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名片小悟     
我至今没有自己的名片,主要因为交际不广或者们精、然而我常常收到别人的名片,这给我带来一点方便.因为我记住不大好,对于人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职业、职务等总是爱志。有了名片,我就可以随时查阅了.也免去我抄写之苦。所以,每当有人送我名片,我总是满心欢喜。我甚至希望名片上“一律”印上本人照片,因为我对于人的相貌,也是常常搞错,或者想不起来的。偶闻有人声言,他(她)的名片只需印上“中国××”就行,话里很透出一些对这个“长”那个“官”的不屑.这种“不屑”可能是很美妙的吧,但我却怀有一点担忧,担心那快要…  相似文献   

2.
遭遇名片     
互递名片成了一种礼俗名片这东西古已有之。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名片叫名刺。有头有脸的人到谁的府上去会友或到官府拜见某位官员,往往要递给门房(即现在的传达室)一张名刺,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好让门房进去通报主人,这也算是一种礼数。那会儿的名刺大都是用毛笔自己写的,当然也非常简单,无非是哪哪的人,姓字名谁叫什么号。一般情况下连自己的官衔名分都不写。您别瞧中国人讲面子好虚荣,但在很多时候还得来点假谦虚。自谦也是一种美德嘛。在名片上印上官位或头衔,显得自己倨傲拔尊,在当时算是大忌。随着现代印刷业的迅速发达,名刺…  相似文献   

3.
诈骗犯被骗     
在西南某监狱采访,诈骗惯犯王越向记者叙述了一件他被骗的事:在重庆飞往广州的航班上,王越正闭目养神。突然,旁边戴宽边眼镜的年轻人碰了他一下,挺歉意地说:“对不起,打扰您了。我的名片掉在您的脚旁,劳驾劳驾。”王越拾起散落在地上的几张名片,瞥了一眼,原来年轻人是广州一家报纸综合新闻部的记者刘力涛。在递还名片的瞬间,王越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如请记者写篇关于自己的稿件刊登在报纸上,再带上报纸同别人谈“生意”不是更方便吗?没上过报的经理还算经理吗?这世道,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还是稀罕之物的小小名片,如今已屡见不鲜,方寸名片漫天飞舞。不过,名片的泛滥也引起了社会上不少议论,一些不尽现象也遭到批评。但是,近来一些“服务名片”却因切切实实为百姓,从而得到了好评。服务名片:方寸之地写真情1995年3月15日,长沙市颇有名气的阿波罗商城  相似文献   

5.
名片杂谈     
中央电视台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和侯跃文表演的小品《打扑克》荣获金奖。小品中两个人物,各拿一把名片,你出一张名片,我打一张名片,互相根据名片中的职务高低和职权大小,你管我,我管你。形形色色人物尽在其中。通过打名片游戏,揭露、讽刺了当前社会上的某些不正当的人际关系和被扭曲了的价值观念。二位演员诙谐、幽默的表演实在令人捧腹而又发人深思,真可谓:小小“扑克”牌,人生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小小的名片,何以有如此大的社会效应?本来名片古称“名刺”,最初是“削木书字”,上写姓名,用以官场拜谒,攀…  相似文献   

6.
名片作为社会生活中交际活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活动交往中自我介绍的媒介物。据文献记载我国汉代开始使用名片。古人通名拜谒,都是自书姓名爵里。名片最初写在竹片上,以后才在纸上。名片的形状,在清代以前一般用红纸书写称为红贴。现代名片一般用高级的白色或彩色硬纸片制作,也有用化纤或金属材料制作,甚至有黄金制作的名片。可见制作名片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体现社会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名片是人际交往古已有之的伴生物,而今天的人则把它演绎得更加色彩斑斓、妙趣横生。校园名片热,是非任评说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伴随人际交往的频繁与扩大,名片也悄然流入校园。据说南京一学子,乘火车与邻座一老板相识,一路畅谈十分投机。下车时老板掏一名片送学生,学生忙找纸笔留姓名、地址给老板。老板见状顺手夺回名片而去。学生尴尬极了。由是,大学生这些同龄人的位使者,也开始像厂长、经理们一样,印几盒名片,需要时双手递上,谦恭的一句“请多关照广’彬彬有礼,还有派。大概因为学子们思想活跃,学有所长,大学校园名片最具特…  相似文献   

8.
无纸化爱情     
十二年前,第一次认识他:分别时,互换名片,他就着酒吧昏黄的灯光,在名片上添了几个字,塞给我,“上面有我邮箱地址、MSN,还有QQ,回去一定加我MSN和QQ啊!”他也翻来覆去看我那张名片,追问:“你的MSN和QQ号是多少?告诉我一下嘛!”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8日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的名片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除了院长的头衔,多了一个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上海社工协会)会长的职务,相对名片中兼任其他协会的副会长,徐永祥“升官”了。  相似文献   

