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李清照《词论》篇幅不长,但聚讼不少。其词“别是一家”之说,虽经众多学者致力探究,但细察之下,其内涵仍有缺失。本文追溯了“故实”一词的历史渊源,总结出其有“故事之是者”、“旧物之善者”及一般意义上的典故三种意思,而唐宋时期使用“故实”多侧重前二意。李清照是从讲究情感厚度的角度来要求运用“故实”的。而“富贵态”不仅强调表现盛世之音,更强调表达上的雍容自如。在补充了这一层理论内涵的“别是一家”之说,对于推测《词论》的写作年代,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正>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西秦(今陕西天水),后寓居临安(今杭州),生活于宋末元初,是当时著名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八卷和词论专著《词源》。《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十三节,下卷十五节,上卷论乐下卷论词。对于张炎的词论,研究者多持贬低、卑睨的态度。或斥之为形式主义,或看作是逃避现实,或判定是宋末词风之弊在理论上的表现。这种评价失之简单化,有进行辨析的必要。认为张炎的词论是形式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根据《词源》下卷用了相当的篇幅讲“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等有关词的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讲形式问题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研究者可以着力于艺术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可以侧重于其形式因素的探讨。仅从研究对象不能判断研究者立论的高下。李清照在其《词论》中强调词“别是一家”,在维护词的形式特点方面就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一出现即以其深婉的情思和柔美的境界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婉约因此而成为词之正宗。在众多婉约词人中,秦观的词,“辞情相称”(清朱彝尊《词综》卷六引蔡伯世语),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柔美之境;而作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推尊婉约词风,其词作也清新俊丽,柔婉细腻。二人因此成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作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秦观李清照的词有许多相同点,首先,风格上秦李词都具有清丽的特点,秦词柔婉清…  相似文献   

5.
<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衷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  相似文献   

6.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明人杨慎于《词品》中的品评道出了李清照在宋词人中的地位。李清照流传于世的诗词"篇秩无多,故不能不宝而存之"(《四库总目提要》),其作品集在宋元两代有留存,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书录所载书名、卷数、阕数多不一致,至明代原本失传。自明以降,迄于今日,所出版之李清照作品不可谓少,然而不仅无统一阕数,词调也不尽相同,甚或差距极大。造成此情况之根源在无原宋本为依据,后编者又对李清照及其存疑词考辨不详。刘瑜、徐洪佩辑著《漱玉词全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全二册,下称《全璧》)的撰写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其成果,必然也会极大解决此一基础问题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8.
<正> 《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是否出自李清照的手笔,历来看法不一。《词林万选》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李清照作,《古今词统》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无名氏作,明人杨金刊本《草堂诗余》认为是苏轼作,明人茅暎撰本《词的》认为是周邦彦作,近人赵万里辑本《漱玉词》批云:“词意浅薄,不似他作”。19S9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认定是李作,评价颇高。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辑本《李清照集》和同年脱稿的王学初先生《李清照集校注》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论》所说“词别是一家”,系针对苏轼等人而发。其实,早在她之前,苏轼同时代人陈师道、晁补之和张耒诸人便指出过“子瞻以诗为词”、“先生(东坡)词似诗”、“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李清照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议论提出自己的命题。“词别是一家”,即词有别于诗,其论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篇,最能体现“易安体”之风格。古今评论家们大多只赞赏它的技巧,至于它“深妙稳雅”的内容,也多认为只反映她个人的不幸。近年来,有说它“越出了单薄的女儿家事”,有说它“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郭纹 《晋阳学刊》2005,(6):123-124
生活在跨越北宋末年的南宋初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味极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出身相门,“亦善文”,“工词翰”。这样家庭对李清照文学素养的影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使李清照有了博览群书的可能,所以,李清照的词作比之男性作家多了几许柔情,比之女性作家又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因此,李词是情与理的完善结合。一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抒发情感应是文学作品的根本。有人说李清照是“情圣”,此话不假。诵读李清照的50多首词作,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酒词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荣森 《东岳论丛》2003,24(1):118-120
李清照词 45首 ,竟有 2 3首涉及饮酒 ,居一半还多。在古代女性诗人 (词人 )之中 ,反反复复写到酒词的 ,恐怕惟李清照一人而已。从内容上来看 ,李词中“酒”和“愁”是一对孪生姐妹 ,李清照的酒词恰好反映了她所遭遇的个人及家国之愁 ;从艺术上来看 ,李清照的酒词具有“情感真”、“蕴意善”、“表现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 黄庭坚以诗名世,号为宋诗代表而与苏轼并称。其词成就虽不如诗,但亦颇受世人推重。晁补之称许黄词“高妙”(吴曾《能改斋漫录》),陈师道谓:“今代词手,唯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后山诗话》),李清照推山谷为北宋知词四家之一,苏轼赞赏其“清新婉丽”(《能改斋漫录》)。后世词家和论者也多有褒扬:或云“精妙可思”(先著《词洁》),或日“清迥独出,骨力不凡”(黄蓼园《蓼园词评》),或称“妙脱蹊径,迥出尘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今天,当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雄健豪放、坦荡明快是李清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李清照的诗风一反其词风。在两宋的词坛上,她是婉约派的正宗传人,其词委丽,语言清新,意境雅洁,含蓄隽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写不出豪放词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一首有名的豪放词。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她的诗作之中。她的诗,辞锋锐利,雄健豪放,明快有力,毫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李清照于绍兴五年写的《题八咏楼》诗云:  相似文献   

16.
宋人论词,多执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论词》)之见,这种词学观并延及元、明、清诸朝。所谓“词别是一家”,无非视婉约为词之正宗,以区别于“载道”的文与“言志”的诗。婉约词大抵有几项基本的特点:一是词的内容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主;二是词的风格须温柔敦厚,委婉曲折;二者又与词的协音和律本色密切相关,由此构成婉约派词的基本风貌。历史地看,婉约作为词之正宗,原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是目前研读李清照作品最完善、最权威的本子 ,被誉为“古籍整理之典范” ;笔者在拜读过程中 ,偶有愚见 ,聊缀于次 ,就正于高明。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辑自南宋曾《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今存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卷三作“莫讶 [杯深琥珀浓 ]” ;四部丛刊本卷下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 ,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六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王仲闻先生采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莫许”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也采用“莫许”。王仲闻先生对“莫许”未提出…  相似文献   

18.
<正> 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并茂,隽永可颂,历代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她颇有气概有见解的《词论》,却常常受到一些人的异议.我们认为,像胡仔、裴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不作具体分析,一味攻击和讥诋,不是文艺理论家的态度;像俞正燮、吴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完全肯定,也难以令人信服.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都未能探本求源,抓住《词论》的实质意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评论,因而感到还有待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3,(3):118-120
有关李清照去金华次数的材料仅有两则 ,一是《打马图序》所说的绍兴四年十月 ,一是《金石录后序》记载的绍兴元年春由衢赴越。人们一般根据前一则材料认为《武陵春》词作于绍兴五年 ,但后一则隐性材料提供了《武陵春》词的内容、写作情景与李清照生平遭际最相合的时间 ,根据这则隐性材料 ,我们认为《武陵春》词应作于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论》中,“词别是一家”的中心论点,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指责。虽然指责它是“保守复古的理论”“应该批判”之类意见,已不被学界接受;但是认为它“排斥”苏轼的革新,反映了“保守的论点”的看法,却有相当影响。因此,就“词别是一家”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不仅对于全面公正地评价《词论》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研究词的创作规律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不成熟意见,就正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