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一个纯流动市场交易动态策略模型。假设交易者按Poisson过程到达市场,交易者根据其私人估值及市场状态对限价指令的收益做预期,通过最大化其收益确定所提交指令的类型(限价指令或市价指令)。模型发现,虽然交易者到达市场的时间间隔相互独立,但交易持续期却受前一期的交易策略影响:买(卖)指令的提交将增加下一期卖(买)交易持续期的期望值,减小下一期买(卖)交易的持续期的期望值。因而,交易间的自相关性是依据最优交易策略所内生的性质,与知情交易无关。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建立起非知情交易者异质信念下风险资产定价模型,推导出关于风险资产的贝叶斯线性均衡价格函数,并基于此研究内幕交易者市场操纵行为,揭示操纵手法。研究结果表明非知情交易者的信念偏差对交易需求、均衡价格以及内幕交易者的操纵策略均有重大影响,而对市场深度没有影响。内幕交易者通过散布虚假消息使得非知情交易者成为虚假消息的跟随者可实现获利;内幕交易者在散布虚假消息时需要考虑非知情交易者的整体信念偏差;在线性均衡下,均衡价格与内幕交易者散布的虚假消息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在Kyle型做市商市场中,假设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的实现值存在认知偏差,研究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相互竞争及资产定价结果,并比较有认知偏差与无认知偏差时交易者策略行为和资产定价结果的差异。通过贝叶斯更新理论和投影定理求解模型,发现信息认知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市场存在唯一完美贝叶斯均衡,且:(1)理性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非理性知情交易者既基于私人信息,还基于其与理性知情交易者的认知偏差进行交易;(2)理性知情交易者对共享信息的交易强度、期望交易量、期望收益均大于(小于)过度悲观(乐观)认知的非理性知情交易者;(3)过度悲观(乐观)的认知偏差下,市场流动性、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小于(大于)无认知偏差下的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同时,进一步探讨认知偏差与资产定价泡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假设风险资产出清价值由多个基本面组成,比较分析了同质与异质信息结构下交易者策略的相互作用及对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交易者人数增加所导致的竞争会提高市场流动性及市场信息效率,同时对同质交易者产生挤出效应和对异质交易者产生促进效应;异质知情交易者在私人信息质量方面的竞争则会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异质交易者间通过信息质量的竞争决定收益分配。理论上,市场流动性存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O'Hara理性预期模型假设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存在完全学习行为,从而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效应。本文放松这一假设,引入非知情交易者学习程度,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对理性预期模型进行了拓展,模型结论表明: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学习行为影响了知情交易者概率与资产期望收益的关系;当市场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学习行为时,随着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程度加深,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影响。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羊群效应验证了市场上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以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中小板上市的278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研究对已有实证研究中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收益产生正或负效应这一矛盾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并基于此对询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结论对知情交易者概率在资产定价中的适用性具有一定启示性,同时对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提出了一种实证检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6.
在SFI-ASM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学习速度和风险偏好程度构建了异质agent股票市场模型,引入了随机交易者以及随机交易者信心变量等.交易者的异质化使得股票市场脱离了原先的预期均衡市场的理性状态,市场的波动性变大,收益率的分布也更趋向现实市场.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期权交易市场,试验结果表明,期权交易会为股票市场带来更大的波动,不同的期权交易策略和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只有一种金融资产这一简化环境中构建了包含三类参与者的多期市场交易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知情交易者比重、预期精度、信息的性质(利好或利差)、市场情绪、交易者的初始资产量、卖空限制以及交易者的风险态度等变量对金融市场动态机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知情交易者比重的变化与交易者预期精度的变化分别是引起市场价格反转现象的一种主观与客观原因,且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对市场动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机理.另外,基于所构建的模型还对市场价格的震荡波动、均值回复、价格泡沫、价格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等现象做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本框架,引入理性交易者与噪音交易者来考察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真实经济过程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但由于噪音交易者存在认知偏误,他们对不同状态下的随机经济发生概率具有错误的主观信念,而且不同的信念也对期望方差有影响.在市场达到均衡时,根据不同状态的价格差发现首先,经济中的波动性均来自噪音交易者对真实经济的认知偏误,当市场只存在理性交易者时,市场均衡价格保持不变且与经济状态无关,也即市场不存在波动;其次,通过对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可以发现,噪音交易者的认知偏误度、经济状态发生概率和各主体市场份额都对波动有不同影响,因此模型为资产的波动性提供了新的解释.还对进行经验检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市场中交易者的随机交易行为与羊群行为和均值回归行为相互影响,并改变资产价格波动状态,但已有研究主要分析羊群行为和均值回归行为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对随机交易行为的研究较少。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引入随机交易者,扩展已有的非线性资产价格动态波动模型,研究随机交易行为与羊群行为、均值回归行为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剖析资产价格的形成路径,并构建模型,进而分析金融系统的均衡点特征和稳定性,最终利用MATLAB对资产价格波动进行数值模拟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中随机交易行为的存在导致资产价格不能收敛到资产的基本价值,只能收敛于偏离资产基本价值的一个均衡价格;当金融系统处于局部稳定状态时,均值回归交易程度与随机交易程度成正比,羊群行为的稳定范围与随机交易程度成正比、与均值回归交易程度成反比,且资产价格会以螺旋阻尼振荡走势收敛于资产的均衡价格;金融系统不处于局部稳定状态的两种状况,一是资产价格处于围绕资产均衡价格上下微幅周期震荡的稳定状态,二是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变大而处于的不稳定状态;随着市场中随机交易程度的逐步增大,资产均衡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的幅度越大。 