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林 《文史哲》2007,(2):131-137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一种辩证关系。在西方文化的摇篮时代——希腊城邦时代,科学与宗教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同一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宗教信仰一度攫取了绝对的专制权力,而科学与哲学只能仰承宗教之鼻息,完全不具有独立地位。随着近代理性精神的崛起,科学开始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最终导致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对宗教信仰的猛烈批判。但是这种激进的宗教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根基,相反,它导致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种共生和互补的新关系模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在整个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艺术不仅仅与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本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而且充分反映了中西方宗教艺术在自身审美情趣中的宗教性与地域性。从宗教艺术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特征着手,通过详细分析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与媒介传达语义以及宗教艺术的内在方面,结合具体的历史宗教艺术事例,展现独特的宗教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历史的早期,宗教渗透到文化领域的各个侧面,原始宗教意识成为建构原始文化的主要支柱,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礼仪等,无不与宗教存在不解之缘。可以说,缺乏宗教,原始文化的古朴画卷难以绘制,原始艺术的神秘殿堂无法矗立于人类文明发展长河的源头。原始宗教信仰有时就是人们的理想,人们虔信笃奉,执着追求;有时又表现为潜意识,伏流暗藏,隐行潜移。原始宗教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恐惧和精神的锁链;人们创造的宗教理想又给自己的苦难生活带来缥渺的期望,抚慰着人们的灵魂,鼓舞了与自然奋斗的勇气。而融汇于感情、思想、欲望中的宗教意识,更是无孔不  相似文献   

4.
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和”,也就是人自身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一和谐境界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有鲜明的体现。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既有宗教自身的终极关怀,也包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精神。宗教信仰侧重关注人的内心心性的平衡,儒家文化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文化则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这种天人合一、和谐圆满的文化精神为历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后土信仰的发展演变,探讨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道教的信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以解决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着的种种苦难。道教作为中国民族的宗教,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宗教信仰,宗教救世的理论及方法都有着与佛教等其他宗教不同的显明的特点。 一 宗教是民族的梦,是一个民族埋藏在心灵深处和无意识中的理想与愿望。个人的长寿永生与社会的和谐安乐正是中国先贤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梦,而中国道教对生命存在的崇拜与不死的执着探求正是重人贵生的中国文化的极端表现。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7,3(4):20-2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宗教教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有一致性。建立理想社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念;公平公正,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社会基石;诚信友爱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信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早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就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千百年来,人类创造了各种信仰形式,宗教信仰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如果说,理性地思考人的当下存在之局限,以及建构一种超越世俗而走向神圣彼岸的信仰是各种宗教教义的核心,那么,宗教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以及有限的人对无限的终极神圣的一种永恒的追求。由此,宗教信仰必然表现出对尚未实现和证实的“彼岸世界”的确信,并将它作为现实之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一个神圣导向。不同的民族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藏族人口已达45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41%。藏族在早期信仰本地宗教。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与本土宗教长期斗争和渗透,于公元10世纪形成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藏传佛教。青藏高原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给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致使宗教和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成为藏族群众社会生活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自70年代以来,某些西方大国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把…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我国社会加速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转型期的新疆宗教问题及其应对。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新疆宗教问题,应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着力处理好宗教领域内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断提高爱国宗教人士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相适应”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加强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翟艳春 《南方论刊》2010,(11):39-41
宗教与法律关系的主要学说有:宗教源于法律,法律源于宗教,二者同源,二者同构。在历史上,宗教信仰和宗教禁忌构成我国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要件,是法治的内在构成要素和驱动力。在当今法治建设进程中,宗教与法律也存在相互融合的契机,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宗教信仰群众呈现扩大趋势,宗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宗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现实地、发展地看待我国宗教问题的存在;坚持科学辩证的方法,辩证地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根据转型期我国宗教特点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宗教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毛泽东宗教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宗教采取保护的政策,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不能人为地消灭,也需要进行改革;要学习宗教知识,重视对宗教的研究。毛泽东宗教思想至今对我国的宗教,乃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变奏:基督教信仰与禅宗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审美,基督教信仰和禅宗理想可以说就是东西方审美追求的宗教化表达或口变奏。西方基督教的审美变奏和中国禅宗的审美变奏,一方面是作为整个人类审美意向追求的变奏,它们身上首先折射著人类共同的审美意向;另一方面是作为精神气质不同的中西文化的有机构成,必然又折射着东西方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并建构着东西方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因此,它们在审美上既有共同贡献,又有不同作为。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上帝信仰还是中国排宗的般苦波罗密理想,都是既反对通过人为禁戒压抑现世生活又强调超脱现世功利生活,这种双重价值取向就鲜明地拆射…  相似文献   

1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尤其在一些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思维活动的模式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宁夏高校、宁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回族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信仰原因,以及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指出如何正确对待回族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散落着从属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系统的各种庙宇寺堂,以及民问信仰的各种庵堂、词堂。然而,与西方的宗教信仰相比较,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有着自身的特有内涵:1.宗教意识的蒙昧特性。原始宗教产生以后,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中国没有出现欧洲的情况,即“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是抽象的人的反映,这样就产生了一神效’①。人类文明初期对自然现象的崇信,并没有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消失,原始宗教f7门’IJ的子遗…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宗教与"他者"、法以及国家三者的关系维度来释义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于此,笔者认为,宗教作为以超世信仰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应在我国宗教政策的引导下,从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发挥其作为社会之"最有用的假设意义"这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各种宗教源远流长、信徒众多 ,特别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 ,有的民族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宗教信仰与一些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使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认真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信教情况 ,对于制定正确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一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历史悠久、内容繁杂、形式多样 ,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原始宗教。原始…  相似文献   

20.
宗教的产生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宗教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脚步。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为各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各种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扩大和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宗教之于信众又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意识现象 ,宗教信仰在每一种宗教文化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 ,由于信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曾使人类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此 ,有关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等 ,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当代一些打着宗教旗帜的邪教组织在世界上不断出现 ,滥用信众的信仰 ,所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 ,尤使我们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宗教现象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