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惠特曼、艾略特和金斯堡三位不同时代的美国诗人的部分诗歌,看出美国诗歌与诗人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三位诗人的诗歌分别表现出歌唱、哀鸣和嚎叫的曲调,反映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透过诗歌,看出了一百多年来美国诗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和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从一个侧面认识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了惠特曼,艾略特和金斯堡三位不同时代的美国诗人的部分诗歌,看出美国诗歌与诗人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三位诗人的诗歌分别表现出歌唱,哀鸣和嚎叫的曲调,反映了美国乃至西方社会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透过诗歌,看出了一百多年来美国诗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和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从一个侧面认识了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戈麦是汉语诗坛一个久被忽视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呈现了孤独、虚幻、分裂等意识,而独特的意象系统与诗歌意识紧密相关。意象的使用和诗歌意识的传达,使他的诗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权主义的"抗拒性阅读"的策略,从三个层面分析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从而揭示出中西方现代主义诗人女性态度存在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受文化精神"时代错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然而死亡并非其终极目标。本文从她诗歌中一些意象入手,解析意象中以死亡为主题的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体验,体现其对新生命的渴求。最后以《拉扎勒斯女士》一诗为例,探讨蕴含在普拉斯诗中的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诗歌思想与诗歌张力方面比较了朦胧派诗人舒婷、美国后现代主义诗人E.E.肯明斯诗歌创作的相似点。两位诗人引 领时代潮流,肩负时代重任,圆满展现了诗歌的独特价值,完成了诗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黄仲则是清代最具诗人气质的诗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独特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自然意象、动植物意象和人生意象,并将这些意象贯穿到一起凸显出"悲秋"主题。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诗歌意象,同时结合黄仲则生活经历进行阐释,解读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发现,黄仲则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探讨,指出诗人借助"夕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领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趣,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特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的诗质朴清新,寓意深长.弗洛斯特诗歌内在的深沉含蓄往往寓于轻松幽默或表面的矛盾之中.以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为例,解读诗人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意象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时间意识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体现最为明显,在传统文化的支配下,中国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趣味。台湾诗人洛夫是一位师承中国古典又具有现代风格的诗人,他诗中的时间意识明显体现着道家、佛家的时间观,表现在诗歌艺术世界中,时间的超越和解脱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中有许多鲜明的意象,如山、水、月、酒、柳、船、云、星等。这些意象描写生动,寓意深刻,是诗人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越生命体验的再现。通过对李白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星"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中国古代星象学的联系,进而剖析"星"意象与诗人的人格意识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诗人崔致远与陶渊明生活在不同时代、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在他们各自所构筑的诗歌意象世界中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他们诗中的"羁栖"、"归去","家园"、"悠闲"和"孤独"意象是跨跃时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李白从小崇拜历史上建功立业、施展雄才的英雄,并希冀自己有朝一日能举"管晏之才"匡扶天下,李白现存近千首诗歌中折射这种强烈的英雄意识.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咏史诗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内化;巨大的动物的物象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化;雄奇的自然山水是诗人英雄意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普拉斯诗中的死亡和复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然而死亡并非其终极目标。本文从她诗歌中一些意象入手,解析意象中以死亡为主题的不同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同时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体验,体现其对新生命的渴求。最后以《拉扎勒斯女士》一诗为例,探讨蕴含在普拉斯诗中的复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反映了艾略特早期的创作思想深受柏格森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时间"和"意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在中,"时间"和"意识"不仅成为诗歌主题的主要内容,也成了作者用来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借助"时间"和"意识",诗人探索了普鲁弗洛克身处的现实世界和他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种种意象的并置,分析了普鲁弗洛克在现实时空下的人格分裂和无所行动的深刻根源,并借此揭示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状况,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先驱派诗人.冰心是我国文学新一代的开拓者、文学家、翻译家和诗人.本文对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诗人的诗学观点和艺术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她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和意象.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爆发使盛中唐之交的诗人刘长卿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变化。刘长卿经历了避难客居与异乡任职的客居生涯长达33年,由此形成了浓重的"客居"意识。"客居"意识在刘长卿诗歌中表现为客居身份的自我认定、孤独漂泊感的抒发以及思归的渴望。在诗歌创作中,刘长卿多选取象征孤独之物的意象,通过"移情"的艺术手段表达内心的孤独漂泊感。刘长卿的"客居"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不同意象,阐释了在不同文化中意象有不同的概念和体现;从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意象两个主要的美学特征:隐和秀;并介绍了庞德等英美意象派诗人从事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活动以及对中国诗歌英译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