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教育公平主体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实践过程,又是一个人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彰显和提升的过程。教育公平的主体包括理想主体和现实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教育公平的理想主体是自由自觉发展的人。教育公平的现实主体,无外乎教师和学生,学生是主体的重点,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是主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中,可以说,教育公平的实现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互为一体,教师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主体性,这就是师生双主体,二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是将学生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主体间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和谐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其本质是教育主体与"实践的现实的世界"对话.在对象化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学生主体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发展着人的主体性,从而也实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游永恒 《天府新论》2004,(4):141-141
由李培湘教授主编、李佳孝副教授任副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是一部促进学生主体生成与发展的好书。这部著作是国家教育部下达的“九五”规划第二批重点课题“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的终结成果。《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深感研究者思维慎密,著作特色显著,思想超前,观点新颖。我略举几点,以概其余。1 提出了主体性活动教育理念。“所谓主体性活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德智体美等各类素质教育寓于其中,促进学生各类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主体生成,培养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人的竞争是同人的主体意识及建基于其上的主体性人格分不开的。因此,面对竞争的社会环境,必须确认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培养国民的主体性人格;必须大力营造培养主体意识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培养起国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章龙  卢彪 《江海学刊》2012,(2):223-229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传统的价值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为基础,往往采取"灌输"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主体性的展示,它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精神和灵魂的交流活动,不仅要有主体性,而且更应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主体性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丰富和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强调在"人的实在"中交往、在"以人为本"中对话,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主体间性中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因此,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提倡并构建立体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一并作为跨世纪的课题提上研究日程。  相似文献   

7.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体性教育,要视受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而且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提倡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使人全面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所属,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倡导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尊敬。该模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是:加强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筑网络教育平台,延伸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主体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主体教育研究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原有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逐步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群众路线异化现象的典型表现就是部分党政干部脱离了群众。为了深入地思考群众路线出现异化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本质,应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哲学意蕴体现在主体性哲学与实践哲学之中。群众路线异化现象是主体性哲学中"认知主体"思维方式的后果;群众路线的哲学诉求在于确立主体性哲学中的"价值主体";群众路线的哲学构建在于克服主体性哲学中"认知主体"维度,确立主体性哲学中的"价值主体"维度,真正在政治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2.
李佩环 《江淮论坛》2007,1(5):105-109
文化交往是一种人类超越自身的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通过促使文化交往主体成为反思性主体与交互性主体来提升人的主体性,从而推动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构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的视角,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节等三个方面对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旨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何斌 《理论界》2001,(6):60-60
任何教育都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体系”的,是它的时代的一面镜子,它展现社会根本理想、流行观点和主流信仰。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也是新世纪教育精髓的体现。重视人的主体性,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构建主体性教育,它的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突破口。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我们认为,主体性教育首先应承认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从人与物的关系角度看,物是客体,而参与认识和变革客观事物的人是主体,这是哲学上主体论。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是否为主体的问题,而是从教育培养学生以及教师…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单一主体,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主体间性的转向,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对此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加之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三个层面不断建构和拓宽路径。以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空间,教师的主体性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传统主客体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在实践过程中常受制于诸多现实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足和主体交往互动性沟通的缺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师生交往资质和建立合理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等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困境.克服这一困境,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建构,充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网络积极分子”,又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形成有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培育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从对象性教育到主体性教育再到主体间性教育的视角的嬗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系统作用的发挥做了深刻剖析,以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时代命题。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各高校对如何开展协同育人教育,构筑实践育人共同体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努力。为了深化拓展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通过总结沈阳音乐学院多年来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立足学院艺术惠民的实践特色,构筑新时代道德育人、学识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全过程育人体系,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对学生入脑、入心、入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团委在服务学院实施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理念过程中的做法为例,分析团委在主体性个性化育人培养中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