,隐居不仕 ,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 ,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3.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对于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的最好的纪念,首先是继承他的崇高的爱国精神,献身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大业,其次则是对孙先生的历史功缋和思想学说给予公正的评价。很长一个时期里,孙中山先生的世界观被称为是二元论或唯心主义。近几年来,随着学术界实事求是学风的倡扬,愈来愈多的论著已承认孙中山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对于孙先生的民生史观,则几乎一致认定它是唯心史观,最多不过是有着唯物主义的因素而巳。这样的评价是否公允?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孙以楷 《唐都学刊》2001,17(4):56-59
墨子的里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很久而未决的问题。客观地综合争论各方的观点,可以对墨子的出生、成长、墨学的兴衰过程以及墨子的晚年,得出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墨子生于鲁,长于鲁,学于鲁,其学说学派成于鲁,兴于鲁,中老年时曾仕于宋,晚年居鲁阳。  相似文献   
6.
汉桓帝遣使至苦县祠老子一事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这几乎是学术界众口一词的说法.现代学者中,只有马叙伦先生对今本<史记>中这段文字提出了质疑.马叙伦先生从<史记>体例、老姓来源以及汉唐史籍中关于老子籍贯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考证,认为今本<史记@老子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不是司马迁原文,而是后人增改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与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儒家道德学说尊定了理论基石。孟子的四端说、“诚者天之道“说”、人性自然说、本心说、不动心、存心、养心说,均得益于道家的道论、心性论以及心气论  相似文献   
8.
老聃与孔丘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老聃是否即《老子》的作者的问题密不可分。学术界大都承认孔丘曾经问礼于老聃,但是主张《老子》晚出的人们矢口否认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在他们看来,老聃与孔丘的关系,仅仅局限于《史记》以及《礼记》中所述的孔丘与那位周守藏史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孔丘与《老子》作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老聃即《老子》的作者,孔丘至少曾五次会见并问学于老聃,问学的内容标志着孔丘与老聃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理清他们之间的学术交往,对把握孔丘、老聃的学术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社会诸矛盾的斗争日趋激烈。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主要矛盾之外,在统治阶级内部进一步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其中李唐王室与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焦点。围绕这一矛盾,展开了世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的斗争,庶族地主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世族地主从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出发,时而站在王室一边,时而与藩镇勾结。庶族地主集团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出路和经济上的发展,主张削平藩镇,取消世族地主特权,加强王室权力。这样一些不同集团之间的斗争,到  相似文献   
10.
春秋末期,动荡和无序的社会呼唤一种使社会重归于道的学 说,诸子百家之学就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儒家贵仁,墨家尚贤兼爱,法家倡法。每一种学 说都从某一具体方面提出了治国之道,有其积极的成效,也有其消极的负面作用。老子试图 从超越现实的高度寻求解决现实的根本方案,他俯瞰历史,从古今对比中,把握道法自然的 原则,构成他的理论体系。老子试图以自然无为的原则消除社会中的异化,给人以终极关怀 。这种理论只能属于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