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朋友伦理是古代社会的重要伦理关系,是个人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考察中古朋友人伦的变化可知,先秦时期儒家人伦观潜藏着宗法等级观念;秦汉以后,因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血缘人伦被衍化成社会政治原则,社会交往中的朋友关系随政治等级观念的逐步渗透,使得忠孝观念被置于首位。儒家的朋友关系虽然被排除在"三纲"之外,较少受到等级差别的影响,但随后代选官制度的逐渐成熟化,朋友之谊已经偏离了"择善辅仁"的初衷,呈现出以利益为主导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文化对国人有着深远复杂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着现代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先秦儒家提出的民本、公平、慎刑、预防犯罪等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高度相契合;而其强调的无讼、德主刑辅、等级、义务本位等思想,则与现代法治精神有所背离和冲突.在构建现代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汲取先秦儒家思想中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精华理念,又需克服其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的过时内容.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以"仁"、"义"、"礼"为核心,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1)国家意识.先秦儒家历来以"治国、平天下"为个人修身最高目的.按<论语>的记载,孔子把战事、祭祀和疾病三者并列在一起,认为它关系邦、国、家、身的生死存亡,从而战战兢兢、谨慎之至地把它作为大事来看待,所谓"子之所慎:斋战疾".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所倡导的家国观念与我们在青年学生中努力弘扬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 :圣人由巫演化而来 ;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 ,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 ,也就是说 ,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 ;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和“圣人” ,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基于时生命的敬畏之情,先秦儒家先哲逐步形成了其生命敬畏的思想体系,其中包含着珍爱自然生命、关怀社会生命、升华精神生命的生命智慧,浸润着对生命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文章解读中华儒家元典文本,对先秦儒家的生命敬畏观进行分析,通过中国与古希腊的比较,概括先秦儒家生命敬畏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休闲思想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家与道家思想中都蕴含丰富的休闲理念,都主张追求精神的解脱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只不过在二者的实现方式上有一定区别.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探讨和发掘先秦休闲思想,对充实现代人的休闲观念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先秦儒家中孔子的习言性、孟子的心言性、告子的生言性等对“性”的不同观念和理解,可以看到诸子都是十分重视“性”的.并围绕这一观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寻找“性”观念的起源,以发现儒家此一观念的历史根源.然后通过对孔子的分析揭示孟子及告子对孔子“性”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三子对“性”的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对先秦儒学人性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其后中国儒学体系构建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对人性的认知经历了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几个阶段。但从仁礼并重的体系架构看,先秦儒家没有绝对的性善论者和性恶论者,孟子和荀子只是对人的自然属性扫社会属性的强调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先秦儒家力图用“仁”来引导和培育人性中的善端和良知,使人们学会“爱人”、“敬人”;用“礼”来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恶念和贪欲,使人们拥有理性和智慧。仁礼并重的学说体系是先秦儒家对人性善恶的合理应对,家国同构、稳健实用、积极入世的治世之道是先秦儒家对人性规律的合理运用,它们共同构成儒学独尊千年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崇水的根本缘由在于从水中悟道,寻找水与人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并由此推衍儒家立身处世的道德品质,形成了"以水比德"的观念。先秦儒家的崇水思想更多地体现在服务自己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博爱的观念孕育于中国本土。作为仁的根本性内涵,儒家博爱适应于人道关爱与和谐群体的社会发展需要,自春秋发端,至战国进一步丰富。通过着重探讨先秦博爱观念的起源,揭示出儒家博爱论兴起时以爱人先于爱己和爱的互惠性为特色的基本蕴含,认为爱、亲、仁的概念之间是相互训释的关系,阐明博爱与差等双方是同一个仁爱在普遍原则与具体实践的不同层面的表现。孝为儒墨共有的观念,它可以在普遍之爱的意义上被理解。先秦初起的博爱观念在汉唐得以进一步展开并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使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政党制度发挥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整合中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表率;民主党派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社会发展滞后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容忽视的是,户口政策作为中 国社 会基本的制度安排,在构建区域或空间社会分层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西部社会发 展,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调整投资策略,改革户口政策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有关出行的法律规则,如在城市中实行右侧通行,严禁在闹市区快速行走车马,在河流中行船实行逆流避下行等,这些交通规则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有些交通规则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中国古代出行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多糟粕,如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对皇帝及官僚贵族的出行实行避让;为了防止民众夜间集会,严禁官民百姓夜间出行;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还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民众外出进行限制。对这些野蛮落后的措施,应加以摒弃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母语教育侧重规范的传统有失偏颇,因为理想的母语素养除了指向标准的规范力外,还包括指向修辞的偏离力和指向高效交流的调控力。常规性的学校母语教育应把母语素养的宏观分层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点,使课程内容体现出一定的序列性,而补偿式的社会母语教育则应根据受教者实际所缺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补偿。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却极易出现社会动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诸如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还有历史的国际的原因。这些国家获得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途径主要有:提高政治制度化层次,建立合理而强有力的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政策,强化政府能力和巩固政治权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也属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疏导机制、调控机制、缓冲机制等一整套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发现的明清时期金石碑刻内容的剖析,发现湖广土司区社会分层结构主体是纺锤形的,八个社会阶层与四个社会等级在该结构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等级构成土司社会的缓冲层与保护层,第四等级萌动的替代性社会流动彰显了土司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就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我国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结合当前政府、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非强制、非层级的非政府组织 (NGO)来克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从而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并在可行性、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等方面给出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8.
发挥离退休员工的社会价值,不单只有“法定延迟退休”这一种途径,“退而不休”也是个很好的思路。文章建议构建银色人才网,并将其作为“退而不休”知识型人才社会价值再发挥的主要平台。银色人才网构建及实施中的具体思路是:三维合力助推银色人才网构建及实施,网站须严格践行专为知识型离退休人才服务的宗旨,将网站建设成为“半官半民”的经营性网络平台,搭建国—省—市—县的层级垂落式网络体系,健全及完善网站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地位的等级系统具有超强稳定性。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建构地位等级,并维持着这种不平等的秩序。期望状态论认为,互动参与者绩效期望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地位分化以及体现此分化的互动行为差异。地位特征、社会回报和行为互换模式是影响期望形成与改变的主要因素。期望状态研究方案指导下的诸分支观点对各类不平等现象进行的一般性解释,增进了我们对广义不平等产生和再生产的理解,为谋求减少不平等的策略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不同于企业和政府机关,因此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结构。文章在对大学的有机组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一些组织结构的缺点,并设计了更适合大学的网络化层级组织。与其他组织结构相比,大学网络化层级组织结构有着实现组织结构垂直与水平交叉、扩展职能部门的功能,赋予了自我管理、共享管理和动态管理的思想;并且有效地利用了大学中的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