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其《文赋》是我国辞赋史、文学史、文论史上第一篇以赋体形式写成的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如果把曹丕《典论·论文》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作,那么《文赋》则是一篇开山之后向着专深发展、且奠定和指引文学发展未来方向的雄文。《文赋》中诸多"第一次"阐述的有关文学创作的理念与观点,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对于后来六朝诸家文论影响至深,对六朝诸体文学乃至隋唐近体格律诗的创作亦影响极大。《文赋》是我国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指导的双重典范,其历史意义可以恢万里而通亿载!  相似文献   

2.
《文赋》的作者陆机,是我国封建社会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他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第二篇专注。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在古典文学理论史上虽然相距七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两篇光辉的文学理论的著述可以互相补充,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理论论坛上的姊妹篇。曹丕的《典论·论文》以评价作家、作品为主,也兼谈了文学创作的体裁、风格和文章的作用。陆机的《文赋》以创作构思为中心,谈了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文章的体裁、风格和作用。二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陆机《文赋》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篇重要论文。它对文学创作的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它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文赋》如何评价,争论较大。本文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对陆机《文赋》的一些主要问题,重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陆机的《文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陆机的《文赋》张文生陆机是西晋太康时期的重要诗人,也是一位文学理论家。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问题的理论作品,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近几十年来,陆机的《文赋》日益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注重,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文赋》撰出年代的看法归为三种,具体分析各自的不确之处。并从臧荣绪:《晋书》记载、《文赋》与张华文学思想的联系、《文赋》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生平交游和《文赋》的写作契机等方面详细考证,得出结论:《文赋》是陆机于元康元年或稍后写出的。  相似文献   

7.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以赋体论文的创作论.它针对儒家传统的诗教理论,首次提出了“话缘情”的观点,明确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文艺创作中的某些艺术规律.“诗缘情”不同于“诗言志”.《文赋》不是一将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文章.其独到之处在于刻意追求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勰提出的审美鉴赏理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指明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主要区别,这一观点成为我国重要文学批评理论的方法。究其渊薮,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开创了读者中心论的先河,《淮南子》、《文赋》进一步阐发,直至刘勰的《文心雕龙》方初具规模,后经钟嵘、宗炳等人努力,终于形成我国独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标准"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9.
从东吴学术文化特点看陆机文学理论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江左在三国以至西晋 ,与北方学术发展不同步的实际出发 ,认为研究陆机《文赋》不能接着魏晋玄学来讲 ,它在许多观念上 ,其实仍然没有超越汉儒天人感应观 ,特别是受董仲舒《公羊》学的影响 ,《文赋》诸如强调情感抒发与四时对应 ,描写物象应遵循写实和“期穷形而尽相”等原则 ,相对建安文学创作之实绩 ,乃是一种滞后的观念。联系文论考察陆机诗文创作 ,更可以看出 ,陆机以这种理论付诸创作实践 ,与中国文学发展到建安时期相比较 ,其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陆机的《文赋》——兼与郭绍虞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一篇创作论。它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渗透着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学创作(诗赋和散文)的有关问题。这些见解,不独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其重要价值,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意义。但是,专家们对《文赋》的评价还很不一致。比如著名文学批  相似文献   

11.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的情感理论,早在《毛诗序》中已有论及,但是真正从文学特征角度论说的则是晋代陆机,他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缘情”说。后代文论家刘勰、钟钅荣、白居易、韩愈、欧阳修、李贽、袁枚等又相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诗文情感特征的观点。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学情感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与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重表现重抒情的民族特色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以《文赋》为蓝本,集庄子、曹植、陆机和宗炳等人的文艺思想之大成,创造出一个深刻而完整的“神思”范畴。“神思”范畴阐述了艺术创作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创作主体以“虚静”的心理状态为起点,受外物感兴达到“神与物游”的思维状态并获得审美意象,最后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文学作品。“虚静”、“神与物游”、“杼轴献功”等与思维相关的概念依次递进并相互统一于“神思”范畴中。  相似文献   

14.
陆机为太康之英的评价本出自钟嵘的《诗品.总论》,但是后来有不少的论者不同意此说,或认为潘岳胜于陆机,或认为左思胜于陆机,总之,太康之英的桂冠不该属于陆机。笔者认为,不管是从人格魅力、文学创作、文学理论还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来看,太康之英的桂冠非陆机莫属,钟嵘对陆机的评价实为千古定评。  相似文献   

15.
陆机北上入洛,得到张华的激赏,顺利的融入到洛阳贵族群体。那么,张华为什么如此激赏陆机兄弟?其原因有三,一是陆机玄妙的谈吐、不凡的仪容气度得到了张华的认同。这与西晋仕群体的品评风气有关。二是陆机的博学的旨趣、奇高的才情、典雅的诗文及预流式的文学观念,得到张华器重。这与张华的文学领袖身份和对文学命运的思考有关。三是张华政治上力主伐吴,陆机作为吴国的文士的代表、"南金"领袖被张华延引,增加了张华的政治砝码。这与张华的政治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被钟嵘称为"二陆",陆氏为东南望族,"二陆"的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国的大司马。吴亡,陆机、陆云隐退故里10年,后到京城洛阳拜访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受到器重,但政治上却不得志,陆机甚至死于"八王之乱"。陆机和陆云的性格迥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不同的风貌,陆机繁缛,陆云鲜净。然而两人都很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传承的作用。陆机的作品《文赋》精微地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在艺术构思、谋篇布局、美学标准和文体的分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阮籍、嵇康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展开对礼教的批判;对于人生都有悲剧意识,一方面看到人生的虚无背景,却又肯定人生.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形象则简直是嵇、阮狂诞自傲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陆机的《文赋》之间 ,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之所以能取得西晋太康文坛的霸主地位,是与他在创作实践中对各类文体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分不开的.陆机在文体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奠定连珠体的基本体式;二、确立骈文的基本格局;三、颂体的创新;四、挽歌的变体;五、赋体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苏州文学见证了苏州的城市变迁,陆文夫、范小青、叶弥等作家留下了不同时代的文学记忆,有政治、经济乃至个人化的不同印迹,但以普通人为视点的人性关怀成为他们持久关注和思考的主题。人性丰富和生动的内质,温润着城市粗糙和生硬的外在表象,这也是文学为苏州这座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最堪回味的内在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