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钟惺《诗归序》看他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归》一书,为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著,选录一些古诗及唐诗,加以评点,借以宣扬他们的诗学观点。钟惺所撰写的序言,不仅是《诗归》其书旨趣的概括,更是他的诗学观点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应看作是竟陵派诗歌创作主张的纲领。对以钟惺为代表的明朝末期出现的竟陵派的诗论及创作,历来评价都偏低。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钱谦益早就将他们的诗论及创作斥为“鬼趣”、“兵象”及“诗妖”,要“另立深幽孤峭之宗”(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清代乾隆时由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三批评《诗归》“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于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解放以后,对竟陵派著作亦因研究不够,受到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于明末著述的《读杜小笺》对杜甫的《秋兴八首》作了笺注,入清之后,《钱注杜诗》又更为详尽地为这八首诗作了注解。两次笺注侧重不同,方法各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钱氏在“天崩地解”之后,于笺注《秋兴八首》中,以史证诗,寄寓其对前明的忠诚,满怀遗民之痛。  相似文献   

3.
钱谦益早年为诗,走的也是前后七子的复古之路,后转而攻击七子,并对当时的公安派、竟陵派从理论上展开批评,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钱氏诗论的核心是“变”,认为诗歌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广泛借鉴、吸收前代诸大家的创作成就,同时又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形成了自己“沉雄博丽”的总体风格,这无疑也奠定了他在明末清初诗坛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竟陵派是明季继公安派而起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流派,“钟、谭之体,家户传习”,“浸淫三十余年,风移俗易,滔滔不返”。然一旦废退,群起而攻之,咒其“纤陋鬼鄙”者有之,斥其为“诗妖”者亦有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对钟惺、谭元春的批评便代  相似文献   

5.
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显祖在晚年与后辈钱谦益的一次短暂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仅展现出钱谦益“诗道”理想确立的具体历史情景,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末诗学领域逐渐向传统复归的内在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严羽提出“以禅喻诗”说以来 ,反对者蜂起。刘克庄首先发难 :诗不可为禅 ,犹禅不可为诗也。冯班、钱谦益等踵其迹 ,今人钱钟书等相呼应。文章回顾了反对严氏的主要观点 ,并作评析 ;另外 ,用心理学原理对禅悟与诗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认为潜意识是诗禅相通的内在机制 ,并辨析了直觉与灵感  相似文献   

7.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弦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孽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首祖饯诗,又有所不同: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朝野之士皆有涉及;往往用和别人诗韵的形式;喜欢运用组诗;抒发了诗人出仕清朝的悔辱、失路,怀念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8.
钱谦益为明末清初的诗壇领袖,不但创作上很有成就,在论诗方面,也能别裁伪体,比较精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的意见。尤其是对七子以来的诗风,提出了嚴正的批评沂烙胪跏勒晡砗?早年曾受七子的影响。中年与袁中道游,锺惺是他同年進土,于公安、竟陵二派也有渊源。但他终于尽破旧说,于七子则斥其“牵率模拟,剽贼于声、句、字之间”,于公安则斥其为“鄙俚”,于竟陵则斥其为“破碎断落”,“词  相似文献   

9.
康熙六年(1667),吴江顾有孝、赵沄辑刻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的诗歌合称《江左三大家诗钞》。钱谦益、吴伟业由于诗歌艺术较高,可谓人人皆知,而龚鼎孳及其诗歌创作鲜为人知。龚鼎孳的送别诗至少有838首,占全书四分之一还要多的比例,研究他的送别诗对进一步了解他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龚鼎孳的送别诗继承了《文选》中所录取的七题八首祖饯诗,又有所不同: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朝野之士皆有涉及;往往用和别人诗韵的形式;喜欢运用组诗;抒发了诗人出仕清朝的悔辱、失路,怀念故国之情。  相似文献   

