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研究范式: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研究、知识分子的角色集研究、知识分子的场域观研究。在知识分子社会角色扮演的理论与实践中。诸多混乱与困惑即源于各种范式间的冲突,也导致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布迪厄“从场域到场域丛”的视角转换则较好地消解了文化与结构及单一角色与多元角色扮演之间的二元对立,较之以往的研究范式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出发,将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概括为三种范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作者力辟本质论和阶层论的缺失,阐明了场域论所具备的逻辑力量、理论生产力和解释力,认为它将超越科学社会学的美国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对立,并指出它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出发,将当前的知识分子研究概括为三种范式:本质论、阶层论和场域论。作者力辟本质论和阶层论的缺失,阐明了场域论所具备的逻辑力量、理论生产力和解释力,认为它将超越科学社会学的美国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对立.并指出它对中国知识分子本土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梦 《东岳论丛》2012,33(6):39-44
乡村知识分子一直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及精英知识分子关注的盲点.赵德发从一个写作者的知识分子立场,呈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真实和精神场域的真实.他从文化与人生方面关注乡村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书写他们的身份挣扎,书写他们带着隐痛与坚韧的生存困顿.他能通过乡村知识分子虽卑微却又执着存在着的良知、美德和坚韧,使作品中潜藏着人生飞升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分子理论作为布迪厄统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思想体系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本文把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置于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学语境之中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布迪厄对于知识分子关系主义的定义、知识分子场域的祛魅性质与内部结构关系,并在最后尝试性提出了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以及跨语境的可能效用。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话语,一直是一个热点.但在关于知识分子话语的讨论中,知识分子的俄国起源和法国起源的两种言说,没有能够得到明晰的论说,而知识分子的俄国型和法国型的不同特点和共同精神,也没有能够得到仔细的析辨.对知识分子概念所含的两个方面,即拥有知识和天下关怀,以及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绞缠和关联,还需要一种思辨上的提升.对知识分子概念所含内容也没有从世界史的大视野进行考察,从而导致在整个知识分子史上,还有甚多的疑难需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睿 《学术界》2012,(1):143-151,286,287
在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中,生态理论的兴起为知识分子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系统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和作用不是割裂的,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知识分子发展赖以依存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知识分子生态环境,首先需要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合理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正确理解知识分子的价值则是创造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其次,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是转型社会的必然,所以分析转型社会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困境,能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第三,需要有文化生态环境的依托.大学作为知识分子成长和生活的“社区”,其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与其它地区的抗日知识分子一样,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贡献不仅表现在抗战的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国民外交方面,而且也表现在抗战理论方面的建树.这里,笔者试对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在抗战理论方面的贡献作一探讨.在从事这一问题的探讨之前,有必要对抗日知识分子的概念作一界定,并对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的类型作一划分.本文依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抗日实践认为,抗日知识分子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主张、参加、支持和同情抗日救亡斗争的知识分子.而与抗日知识分子有本质区别的概念为“汉奸知识分子”.抗日知识分子在不同地区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就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而言,依其社会地位与政治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胡适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所构成,是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类型是由沈钧儒、邹韬奋、王造时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左翼知识分子和由青年学生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构成,是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的主体部分;第三种类型是由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构成,是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三种类型的划分,大致包容了国统区抗日知识分子的全部.当然  相似文献   

9.
作为十七年时期的小说文本,《月夜清歌》没有塑造工农兵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也没有通过知识分子在和乡村民众的亲密接触中,拷问出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小”,而是通过暧昧含混的叙事,将乡村颂歌变成启蒙阐释.由于时代政治环境的抑制和启蒙话语本身的缺陷,当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实践由“五四”式的高尚道德义举变成了一场可爱的玩笑并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的每一场改革或革命,几乎都可以看见知识分子的足迹,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更是占有主导地位。毛泽东评述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而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①本文拟就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确定.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作一初步探讨。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成长的环境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变动时期。知识分子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清末废科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