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性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依托现实生活与市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目前关注其文化性者较多,而关注其商品性开发者较少,使其处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性,并以恰当的载体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所在。通过旅游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及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康定香巴拉文化乐园建设以其丰富的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成功地对康定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然而,在对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必须尊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采取多种组团开发模式,从而达到政府与企业、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各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本文针对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关心的保护与开发、传承方式的固守与创新以及如何利用社区实现动态传承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真性保护至上、完整性传承以及多样化保护的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 21 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 然而,在“文化求纯冶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冶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冶。 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冶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它对传承人类文明,保护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民间艺人掌握的相关技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担负着传承并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近年来,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对民间艺人的存续产生了强烈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因此,立足于云南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做好民间艺人档案的征集记录,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面临着生存环境和传承问题,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资金匮乏问题。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而不是民族记忆的背影、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单纯的保护不是非物质遗产发展的最佳途径,而需要合理的利用、适当的创新。本文对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保护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保护与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得到认可,政府和学界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热潮下,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才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文化战略.对已列入国家级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傣族的赞哈、泼水节和孔雀舞的保护,以及在文化遗产本体及资源开发方面,均可走一条以客位保护为手段,以主客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承载着民族的审美记忆,而且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符号。在后现代文化境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属性,已转化成为发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基础。从美学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涉的审美形态,既在日常生活审美、追求身体性审美体验等方面支撑着产业化开发,又在审美媒介、审美形式、审美内涵等层面制约着产业化开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且价值较高,要在传承保护中对其进行产业化利用,就必须诉诸优秀的文化创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的当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在地地区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作为其保护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三个角度进行,并采用指标细化评分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继承与发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界定,进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将传统...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与利用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选择之一。对"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与利用,需要在政府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可行性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力资源开发等要素的支撑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当坚持主体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由于"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已面临困境.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因子的展示舞台,科学合理的民族节庆旅游开发,一方面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保护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由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转变、将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18.
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独特,文化价值大,经过旅游活动的介入可以形成品级高、旅游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并能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载体,采用正确的旅游开发模式,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遵循遗产保护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生态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面临现实发展困境。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媒介,动漫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动漫传播尽管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特性和独特韵味,带来本体性危机,但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无限创意空间,有益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动漫可以从精神主题、形象谱系和审美诉求三个方面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途径。动漫传播不仅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了解和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保护的重要内容,没有传承项目,保护就失去了客体。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植于当地的文化生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展示活动、招收学员传授技能、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也需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出现的传承人同政府认识的偏差、传承人受关注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