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开敏 《社会科学家》2006,(Z1):315-316
语言工作者有必要认真分析各对或各群近义词,以对其细微差别把握得更好,从而适应汉语应用的需要.本文尝试对近义词群"看来"、"看起来"、"看样子"、"看上去"进行比较分析.经过分析发现这4个词语都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推测、估计的意思,口气委婉,留有余地.但"看来"只表根据客观情况推测、估计."看起来"既可表依据客观情况估计,还有观察外貌,进行判断的意思."看上去"有强调主体实施"看"这个动作的意味,"看样子"有突显"样子"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一起"和"共同"充当副词时是一对近义词,他们的用法接近,留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从语义、句法、词性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差别,以期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发表在《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能有效支撑面部,减肥会让人看起来显老,因为脂肪的减少会收缩脸颊,使眼睛凹陷,留下"节食脸"。"节食脸"被认为是由于重力作用在年长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导致皮肤松弛。但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19名中年志愿者时隔10年的CT头部扫描图像进行研究后发现,重力并不会导致皮肤松弛,反而是体重减轻加速了衰老过程,导致脸颊收缩并使下颚看上去沉重。  相似文献   

4.
表询问意义的语气副词“岂”、“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副词"岂"、"宁"表反诘意义的用法较为常见,表询问意义的用法则不大为人所知.对"岂"、"宁"表询问意义的各种用法进行分析,考察其来源与发展情况之后认为,其均是由表反诘意义的用法引申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类社会的总趋势,而且根据当时客观情况所作的具体推测和预言,屯具有一定真理性。但是,如果不注意客观条件的变化,把这些推测、预言教条化,就会犯错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准备消灭商品经济,直接过渡到共卢主义,结果犯了错误。后来,列宁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买卖粮食,但这只是政策上的退却,在理论上仍坚持传统观.点。斯大林依据传统理论建立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使落后的苏联变成了超级大国。这种模式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有诸多社会历史原因,屯有其主观原因。但当时人类社会经济实践的局限性和把传统理论的一些推测力盲教条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践表明,只有在实践中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6.
任巍 《学术探索》2014,(8):42-45
完全代孕是指由受术妻子提供受精卵,由代理孕母孕育分娩子女的过程。完全代孕所生子女身份归属的认定应以"子女最佳利益"为指导原则。学界关于代孕所生子女身份归属的认定标准有"分娩说""当事人意愿说""子女最佳利益说"和"血缘说"。四种学说各有利弊,都不足以作为代孕子女身份归属的法律标准。本文在综合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的意思表示说,即在国家公权力监管下,基于子女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尊重当事人意思自由的同时对意思自治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7.
张大伟 《文史哲》2007,(4):103-110
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左联"组织机构上的缺陷是导致"左联"解体的体制因素,但长期以来被人所忽视。"左联"成立,是中共中央宣传政策调整的产物。"左联"成立之初,在机构设置上力图实现"集体领导",但在现实中却形成了两个领导核心:一是由组织保证的、直线式的领导机关;二是依靠片言只语对这个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权威"。在两个领导核心之间,没有保障双方沟通的机制,而只是通过"联络人"进行有限的沟通。每个"联络人"事实上也是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根据"听者"的不同或者根据"信息发出者"的意思对信息进行增加或者删减,而信息传达之后的一两句劝告和建议往往会起到比信息更重要的作用。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看来,"左联"的组织更接近"直线参谋"的结构。它的缺点在于:由于包含了两种结构形式,如果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两者间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左联"的解体,正是没有避免这种组织结构缺陷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释“表演”     
“表演”一词 ,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指戏剧、舞蹈等艺术的演出 ,或者是作示范性的动作。这个词的演化与形成 ,与中国传统的典籍传播方式、佛教的传播及戏剧、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表”和“演”在古代是两种不同的典籍阐释传播方式。表的原义是指外衣 ,可引申为揭示、阐明、显扬的意思。司马迁《报任安书》 :“所以隐忍苟活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敬 ,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世也。”吕延济注 :“表 ,见也。”可见司马迁有藉《史记》而显扬其文彩于后世的意思。此处的“表”就是指将无形的思想或所知道的事实书诸文…  相似文献   

