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美育思潮肇始于风雨飘摇、国贫民弱的清末民初之际,目的是通过美育"新民"以图自强;而其理论起点,则来自于西方现代美育理论,认为美育的基本内容是情感教育,美育的基本手段则是艺术教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需求与理论起点之间产生了诸多困境:在美育理论上,美育"新民"的目标性与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独立性产生了矛盾;在美育实践过程中,中国现代美育"求新"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却只能借助于中国古老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2.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到促进个体审美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方向上来。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那就是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们,历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并把它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家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艺术教育应当高于文化教育,没有美的情操只训练科学的大脑实际上是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美育书简》,提出通过审美教养发展完整人格,其最终目的是要使人生存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好。一方面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的幸福,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对自我人格的自觉调整,达到与现存的生活状态和谐共处;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途径也须臾不可与生活的具体情境相分离,因为没有超越具体时间与空间的抽象人格。一席勒在《美育书简》的第一封信中,就毫不隐讳地声称,自己的命题绝大部分是基于康德的各项原则。而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为我们所揭示的“美—艺术和目的”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于为我们提供“知识对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进行音乐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体现审美意识,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一、把美育贯彻并实施于教学领域中古希腊美育家柏拉图认为,要培养理想的人才,就要从幼儿的早期教育入手,因为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最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和教育,又由于他们爱好玩耍和游戏,也容易接受艺术和美育。  相似文献   

7.
人的审美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人认为是美,有人却认为丑?对人的审美心理研究,国内的学者多集中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创作与赏析方面。李红教授自师从我国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先生研究美育心理、审美心理以来,数十年孜孜耕耘,致力于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探索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变化。继参与编著《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之后,2004年1月其专著《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1999年获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功能作用,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给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它的基本功能。进入21世纪,为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这一重大决策的指引下,高校音乐教育迎来了一个大好的发展契机。在此形势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别具一格的生活美育家、大众美育家,他的生活美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直接源于杜威,又在理论本土化改造中超越了杜威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陶行知重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将审美教育生活化,主张在广阔的生活中面向大众实施美育。他的生活美育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教育手段和艺术形式,而是建立在全部的生活实践之上,贯穿在所有的生活审美经验之中。他将生活、教育与艺术置于审美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指出三者在审美维度上的关系之美,以"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为美育内核,通过"培植向上的生活力"最终实现"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美育,也称美感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美育曾经提出过许多论述,指出无产阶级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创造的文化艺术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近几年来由于对美学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美育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社会尚美风气正在形成,也推动了对美育的研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多年来中断了  相似文献   

12.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左漪漪 《学术月刊》2023,(6):160-168
美育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当下以艺术教育特别是高雅艺术为主的美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将设计引入美育的领域能够拓展美育的边界,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设计具有的融合性与开放性能够为美育敞开更多可能性,设计介入美育有其不同于艺术的重要意义。将设计感作为在美育中涵育设计素养的基础,能够丰富美育的内涵,加深对美的感知。设计的人本主义精神也与美育内在的人文性,涵养人格的终极目标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正> 美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虽不能说是随处可见,但也绝非寥若晨星。不过,美育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课目,它主要是包含于人民的实际生活习惯和教育内容中。如,相传为黄帝时所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宀六)(肉)。”(见《吴越春秋》)又如《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中有关葛天氏、朱襄氏、阴康氏等的记载。传说  相似文献   

15.
<正> 维柯(Vico 1668-1744)是启蒙运动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维柯是"以一种新方法理解幻想,洞察诗和艺术的真正本性,并在这种意义上讲发现了美学科学的革命者".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虽不同意克罗齐把维柯视为西方美学奠基人的看法,但他仍认为维柯在他的《新科学》  相似文献   

16.
易晓明 《江海学刊》2012,(4):219-225
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感性快乐与心灵快乐的统一,而当代人的不幸在于自身的分裂。审美具有实现人的幸福的内在价值,因为审美起于感知,它能够克服当代人的萎缩和匆忙之苦,同时审美终于感动,它能够超越当代人的感官和占有之乐。审美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决定了美育应该成为指向学生幸福之教育。由此,学校美育应该有这样的定位和取向:由艺术技能教育转向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由外在审美走向内在之美的塑造;引导学生在体验和积累当下幸福中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及对“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对艺术教育和美育相关联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便进一步认识艺术教育和美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个性教育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实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这是1996年11月10日一13日在湖南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的全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高师院校的代表热烈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一、艺术教育意义的全面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这样的层次来认识艺术教育的意义;这种肤浅的认识正越来越受到批判和纠正。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赵伶俐教授从“大美育”理论出发,认为艺术教育有“超美育价值”,它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的出版,谈到我国目前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美育等相关问题.落实到美育上,本文认为,美育的根本在于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或者如黑格尔所说,具有令人解放的功能.美是对人们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引导人们去追求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洪毅然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育家,他先后探索了美学领域的诸多问题,为20世纪中国美学和美育的现代理论建构及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和卓越的贡献.他强调美学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美育的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端正人们的审美观点.其目的是促进人们的审美实践.他认为,实施美育的基本手段是艺术,实施美育的场所主要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为了进行美育,他主张普及美学,因而提倡大众美学.在美育与大众美学方面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影响较大,推动国内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读物,由于他在大众美学上的建树,被誉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