10.
姚合诗辨证     
姚合是中唐后期的著名诗人。以《武功县中作三十首》闻名于世,世号“姚武功。”他与贾岛交厚,风格也颇近似,文学史上有“姚贾”之称;和白居易、刘禹锡,张籍、王建也多有酬唱。其诗描写山县风光、表达下层官僚的清苦生活独具特色,因而在晚唐名重一时,形成“武功诗派”。在宋明两代,对“永嘉四灵”和“竞陵派”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诗八首》通过现代派“复调化”、“戏剧化”的对话技法,揭示出在对既存秩序抵抗的同时,渴望着对一种“新秩序”的沉醉。继承了鲁迅以来自我拷问的精神主题,也是对穆旦进行精神分析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台湾现代派诗的崛起、论争、回归及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始于五十年代初的台湾现代派诗,在六十年代曾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学主潮。其主要特征是:强烈地“表现自我”;反理性的、潜意识的抒写;追求繁复驳杂的意象;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围绕现代派诗的内容和形式,台湾文坛曾展开几次激烈论争。七十年代中期,乡土派诗歌取代现代诗的“垄断”地位,标志着台湾诗歌向传统的回归。八十年代以后,现代派诗也对自身做了一些反省和调整,以新的面目出现。台湾现代派诗的发展历程对大陆新诗的成长不乏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诗书六十余年梦,更拟传衣付小儿。”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扑朔迷离的梦。翻开一部《剑南诗稿》,是诗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逐篇统计,在陆游现存的全部九千多首诗歌中,凡在诗题中标出“纪梦”、“梦游”、“梦蜀”等整篇的纪梦诗,有一百五十八首;诗题未现而在诗句中出现“梦”的,有七百七十余处。两者合计,共有九百三十首诗,占了其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这里,还不包  相似文献   

14.
王象春的诗学观,经历了从师法明中期七子派到不循时习、"自辟门庭"的发展过程。他主张"重开诗世界",倡导禅诗、侠诗,在七子派、公安派和竟陵派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诗路。王象春诗学观的转变,与其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经历有关。另外,还受到明末禅学思潮盛行、山左诗风转变及钱谦益、钟惺等好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钱柳因缘”体现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的人生契合与碰撞。而没有柳如是,也就没有钱谦益的“诗史”桂冠。这就形成“钱谦益现象”的主要内涵。“南移”则指“诗史”诗人的籍贯转向南方。本文探讨钱谦益获得“诗史”桂冠的条件,并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风,从总体上看,复古倾向较为明显。兼之他又有一些这方面的议论,故古今论言多以之为复古派或“以复古为革新”的诗人。《古风》其一即为常所征引的重要依据之一。 胡小石先生在《李杜诗之比较》一文中引孟綮《本事诗·高逸》载白:“(兴寄深徽)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之说而评之云:“这是他崇经的门面话,他所作以七言诗最好,五言次之,四言最坏。”实事求是,深中肯綮。继又引“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大我而谁(与)?”及《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数语,并联系李白现存的九百多首诗“古诗占十分之九以上,而内中且有一首只六句”的创作实况,说李白“是一位复古派的健将”,并以所引《古风》其一中语为李白“论诗的大主张”。  相似文献   

17.
西昆派杂说     
西昆派是宋初最著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一经产生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不管是褒是贬,大家不能不承认西昆派曾对文坛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昆派亦称西昆体,以杨忆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集中选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位作者共250首诗;杨、刘、钱为西昆派代表人物。他们作诗以“更迭唱和、互相切劘”为目的,以“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为方式,追求“尤精雅道,雕章丽句”的艺术风格。(《西昆酬唱集·序》)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以及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不少人的好评。苏东坡说他“瑰玮之文,妙绝当世”,罗大经、吴之振等称赞他的诗能“自成一家”,刘后村尊之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连道学家朱熹也说:“山谷诗忒(太)好了”,而田雯、王渔洋和方东树等更许以“凌跨百代”,“独步千古”,可以和杜甫相媲美。但也有些评论家如张戒、王若虚、胡应麟、钱谦益、王应奎等把他贬得很低,甚至斥之为邪门歪道。确实“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解放以后,虽曾有  相似文献   

19.
昔人论诗,有“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的分别。“诗人之诗”倚重才气、灵感、情韵和妙悟,其诗风飘逸灵动,得神来兴到之致。“学人之诗”讲究识见、功力、宏博和理性,其诗风敦厚老辣,有凝重典雅之美。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诗人之诗”派的理论要点。黄山谷《答  相似文献   

20.
论陈衍的宗宋诗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唐宋诗之争为视角,综合分析著名诗论家陈衍的诗学观点。其论诗宗旨是“三元”说和“诗人之诗和学人之诗合”说。对严羽以迄清代宗唐派总体上持批判态度,对明七子批评尤甚;大力宣扬宋诗理论,为“同光体”指引前进方向,并创作出清隽奇峭的宋诗型诗歌。其中也不乏持平之论和精深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