10.
周丽 《公共关系》2001,(12):55-55
(一)经理人和其他的商业 名片商业名片的尺寸一般都是3.5×2英寸(可能比社交名片大一些)。对于经理级别的人来说,商业名片一般都在中间写经理的名字,头衔及公司名在左下角,分两行排列。地址和可能有的电话号码在右下角。如果公司是在大城市,应该写上城市名和街道名,州名可以去掉。如果公司办公室在小城市,州名和城市名写在同一行,街道名就可以不写。有些非常有名气的经理人员在商业名片上不印头衔,上面只有经理的名字和公司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任云兰  许哲娜 《城市》2015,(8):73-76
传统民俗文化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名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城市名片的三种主要形态———特色景观、特色产品与特色产业的打造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人际交往中,时不时遇上新结识的朋友洒脱而庄重地送来精美的名片,而我呢,没有,只好郑重却讪讪地躬身接过来,连连抱歉:“真对不起,我还没有名片。”最初遇上这场景时常觉得全身毛孔有些舒张,局促不安,心里便发管:立即去印它一盘,也说洒滞洒。可冷寂下来设计时,却又全没了主张,瞧入家那名片上,某长、某主任、总经理或是编辑、工程师、某学会常务理事,起码也有个科长股长或理事什么的头衔,至于一张名片堆辽四、五顶甚至更多桂冠的也不在少数。我的名片上面写什么?什么头行都没有,总不能光是署名、办公电话便完了、也…  相似文献   

13.
名片,在我国已流行好多年了。交际场合,名片能让初次见面的双方“一目了然”:姓名、身份、职务、专业、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等,短时间内彼此掌握,它的确是个好东西。不过,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军营不一定流行;社会上能“热”起来的事情,部队也不一定能“热”.就说这名片吧,它在社会上倍受青睐,大行其道,可进入军营时,却是小心翼翼、羞羞答答的,与官兵结缘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不管怎么说,名片这个小玩意儿,当军营官兵对它有所了解后还真喜欢它。有时候,没有它还其不行。某部新闻干事L写得一手好文章,是地方好几家报刊…  相似文献   

14.
苇文 《现代交际》2005,(5):62-62
参加朋友的聚会,认识一些富有的人,其中有一位递给我一张名片,金光闪闪,我正要收入口袋的时候, 他说:"这名片是纯金的喔!" "纯金的名片?"我迟疑了一下,又把名片拿过来端详,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给我名片的人说:"你看看背面。"我翻过一看,发现背面角落里有一行小字"纯金999"。那人补充说明:"这黄金的名片是很珍贵的,价值很高的。"  相似文献   

15.
记得是在2006年第一次与青岛市老龄办打交道,有两件事情印象特深。一是老龄办的电话彩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天的你我他。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是老龄办工作人员的名片,名片正面除了普通名片应该传递的信息,还赫然印着市老龄公益服务品牌“七彩华龄”的彩色图标和文字,  相似文献   

16.
见到袁桂君的时候,他掏出两样东西:一根香烟,一张名片。 烟是好烟。“我不领津贴,他们就送盒烟给我。”名片上则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江临天下居民委员会主任、业主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黄蓉 《现代妇女》2013,(12):360-360
现代艺术如何审视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虽然审美活动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但是个人是来自社会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认可带有社会性。或多或少印上了社会的印迹。所以从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基本否认现代艺术产生的社会性。更不能因为某些个体的审美标准去否定或肯定一种艺术的发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18.
快活林     
于昌伟 《老年人》2013,(6):46-46
悼词 某人搓麻将成瘾,死在麻将桌上。下葬时儿子写了篇悼词:老爸,昨天你两眼还像二饼.今天就成了二条,不知东南西北风哪个么鸡把您害了!您的追悼会开得很隆重,清一色尽是您的麻友,大家排成一条龙与您告别,每人给您献上一束杠上花。您一生都想发财,结果仍是白板,今天来到火葬场,您终于和了!”  相似文献   

19.
秘书恭敬地把名片交给董事长,一如预期,董事长不厌烦地把名片丢了回去。很无奈的,秘书把名片退回去给立在门外看尽尴尬的业务员,业务  相似文献   

20.
深圳,我一直没有机会去你那里,对你仅限于神往和羡慕。可现在,在你的土地上印上了我儿子的足迹,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试着爱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