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王艮主张以"身"为本,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身"可以合而为一.符合人欲的活动内含着天然自有之理,体现着天然自有之理的作用.这样,只要是人的天性所固有.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一推论无疑为"性理"问题的进一步阐释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为泰州学派日后思想启蒙的进一步深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由王阳明弟子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教化思想在理论上承接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实践上是对王阳明思想的运用,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其自我教化思想的方式,可总括为"循其良知"和"体验良知",既体现了当时士人要求个性解放的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身、敬身、保身等要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彰明了身之为本,家国天下之为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系于人之一身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围绕“心性良知”对主体道德自觉加以阐释,为愚夫愚妇创造成圣成贤的可能,但到了王学后期,其良知论却演变为明哲保身追求自由的平民儒学。王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创造了泰州学派,其日用是道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平民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正>"天理"、"人欲"是我国思想史上一对古老而重要的范畴,天理人欲问题也是传统儒家重要的论题之一。孔子"君子怀德,小人怀惠"的论断已然为天理人欲之辨定下基调,程朱理学则在"理本论"的基础上将天理人欲的对立推向极致,认为"天理"纯然为善,"人欲"纯然为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二元论。陆王心学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他们在"心一元论"的基础上主张天理即人欲,把天理人欲最终都统一到"心"上。  相似文献   

6.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的平民性特点与其创始人王艮的生命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代中晚期的制度变迁中,王艮以经商突破赋税货币化,以儒学改造生活世界,均是社会下层民众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动的重要表现。泰州学派是王艮以平民社会为思考基点,在学习儒学、应用儒学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王艮受到心学群体的重要影响,但是起关键作用的则是在其家乡参加讲会的平民大众,王艮在与他们讨论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展出泰州学派的乡村建设品格。  相似文献   

8.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相似文献   

9.
任飞 《南方论刊》2012,(9):94-96
泰州学派产生并兴起于明代中晚期,主要特色集中于其所具有的平民性、世俗性的教化思想.从理论来源而言,泰州学派的教化思想直承王阳明的“良知说”,“心即理”.这一特征使得泰州学派士人不能脱离传统儒家学人的使命,在其实践性有带有儒家学人的标准气息.  相似文献   

10.
李光地一方面"俱言王学",在为学初期质疑程朱理学,对王阳明心学抱有"同情";另一方面又认为"伯安之失大",对王阳明心学展开批判,指出"王学病源"在于"心之即理","王学病根"在于"无善无恶为心之体"。李光地指出王阳明错解了朱熹的"格物穷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王阳明的"良知说"。李光地在批判阳明学的过程中有两个转向:一是由批判王阳明心学转向批判王阳明的其他学说;一是由批判阳明心学转向批判阳明学派。李光地对阳明心学的态度转变原因主要有:明清之际社会环境的巨变、其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以及个人的儒学立场尤其是朱子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12.
王弼将道家本体论引入儒学,建构了"以无为本"会通儒道的玄学本体论;又从这一本体论出发以道释儒,予圣人观以新的解读。通过对"无"与"有"、超越与现实的双向诠释,王弼巧妙地解决了儒家与道家内在的紧张,为魏晋玄学的发展定下了理论基调。王弼发掘儒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本身存在着误解甚至曲解先秦儒学本义的问题,故其会通儒道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因此而饱受诟病,王弼仍不失为魏晋时期创造性融合儒道思想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宋道贵 《兰州学刊》2008,(11):17-20
王阳明的良知教以人之道德实践作为归宿,即良知作为人先天的道德意识,它是判断一切现实是非善恶的标准,顺良知之发,则一切行为无不合天理,由此王阳明强调“致良知”为学问的主脑工夫。而另一方面,当王阳明的视野从人类社会扩展到整个宇宙时,良知又超越了作为心之本体的存在形式,上而为“造化的精灵”,它“与物无对”,它“生天生帝”,天地万物都以之作为存在的基础与本质,这样在存有论的意义上良知就成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从"天理"、"人欲"之辩入手,以宋代理学家"心统性情"论为契机,可见宋明理学由张载、程朱到陆王以及王氏后学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亦即由"气"、"理"到"心"、由"心"到"欲"这一范畴演进历程,揭示出宋明理学由自然到伦理、再由伦理到心理这一大致思想走向,从而表明宋明理学由"存天理、灭人欲"走向"天理即人欲",由天理人性论走向自然人性论是历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台州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发奋图强,创造出以民营经济为主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模式.它是台州经济起飞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台州人民对中国改革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由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晚明有着一定影响的一个学派。其自我教化思想适应了下层群众的文化知识不高的这一特殊群体,因而有"平民学派"的称号。泰州学派的自我教化过程分为"尊德立本"和"日用笃行"两个阶段,既是以"孝悌慈"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继续,又体现了时代要求个体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因而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畿的学说可在王阳明那里找到其理论的原初形态,但他在本体论的建构之中过度诠释了良知作为本体的固有内涵,同时抽掉了良知作为先天道德本体的规定性,而将其还原为纯粹存在本身。他还消解了致良知作为道德实践系统的开展维度,从而体现了对王阳明学说的过度与片面的诠释。这种诠释虽不无创新之义,但对于王门后学的空疏放诞之弊,未能尽免其咎。  相似文献   

18.
宋初“三先生”都是著名的经学家 ,他们一反过去传统的治经方法 ,开始以义理解经 ,侧重于发挥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 ,不注重训诂 ,这在学术思想的研究上开了宋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特别感兴趣 ,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诗经》中灵性思维的深刻认识 ,主要表现在他对《大雅》的思维模式的研究上。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果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