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 ,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始终把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分析、阐述 ,坚持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把经济建设当作是我国最大、最高的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国与强国之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 ,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2.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不依附于任何大国集团,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把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提到一个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周恩来所创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在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冷战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正确处理我国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历史渊源表现在把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对时代特征作出准确判断 ,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有效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确立的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一直是我国开展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外交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自主民族精神的升华,"和为贵"思想的实践、反霸的坚定立场和不称霸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对外方针政策的主要奠基者。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及其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是独立自主原则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毛泽东外交政策集中反映在既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性,又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出发,调整、确定我国的外交战略,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根本点就是独立自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这一时期,毛泽东在一系列文章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论政策》和其它一些谈话、讲话中,阐述了我党的外交原则、方针和政策。他指出:“中国的外交政策,很明显的,应该是抗日的外交政策。这个政策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①我们既反对国民党完全依赖于英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也反对党内盲目服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做法,主张独立自主,在不丧失领土和主权的前提下,和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同盟及抗日军事互助协定。《解放》  相似文献   

8.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对外开放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并有利于执行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了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外交实践中,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逐步形成、完善。他明确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准确地阐述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正确地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外交策略和工作方法。今天,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九月,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和胡耀邦同志在谈到我国的对外关系时先后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①“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从来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②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出发,是党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的原则。这条外交路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已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项政策一样,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处理对外关系的策略思想及其理论与实践,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永远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斯大林的外交实践;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毛泽东外交实践中感受到的文化冲突。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内容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力量;分化整合;解放思想。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影响到了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变化。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斯大林的外交实践;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毛泽东外交实践中感受到的文化冲突。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内容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力量;分化整合;解放思想。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影响到了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变化。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毛泽东外交思想中,蕴含着挑战心理、自强意识和制衡情结,这三种心理机制综合成了毛泽东一贯的外交风范,这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不在任何外来压力面前屈服,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本文把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置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背景下考察,进而从文化心理角度探析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揭示它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地缘政治以及毛泽东个性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关系。如此的研究视角,或许能使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具纵深感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对于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它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和韬光养晦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和谐世界理念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的延续,是韬光养晦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非一次彻底的战略变革。中国外交发展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借鉴韬光养晦政策的思想,运用软力量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构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战略调整。对时代主题认识的转变是对外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国内工作重心的确立是对外战略调整的出发点;对国际战略力量划分的科学认识是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基础。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务实的外交风格则是此次对外战略调整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中联合英美的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国家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其现实主义因素得以加强。联合苏联的思想则是一贯的,但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正是在中共与苏联的复杂统战关系中磨练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品质。在国家利益日益被毛泽东奉为构想统战外交战略之圭(?)的前提下,意识形态虽一直在起着一定的作用,相互关系却发生了变化,最终实现了中共真正意义上的外交。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中联合英美的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但始终围绕着一个目标即国家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其现实主义因素得以加强。联合苏联的思想则是一贯的,但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正是在中共与苏联的复杂统战关系中磨练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品质。在国家利益日益被毛泽东奉为构想统战外交战略之圭臬的前提下,意识形态虽一直起着一定的作用,相互关系却发生了变化,最终实现了中共真正意义上的外交。  相似文献   

18.
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鲜明的“结盟”色彩、在经济上开放与封闭交织、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与交往是毛泽东外交思维的显著特色,引导着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重新认识毛泽东外交思想,对正确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太平天国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外政治 ,史学界历来有拔高之嫌。实际上 ,天朝的基本对外政策始终是 :从共同信奉基督教出发 ,力图使“洋兄弟”在太平天国与清的对立中严守中立 ,并在一定程度上抱有协助灭清的希望 ;对不平等条约部分重要条款予以事实上的承认 ,局部的反侵略战争不够坚决 ,更没有上升为一种明确的反侵略思想和政策 ,传统“反帝”说是不能成立的。弱国无外交 ,符合民族利益 ,能与各国互利互惠、平等相处的外交思想的提出与对外政策的制订 ,国家的强盛是前提。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从政治角度高度重视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他逐步提出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因此严格规范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重大外交行为,在事实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及其主要方针,保证了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原则.他还完整准确而且积极地认识、理解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方式,着力于国力增强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坚强的实力基础和战略制衡,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