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是世界上种植旱稻最发达的国家,年种植旱稻面积480万公顷,巴西陆稻1APAR9是巴西新育成的旱稻(陆稻)新品种。是巴西政府于92年6月赠送给李鹏同志的。我国引入在江西省试种成功,并作为江西省扶贫办  相似文献   

2.
目前,不少内部报刊大吹特吹旱稻种植,说旱稻属套种水稻,凡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均可种植,抗病虫害,适应能力强,亩产可达500-600公斤,最高可达700公斤。一些农户认为,种旱稻既不育秧、寄秧,又不用打水栽秧,开沟点下了事,单产可与杂交稻比上下,确实很好。于是就大量引种,想一季下来就收入几万元。这究竟能否成为事实呢?请看下面的例子。《四川农村日报》在今年3月6日刊出了“洋稻种长出苦果”的文章,说的是,  相似文献   

3.
旱稻良种“85——1——15”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吴世斌先生利用“两系”杂交优势法选育而成,国家科委已将该品种列入国家高科技计划,1990年至1994年《中国青年报》、山东《信息快报》、《四川科技报》、《农家科技》分别作了详细报道。两年来,本部引进“85——1——15~旱稻试种、在干旱、少雨、低温、寡照  相似文献   

4.
我地区种植红干椒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由庭院种植发展到大田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万余亩,现在苗情长势很好。如果不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话,今年又是一个红干椒丰收的年头,我地区种植红干椒历年来都被外地购走。如果有厂商来我地区办厂进行红干椒深加工,一定前景广阔。96年我地红  相似文献   

5.
“刚明一号”是湖南省农民育种家易延刚意外地从高山杂草丛中发现的一株自然野生旱稻,经11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旱稻品种。该品种分蘖力强,单株分蘖16—18根,茎秆粗壮,株型松散适度,剑叶较长略披散。株高100厘米,穗长27厘米,每穗250—300粒,千粒重28克,亩产6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种稻靠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国有许多地方因水源不足,而无法种植水稻。为打破种稻靠水田这一传统观念。我处从中科院稻作室引种旱稻2号、277、297等品种、麦收后采用旱地直播,一次成苗种植获得成功。亩产在800斤以上,均具有千斤以上的增产潜力。现将三个旱稻新品种介绍如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85—1—2”旱地稻是“中科院85—1—15”旱地稻的姐妹系。是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吴世斌学者利用二系杂交优势法,经过五年时间培育出来的珍稀早稻新品种。它以旱地500多公斤,水田650多公斤的亩产,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关注。国家科委已将吴世斌的旱稻科研成果列入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85—1—2”属偏粳型早稻,茎秆基部不带淡紫色。全生育期140天,比“85—1—15”长8—10天。可作早、中、晚稻种植,但不能在水田作二晚种植。该品种株高95厘米,株型紧凑,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8.
廖魁英 《老友》2010,(4):64-64
我读了2009年《老友》第11期罗诗音写的《她的心里只有爱》一文后,肖满菊的宽广襟怀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惭愧地留下了眼泪。我今年84岁了,一生胸怀  相似文献   

9.
我叫张金坡,在河北省沧县黄递铺乡文化站工作?今年,我依靠科技种植了五亩地的糖高粱,当年收入4万多元,不仪还清了多年的债务,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有名的小康户。  相似文献   

10.
(一)早稻类:(1)李鹏总理从巴西带回旱稻良种——巴西旱稻,亩产超千斤、亩用种6斤,斤价20元。(2)日本超级旱地稻;河大144黑米旱地稻,亩用种8斤、斤价15元。(3)85—1—15旱地稻,亩用种6斤,斤价10元,自取货百斤以上斤价6元。(二)黄豆类:(1)美国黄沙大豆、株高130—150厘米、桔杆坚韧抗倒伏,每荚3—4粒,亩产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扁豆是一种不需温棚就能大量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今年我种植半分地纯收入达200多元(收种子还未计算在内)。该品种3—4月份露地播种并搭架,5—6月份结荚,持续结荚时间长达半年,比常规品种九月份结荚提前4—5个月上市。第一批结的荚到6月份种子即可成熟,此时可二次播种扩繁,仍能赶在常规品种未上市之前  相似文献   

12.
和儿子散步时,他告诉我,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我也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呀,在1969  相似文献   

13.
超级旱稻系日本农作物研究所培养,1988年荣获联合国粮农部授予发明奖。该品种最适旱地种植,怕水渍。其植株旺盛,根系发达,分蘖力特强,抗多种病,且米  相似文献   

14.
我在河北省沧县黄递铺乡文化站工作。由于家庭的变故,加之工资低,致使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作为九十年人的年轻人,处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我决心改变这种贫困的状况,在充分分析了我家庭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之后,我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搞新品种的种植和繁育良种。从外地一家科研所引进了农作物新品种——“美国 M—81E 特大糖高粱”。种了半亩地。这个品种也叫“二代甘蔗”。它株高5米,茎秆直径4—5厘米。茎秆很甜,可与  相似文献   

15.
我的博客     
2009-06-01——学瓷绘,快乐多我今年79岁,学习瓷绘已有4年时间了,从"门外汉"到了解它,掌握它,并喜爱上它,学习瓷绘给我的晚年生活中带来一份惊喜和收获。我退休前在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工作,主要从  相似文献   

16.
我的博客     
《成才与就业》2009,(21):56-59
2009-11-01——以书会友,以书强身 我今年71岁,身体十分健康,基本不生病,我想这和自己的爱好一写地书是分不开的。从第一次接触地书至今已有5年了,在此期间,我以书法会友,以写地书强身。  相似文献   

17.
我55岁从部队离休,今年81岁。在2006年3月~2009年8月3年多的时间里,我曾4次出现脑中风前兆,同时,我4次成功地逃脱了脑中风的魔爪。2006年3月的一天清晨,我和往常一样,起床后拿起尿壶  相似文献   

18.
林颐 《社区》2010,(6):45-46
我55岁从部队离休,今年81岁。在2006年3月-2009年8月3年多的时间里,我曾4次出现脑中风前兆,同时,我4次成功地逃脱了脑中风的魔爪。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7):88-88
小读者来信说: 我是阜蒙县沙拉蒙古族学校五年二班的武文慧,是《新少年》的忠实读者,每期新杂志都非常认真地读,连过去的旧杂志也时常找出来读。我发现2009年1—2期第88页中,在回答一封读者来信时,说是“把81变成了18”。这里应该是“把18变成81”吧?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从95年才认识并订阅《专业户》的,在《专业户》95年第8期上我看到一篇题为《种植甜高粱前途远大》的文章后,便从外地引进了 M—81E 特大糖高粱种子,利用果园周边地试种。等到种子、杆蔗成熟收获后,在10月份我利用我地杨陵召开“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期间,将贵刊文章复印了数百份及我的售种广告带上很甜的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