9.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0,31(3):29-32,43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既"本为动词,是"尽"的意思。由此虚化为副词,是"已"、"已经"的意思。由副词又虚化为连词。连词"既"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并列,二是表示让步。在出土战国文献中,"既已"是个复音虚词,作副词用,是"已"、"已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戠"卜骨分"日有戠"和"月有戠",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各种豆子的特点,以便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药食两用.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毕生追求"至道"理想.在他看来,"至道"理想就是实现无为而治,就是富而后教、各安其分和理身理国.唐玄宗"至道"理想的提出是对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发展,是对大唐开国以来治国理念的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治国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甲骨金文中“其”字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甲骨文中"其"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其"的意义对占卜者这方面来说是不希望的;第二种说法是,"其"的主要语气是疑问、测度,还可以表示命令的语气和将要的意思.文章把甲骨文中的"其"字句进行了新的分类,并用现代语法学和训诂学的理论方法重新进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甲骨文中"其"的义项有两个,一是表示将要的意思,二是表示命令的语气;并无其他义项.文章还把甲骨文中的"其"和金文中的"其"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的义项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对“顿悟”、“体证”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讲"顿悟成佛",儒家讲"体认天理",道家讲"与道合一",儒、释、道三家在修行理论上都注重"顿悟"、"体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三家最后标的之"佛"、"天"、"道"多有相似相通之处,都是一个既无方所、无质碍而又恒常遍在,既无形无象而又可为"天地根"的"本体"、"大全"。"本体"的非实体性,导致常规的认识方法,诸如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都很难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而"直观体证"则是人类在长期思维实践过程中,试图以一种突发、跳跃的方式去对"本体"进行直接确认和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它认识或把握对象具有推测性,因而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而非必然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 过去在我们的民族研究工作中,对汉民族一般不作深入研究,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既涉及汉族又涉及少数民族的问题也很少有人感兴趣。比如,中华民族是不是只指汉民族?包不包括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一词有没有歧视的意思?这个词是不是中国共产党创用的?这类问题,看来似乎很小,研究起来却要下一番功夫,若能圆满地解答,无疑有益于民族团结,有益于“四化”建设。笔者手头有些许资料,有助于理解上述问题,所以在此就汉族、少数民族及中华民族的名称等问题发表一点浅见,还望有识之士指正。  相似文献   

16.
墨家高度重视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墨子》关于言语交际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两条:"择务从事"与"言有三表"。"择务从事"原则体现了墨家的语境观。墨子认为言语交际不仅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交际场合、时机以及交际对象也制约着实际的交际效果。"言有三表"原则是对言语交际内容及目的的规定。墨子认为交际语言要根据历史经验;言语要符合事实;言语交际要有明确的目的。墨家关于言语交际方面的思想原则不仅在当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公正、合理、健康、规范的语言秩序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儒学界开始注意"社会"概念的儒学解读。"社会"虽是近代日本人对"society"的汉字对译,却体现了一般"社会"概念与汉语传统的"社""会"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严复将"society"译为"群",源自荀子。确实,荀子的"群"概念即是一般"社会"概念。为此,有必要明确提出荀子的"群学",但不是严复那样的社会学的理解,而是生活儒学的理解,即理解为基于生活方式转换的社会哲学或一般社会理论。对于今天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历时性的"社会形态"概念和共时性的"公民社会"概念。社会形态的历史转换,可由荀子的群学原理"仁→义→礼→群"的理论结构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8.
荀子思想中鲜明地贯穿着“明分”的思维与原则,对社会秩序的建构来说,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说。在苟予看来,群体秩序化维系关键在于:一是靠“礼”,以礼分施,以礼为组织原则与方法,把社会构成一套整齐的有机体,以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理想的群体生活。二是要分理好君臣、父子这两对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荀子这里,父权从属于君权,血缘从属于政治,社会秩序的诉求主要依靠政治来整合。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凡物流形》等出土文献关于月亮循环往复变化的记载,"死则又育"的具体含义是指月亮的升落、晦明、盈缺的变化。从出土战国文献用字情况看,"后帝不若"的"若"可读为"赦",意思是宽宥、赦免。  相似文献   

20.
<正> 中文版《资本论》有一段译文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别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这种关系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动."(第1卷第6页,郭大力、王亚南译,1963年版)按照汉语的习惯,既然交换价值有"首先表现为……",也就应该有"其次表现为……".然而,我们翻遍了该书第7页到第8页,始终没有找到.于是,我们对这段译文产生了疑问.由恩格斯亲自校对过的英文版中那个被译为"首先"的词组是:atfirst sight.这个at first sight有两个意思:一为"首先",二为"乍一看来".根据上下文来看,应该译为"乍一看来"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