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迁移研究述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一直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中介语语用学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重视。语用迁移研究是将中介语语用学与主流二语习得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它具体研究二语习得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影响。文章分别从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个视角对中介语语用学中语用迁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语用迁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中介语已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对二语习得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中介语的语用研究越来越多的被公众关注.随着中介语语用学的日益流行,它在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领域都至关重要.通过对中介语及中介语语用学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最后对二语习得给予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中介语语用学与听力策略对听力教学的指导作用得到启发,尝试以中介语语用学为理论指导,以TEM大纲为实践指导,在前人学习策略教学实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按照二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监察模式"(包括五个假说),以加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中介语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语用学是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对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本文回顾了中介语语用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和分析中介语语用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中介语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语用理解、语言表达、语用迁移和二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对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语用学的研究在国外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并建立了许多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研究设计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的口语会话中的观察性语料、自我汇报型问卷语料、口头和叙述式自我报告等语料收集方法,以及语料收集中应遵循的真实、数量和来源清晰等原则。文章强调,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应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方法成果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外语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中介语语用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50年代至今, 二语习得研究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对比研究、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用分析和话语分析.70年代开始的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把二语习得当作一种相对独立的现象来研究,探讨和分析了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内在规律和影响学习发展的外部因素,使二语习得过程易于为人们理解.近年来,中介语一词在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出现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了.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产生在语言使用中,因此,对其研究具语用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理论产生于国外的外语教学,同样适用于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用中介语理论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是开创性的,也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文章从中介语与少语民族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的研究目的与方法三个方面展现了这种尝试的成果,可以说是对"中介语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词汇习得是大部分EFL/ESL学习者初、中级语言习得阶段语言输入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之一,也是习得形成性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传统的词汇教学偏重词汇孤立的音、形、义三方面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词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动态的表达功能以及词汇语用意义对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意义,使词汇习得过程成了机械的记忆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语用能力及终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在分析了目前词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之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在教学和测试环节中引入语用学的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语用习得效果,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中介语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形式。中介语语用能力是中介语形式在语用层面的表现。与中介语的其它层面一样,中介语语用能力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影响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但非语言方面的社会环境因素却是起决定性的。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讨论和分析影响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并且对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习得纳入语用学视角,语际语语用学由此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语际语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建构起来,并且在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研究成果零散、缺乏普遍性等诸多不足。语际语语用学源于欧美,其研究对象也仅集中于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的语用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以13年来国内主要外语期刊和优秀硕士论文为文献来源,对我国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中介语石化研究的特点。研究发现:(1)我国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13年来呈总体上升趋势;(2)研究方法方面,期刊论文非材料研究数量多于实证研究,硕士论文以实证研究为主,特别是量化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占主导地位;(3)研究内容方面,两种来源文献均显示我国中介语石化研究的热点在语用层面上;(4)研究对象方面,硕士论文研究对象以大学本科以上的学生为主,期刊论文60%以上无明确研究对象。最后讨论了石化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语际语语用学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运用语际语语用学理论,根据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语用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篇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语用学是对指示 (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 )、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等各个侧面的研究。[1] 文章从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会话分析理论方法、交际民俗学理论方法、互动社会语用学理论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语篇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序列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1)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序列具备请求言语行为的普遍性结构特征;(2)说话人与受话人的社会地位、行为的难易程度明显影响请求言语行为序列;(3)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导致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中出现一些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可变性的文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部分,关于中介语的研究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变性是中介语固有的属性,近几年来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展开对中介语可变性的研究。文章分析了中介语、中介语的可变性及其研究,通过描述语言习得者所使用的语言的文体特征来证明中介语的可变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语际语用学,这一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借用了跨文化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二语学习者的语用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渐渐将研究方向转向了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语用学与二语习得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语际语用学的理论视角,围绕语法能力、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第二语言语用规则与语用规范,显性与隐性语用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外语语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起源、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介绍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德语学生过渡语在话语润滑剂(话语标记语)、交际策略、来自其他语言的迁移、语用能力发展方面的语用特点,强调开展和深化国内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理论之间的关联初步建立,其有效性在翻译领域里也可以得到检验,将其运用于专门领域的翻译研究,发现对语用翻译进行进一步研究仍然十分必要。另外,尝试了把语用学关于规约意义、含意、礼貌、指示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并提炼为四位一体的语用翻译观:指示语维度、合作原则维度、礼貌原则维度及言语行为维度。语用翻译观的形成对于避免语用翻译失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