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一副号称“鬼见愁”的血统论对联,围绕这副对联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血统论在“文革”中如山洪暴发并不是偶然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黄埔军校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传说是蒋介石撰写的,至少也说明他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所谓“正气”,指刚正的气节、正派的作风,而“完人”则必须在为人道德,亦即气节、作风上完满无缺。天地之间,古往今来,果真有至善尽美、毫无缺点的“完人”么?笔者对此是大有疑问的,因为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过,很多人还是相信有“完人”。诸葛亮(公元181—234)就是一个“完满无缺”的  相似文献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挂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内的这副对联,二十年前,经过《燕山夜话·事事关心》的引用、阐释影响颇大。去年,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作了进一步的扬弃,更使它蜚声中外。顾宪成是无锡泾皋(今无锡县张泾镇)人。当地人说,在顾宪成十四、五岁那年初夏的一个下午,他和弟弟顾允成一起到泾河去游泳。顾允成脱下小褂往松树上一搭,说道:“千年古木作  相似文献   

4.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自己一生功业的概括总结.苏东坡名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他以大量优秀的诗词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一代文宗”.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位占三席.“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在文坛上传为佳话.苏东坡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先后做过翰林学士,龙图阁大学士.但四十五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开始了他宦海浮沉,屡遭贬谪的仕途生涯.在黄州,由于苏东坡官卑职微,对人民生活的疾苦比较了解,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写出了上千首诗词,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黄金时期.又由于他在黄州没屋可住,就在郊外东坡旧营垒处盖了一栋房子,因在下雪天房子落成,便取名为“东坡雪堂”,并赋《东坡》诗八首记之,从此苏轼便自号为“东坡居士”了.公元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东坡又以“诋斥先朝”罪,“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1097年春,贬居惠州的苏东坡年已六十二岁,在贫病交加的逆境中,挥毫作《纵笔》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长沙结束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展出了一副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看到杨度为其门生董健吾写的一副对联,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且从联文内容、书写年代等来看,对研究杨度晚年的思想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无参考价值。这副对联上联是“但哦松树当公事”,下联是“愿与梅花结后缘”。落款除“杨度”外,复有篆刻印章“湘潭杨度”。虽无书写年月与地点,但经考证应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杨度家中所写。因上款题:“兰芳女士正之为董生健吾书也”,据董健吾生前回忆,那是一九三一年他与郑兰芳婚后不久,杨度邀他俩去吃饭时,于饭后当场挥毫(当时杨正患重病,仍写得刚劲有力)。一九三一年,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党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一副号称"鬼见愁"的血统论对联,围绕这副对联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血统论在"文革"中如山洪暴发并不是偶然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世风扬党风,今人福后人。”横额——“共产党好”。这是粘贴在茂南区高山镇文秀村五保老人柯芬由红砖水泥结构刚落成的新房子门上的一副对联。对联真情地流露出老人家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是茂南区委、区政府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使农民得实惠的缩影,充分体现了茂南区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年初,茂名市召开全市“告别泥砖房工程”会议总动员后,茂南区委、区政府把“告别泥砖房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市“双百计划”的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区迅速掀起“告别泥砖房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辉 《快乐青春》2009,(10):53-54
听说苏东坡做了大官,他的一位同窗好友找他帮忙,希望通过苏东坡的关系弄个一官半职。苏东坡知道这个人不学无术,如果让他做了官,一定不是个好官。但毕竟同窗多年,苏东坡又不好直接拒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1936年以后长期侨居美国,为向西方国家读者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作了不懈同努力。他用英文写作的《苏东坡传》,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此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动笔,1947年完稿,由纽约约翰·黛公司,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先后出版。此书原文为“TheGayGenius:TheLifeandTimesofSuTangpo”,似可直译为《心旷神始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70年代台湾出版朱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本文以下简称《苏传》。林语堂为苏东坡写传的念头,据他自己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他…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提到杨执中的客厅里有一副这样的笺纸联:“三间东倒四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何泽翰同志认为这副对联的来源有两处:一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提到张晴岚的自题门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一是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载有鲁之裕的自题门联:“两  相似文献   

12.
谭婷元 《快乐青春》2010,(10):52-53
真诚坦率地做人,是崔永元一贯遵循的准则。在他的工作间里,有这样一幅对联:“说天说地莫若说真,话东话西不如话实。”在崔永元成功的背后,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①东坡是美食家,有“饕餮”之称,但是从这几句诗中不难看出任何佳肴与青翠浓郁的修竹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宁可不吃肉也要在居处种上竹子,由此可见他对竹子的深切喜爱。其实,爱慕竹子的何止苏东坡一人?古往今来,数不尽的咏竹诗文、画竹佳作,以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已小有名气。 一次,王羲之路过一家新开的饺子铺,见顾客盈门,便进去瞧了瞧。这时,门口的对联吸引了他: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横匾是鸭儿饺子铺。他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口气这么大的对联,于是决定进去尝尝。很快,饺子端上来了,轻轻咬一口,顿时香味扑鼻。饱餐后,王羲之琢磨:这家饺子真不错,就是对联上的字写得太差,我何不给他们重写一副。于是,就跟伙计询问起主人。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四月四至十六日《北京晚报》先后有四篇短文谈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则巧对。这次讨论是由何祚庥同志《华罗庚的一则妙联》(见四月四日《晚报》)引起的。他在此文中谈及,“远在北宋时期,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联求对,那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而解决了这个疑难。”接着,陶钝同志在《妙联补》(见四月十一日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流放伊犁时曾作七古题为《壬寅腊月十九日,嶰筠前辈招诸同人集“双砚斋”作坡公生日,此会在伊江得未曾有。诗以纪之》。诗中对苏东坡颂扬备至,说,长松为您洗尘,仙鹤向您致意,还有龟兹的乐舞欢迎您。我们真想身着紫袍,临风吹笛,想来您在空中听到,一定会掀动胡须开怀大笑的。写完这首七古长诗,林则徐言犹未尽。一天之后,他又和了邓廷损次子邓尔颐怀念苏东坡的七律一首:  相似文献   

18.
漫话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一般认为,对联是由秦朝(公元前约221年)前后的“桃符”演化而来的。相传,东海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树,树下住着两位神仙: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这两位神灵以食百鬼为生。因此,旧  相似文献   

19.
北宋文人苏东坡在评论盛唐诗人王维的诗、画时曾这样说:“味摩谓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话之画,画中有诗。”这个十分精当的评论也适用于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这样的情景俱佳的作品。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和刘宋初期,这是个大动乱的时代。东晋与十六国的共峙,南北朝的对立,使人民在战乱和压迫剥削的双重磨难下挣扎。《桃花源记》正是作者和人民痛恨这个时代的产物。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族家庭,他的青年时代也曾有过“济苍生”的壮志。在《拟古》诗里,他说:“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在《杂诗》里,他…  相似文献   

20.
汉字优劣兴废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优劣兴废谈石中元一、“难识、难记、难写”的表意文字汉字中有许多谐音字,巧妙地加以运用往往能产生绝妙的效果:山海关孟姜女祠有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中的“朝”字可读Chao(潮),意指朝拜;也可读Zhao(招),意指早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