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凡文学史家作论,总要根据各自的价值标准对历史的和现实的作家作品逐一梳理筛选。若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赵树理及其作品大抵属于经得起爬剔而容不得忽视的一类。这不仅由于赵树理曾象鲁迅那样被普遍地认同为一种创作精神的方向性代表,确乎深刻地影响过一大批同时代作家的创作道路选择,而且由于他的小说创作成就和文学美学经验独具耐人寻味的价值蕴含,从而长期以来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敏感区域。本文拟着眼后者作一思辨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少功是一个深受湖湘民俗文化影响的作家。对民俗文化的书写,乡村风景、民俗风情的书写既是他倡导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它又成为一种符号,始终寓含着时代气息和作家对生活、生命状态、文化、历史的思考。他的创作以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与深刻的哲理沉思成就他独具个性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3.
王旭烽是一个持守人文关怀的作家。90年代,王旭烽的小说创作场由前期的"迷江"转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杭州。在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和"西湖十景"系列中篇小说里,作家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文字功底得到了充分展现,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旭烽在对现实的质疑和对传统的回顾审视的创作观念指引下,积极吸收传统文学养料,探索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创作道路。在民族化创作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古典小说对其影响深刻,尤其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对其影响深厚。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是一位文艺革新的战斗者,他认为作家“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才能够独立”。他是从众多的文学大师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后,才创作出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作品。1924—1926年他创作《野草》时,已积累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资料,又能科学地借鉴慎重地吸收,因此才写得如此深沉博大。鲁迅散文诗的创作,同他的小说杂文创作同时开始,并延续到晚年。不过,集中地采用象征主义尼采文风来抒写心情、表露斗士心迹则是在《野草》里,可以说《野草》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曾多次评论俄罗斯作家勃洛克、叶遂宁、梭波里,总结他们的生活与创作道路的经验教训,谆谆引导我国文艺工作者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鲁迅这些评论意见,无论其主要论点还是所遵循的评论原则,如今对我们都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创作影响了以后中国很多作家。余华被认为是当代与鲁迅精神相接近的一位年轻作家。本文试图从创作母题的角度对两位作家进行比较,从他们的相同与相异中探寻作家与作家之间的距离,以及时代文化变迁在作家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艺术个性的典型特征是:忧郁。它是把一种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特殊体验突进到对历史的、现世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反思的高度上,而凝聚成的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折现着作家对时代的体认与把捉;蕴含着作家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气质。他创作中忧郁情结的表现,充分显示着“苦闷的象征”色彩,并非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论所能概括的;这使郁达夫在与中外一大批作家诸如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屠格涅夫、劳伦斯等的比较中,突现出自身艺术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波兰大作家显克微支是鲁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显克微支关注并写出“下层社会的叫唤和呻吟”的创作旨归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胜利者巴尔代克》和《阿Q正传》为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的创作旨归是对显克微支的继承与发展、借鉴与超越。鲁迅一生创作了众多以农村与农民为题材的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热潮中,施蛰存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迥异于鲁迅等作家。他有意选取古代神化的英雄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真实地展示古代英雄内在的性欲冲动和二重性格,从而赋予了他们丰富的人性,将神化的英雄还原为人。这种还原是用现代意识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10.
陈永明 《南都学坛》2012,32(3):69-70
南阳文化对南阳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韵汉风的文化特质孕育和滋养了历代南阳文学,历代圣贤文化的人文精神影响了南阳作家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精神,藏量丰富的文化遗存激发了南阳作家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曲艺为南阳文学提供了原生态的创作素材,浓郁的盆地文明和乡土气息促成了南阳作家鲜明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日记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日记呈现出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作家极不相同的特色 ,他对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许多都不提及或者仅隐隐提及 ,为鲁迅研究留下了一些难解的谜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的外国作家中 ,俄国的安德莱夫是鲁迅青年时代最喜爱的作家之一。鲁迅创作《药》之前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是与安德莱夫所处的时代相近似的 ,故鲁迅的黯淡悲观情绪与安德莱夫作品产生了共鸣 ,安德莱夫作品情节安排的悲剧性、人物描写、环境渲染、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对鲁迅《药》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鲁迅的卓越之处在于 ,他在借鉴的同时又以革命现实主义的态度超越了安德莱夫  相似文献   

13.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观念,也传达着这位"土地与人的行吟诗人"非凡的艺术神思和民族情感.这与作家明确的族属身份和地域意识关系密切,更与作家在思想精神层面自觉服膺现代大师级人物鲁迅有关,除二萧之外,端木在文学道路上也深深受惠于鲁迅,在诸多的有关"东北"的书写中,建构并赋予民族艺术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气度和现代品格,同时以直指心灵的血泪书写,完成对鲁迅的文学精神和艺术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表现是鲁迅创作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不仅给鲁迅的写作带来了别样的风味和意义,同时也引导了当时及其后许多中国小说作家的写作。他们从两个不同的面向上呼应了鲁迅,有继承,亦有变异。在继承和变异之中,他们的写作既营造了新异的景观,表明了民族作家以个的声音参与现代表达的可能性,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在民俗材料运用上与鲁迅之间的差距。差距是一种不足,但从积极的一面看,这种差距其实也表明了鲁迅的写作作为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文学资源,对于当下及将来所具有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萧乾的创作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萧乾的创作与基督教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受到过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鲁迅汲取了基督的救世精神,庐隐接受了基督教的罪感内涵,冰心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构成其爱的哲学,许地山在基督教文化的濡染中追求博爱与苦难中的坚定性格。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典化的传承过程,张爱玲小说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当代小说创作曾产生重要影响。以先锋作家苏童为例,在结合作家认同、家族与颓废、女性与人性以及具体创作手法等的前提下,苏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当代接受"始终包含着较为复杂的文化内涵。而选择两代作家比较的目的在于拓展某种文学艺术精神及其价值的历史表现。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18.
以反传统姿态的活跃于“五四”文坛的作家 ,其创作的文化心理定势仍基于传统 ,这是鲁迅创作的“乡土情结”的内在根据 ,其独特的批判性也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张岩 《南都学坛》2013,33(1):45-50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创作古老的神话,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现代作家在对新文化的积极建构中,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汲取;第二,现代作家的神话题材作品将远古神话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关切结合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指向;第三,创作神话题材作品的作家大都表现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和西方异域文化的多方关照,他们既是新文学的巨匠,也对包括神话在内的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积累。对于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也丰富了对于现代文学多元性的思考,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研讨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文学世界中出现的众多女性中,女娲是存在的异数。女娲身上潜藏着其他女性少有的生命强力和创造伟力,无论从人格意义还是文化意义上,女娲都显现出鲁迅文学世界中罕见的理想光芒。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女娲是一个拥有多重寓意的文化符号,显然,鲁迅将这些民俗寓意隐晦地编织进《补天》中。论文的主旨在于,探寻鲁迅创作《补天》的潜在心理缘由,在对女娲民俗文化身份的追溯和民俗文化中性文化隐喻的分析中,将鲁迅封存在于《补天》文本之下的情爱心意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