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和新趋势,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从理论机理上来看,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促进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引导数字文明新形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构建和完善融合机制、联动机制、并联机制和合作机制。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路径在于:走中国式数字化道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阐述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提升了数字治理能力,有利于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数字经济促进了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经济改善了空气质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数字经济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第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机理在于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资源错配矫正效应及关键技术突破效应,需求侧的信息消费拉动效应、数字设施引致效应及就业需求带动效应。第三,针对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调配能力不强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可通过适度超前进行“新基建”、增强资源调配能力以及加快形成国内大市场等举措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郭晗 《人文杂志》2023,(1):17-21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融合创新要素以驱动科技水平现代化,能够提升主体创新能力以驱动科技主体现代化,能够增进科技治理效能以驱动科技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和科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作用,需要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能够实现协同共享匹配的数字化科研组织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的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理的基础上,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内在机制检验证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推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结构中的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强于数字产业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还受到城镇化与环境规制的影响,表现为门槛效应与调节效应。研究有助于解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动力: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生产力得到发展,实体经济更是迎来新的跃升;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得到强化,在数字技术以及数字经济的加持之下得到新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的丰富。通过探析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阐明在当今逆全球化潮流下,全球经济的竞争仍然激烈,中国发展经济不仅仅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更要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内涵与范围不断拓展。作为人类技术的新范式,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三次产业的传统生产范式。数字技术的软硬件开发、以“三新经济”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化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构成的产业数字化共同构成了新实体经济。新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实现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环节之后,成为创新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通过数字化赋能再造,推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发展新实体经济需要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作用,补齐新实体经济底层关键核心技术匮乏的短板,以数字技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积极参与新实体经济的国际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本质要求,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依附论”和“历史终结论”。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向度:现象发生学向度力图重思从“西方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历史发生学向度旨在呈现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世界图景;系统发生学向度重在超越资本主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范式,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资本主义局部现代化困境、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物质与精神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生态破坏危机、资本主义侵略剥削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此,我们要以数字经济为现实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性方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局统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样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开放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塑造产业内容多样广阔、产业结构系统相关、产业要素安全流动的产业经济系统。经过70余年的砥砺前行,中国规模庞大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生态、高速发展和广泛普惠的数字经济、市场广阔和潜力深厚的国内循环,以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约束条件。要打破这些约束条件,必须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构筑安全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推进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式产业现代化要求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绿色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由单点演进转向集成迭代,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实现了更加深度的融合,这有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组织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增强产业技术关联与网络协同并提升产业链韧性,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污染治理效率,从而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带来叠加倍增的赋能效应。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强数字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任保平 《东岳论丛》2024,(1):41-48+191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双重目标,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又要实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能够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制有创新驱动机制、效率提升机制、分工协调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供需结构机制、融资支持机制。新发展阶段双重目标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实现农业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发展,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双重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在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保障支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领域4 206篇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样态、新兴热点及动态演进。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起航和繁荣两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汇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重大原则三大方面,研究前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世界意义;党的中心任务和国家战略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前沿热点生成演进的主导性因素。未来应加强交流合作,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交叉学科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现实问题衔接力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启数字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理研究;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及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超越:一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二是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范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系统思维的科学布局,实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三是从西方单向度现代化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超越单维比较优势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实现了国家自主性与人民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四是从西方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经济增长范式,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五是市场扩张从西方海外殖民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零和博弈模式,实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代化新模式、新道路,创造并开启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核心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爆发,我国亟须通过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机制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生态维度均存在融合不深的制约因素,极大地阻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背景下,应从数字科技对装备制造业技术范式的融合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对装备制造业生产业态的系统升级、数据要素对装备制造业市场体系的组织链接、数字治理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的解蔽重构等方面培育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而提升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效能,形成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数字技术亦不断融入至社会经济的全领域和各阶段,数字经济也逐步增加在各大经济体中的所占比重,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在世界格局中把握主动的关键要点。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何以助推国家治理,俨然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理论逻辑和现实向度两个角度出发,对数字经济助推国家治理的可能进行客观审视并总结出有效助推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可能,从而加快助力我国达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顾明同志在全国第二次经济法理论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加强经济法理论研究,为建立经济法规体系而奋斗”的讲话。讲话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有计划商品经济关系的法;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三、为“七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而努力。第一部分已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今年第2期刊用;第二、第三部分,本刊现以“经济体制改革与‘七五’经济立法”为题发表。  相似文献   

16.
适时提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这一理论概念,阐明其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源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逻辑起点,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经济。探索构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理论框架:三大关系学说,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态现代化以政治民主现代化为基础条件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关系;三大理论要素,即行政规制、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谭倩 《南京社会科学》2023,(7):46-54+77
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强联系,生态文明的实现是现代化强国的本真要求和重要表征。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向度的科学理据和价值意蕴,有助于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架构其生成逻辑。面对国内的生态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生态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路。从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理念、人类永续发展和解放三条主线出发,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向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对于引领人类生态文明向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二十大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和载体。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产业发展具有产业革命叠加、以实体经济为中心、保持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等特征,突显了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当前,新产业革命是解决中国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但是,新产业革命与以往历次产业革命不同,具有双重效应:即新产业革命本身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加新创产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的同时,也具有削弱传统资源地位、排出劳动力、产业体系“瘦身”、增长区域窄化等负面效应;且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既有加速城市现代化、提高知识尊重度的积极作用,也有扩大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削弱传统人力资本培育效果的消极作用。这些负面效应将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为此,我们应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以技术创新重构产业技术体系,以都市圈建设优化产业空间体系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数字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既包含了“数字中国”概念的学理性问题,也包含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因此,探讨如下问题对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数字中国”这一概念展开分析,研究“数字中国”的概念源流,并以此作为“数字中国”概念的分析背景;其次,研究“数字中国”的范畴演变,重点分析“数字中国”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再次,研究“数字中国”的框架逻辑,以此解释如何建设“数字中国”;最后,研究“数字中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不仅可以对“数字中国”产生更为科学理性的认知,也有助于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