研究结果揭示了3种交易者行为与资产价格波动间的关系机理,完善了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并为政府部门稳定金融市场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即培养交易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减少投机行为,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现象的频繁发生,实业家和学者开始重点关注泡沫生成、膨胀的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引入导致预期发生变化的三个影响因素(过度自信、资产缺乏弹性、流动性过剩),扩展了现有的噪声交易者(DSSW)模型,揭示由噪声交易者对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及膨胀机理,分析得出:三个影响因素促使资产价格预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及膨胀;并利用MATLAB软件对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噪声交易者占比、非知情噪声交易者占比、过度自信影响因子、资产缺乏弹性影响因子、流动性过剩影响因子越大,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速度越快、波动幅度越大,这对防止泡沫膨胀速度过快、过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拓展Pouget模型,考察了当所有投资者采用适应性学习(有限理性)规则更新信念时,订单信息的透明度增加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和福利配置效率.结果表明,透明度增加后,市场效率大幅降低,价格发现和福利配置都难以收敛到理性预期均衡.进一步剖析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可以发现,透明度增加后,拥有信息优势的知情者倾向于提交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订单,而放弃均衡的交易策略;非知情者为了规避由此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也会放弃均衡策略而倾向于提交更加保守的订单,最终导致市场效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in dynamic markets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partially informed strategic traders. It shows that, for a broad class of securities, information in such markets always gets aggregated. Trading takes place in a bounded time interval, and in every equilibrium, as time approaches the end of the interval, the market price of a “separable” security converges in probability to its expected value conditional on the traders' pooled information. If the security is “non‐separable,” then there exists a common prior over the states of the world and an equilibrium such that information does not get aggregated. The class of separable securities includes, among others, Arrow–Debreu securities, whose value is 1 in one state of the world and 0 in all others, and “additive” securities, whose value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sum of traders' signals.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的简单量价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变化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在该模型中,有两类投资者,不知情交易者和庄家.不知情交易者的持仓量变化和预期变化都对量价关系产生影响,并且不知情交易者会根据交易推测庄家所掌握的私人信息.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模型,并指出模型对于交易成本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交易者市场到达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交易者市场到达率看作与市场状态相依的变量,实证研究了上海证券市场知情与非知情交易者的市场到达率及其影响因素.首先运用EKOP模型假设,选取2003.7.1至2003.12.31上海证券市场高频分笔交易数据,对知情与非知情者的到达率(交易强度)进行了度量;其次研究了各种宏观、微观市场特征对交易者到达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知情交易者的到达率与市场收益正相关,知情交易者的到达率主要受买(卖)交易量和供给(需求)弹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只存在于同期之间.与非知情交易者不同,知情者较多的观察微观公共信息.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market size on the ability of price to aggregate traders' private information. To account for heterogeneity in correlation of trader values, a Gaussian model of double auction is introduced that departs from the standard inform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a common (fundamental) shock. The paper shows that markets are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only if correlations of values coincide across all bidder pairs. As a result, with heterogeneously interdependent values, price informativeness may not increase monotonically with market size. A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monotonicity, price informat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traders if the implied reduction in (the absolute value of) an average correlation statistic of an 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sufficiently small.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信息交易者的羊群行为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新田  王健 《管理学报》2007,4(1):76-80
分析了证券市场上信息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与其羊群行为均衡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信息交易者完全理性下的交易行为模型,并对羊群行为均衡做出定义;然后利用2个反映信息交易者非理性程度的参数将模型拓展,得到非理性信息交易者达到羊群行为均衡时2个参数的临界值。结论表明,若市场中的交易者完全理性,则不会发生羊群行为;若考虑其非理性因素,则可能引发羊群行为。并且随着市场中采取相同策略进行交易的人数增加,反映信息交易者非理性程度的2个参数的临界值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股票市场由大量具有不同的理性程度、行为偏好以及操作策略的异质类型交易者所构成的,这些交易者汇聚在一起相互作用,以自组织的方式涌现出诸多复杂的宏观金融市场现象。基于主体建模思想,从交易媒介、交易活动以及交易者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设定,构建模拟真实市场交易的人工股票市场元模型。其中交易者(Agent)按其行为偏好分为风险厌恶型、损失厌恶型、过度乐观型、保守型、过度乐观的损失厌恶型以及保守的损失厌恶型6类;交易策略则分为基础交易者、趋势交易者、零信息交易者和自适应型交易者4类。不同的行为偏好和交易策略自由组合形成代表性异质交易者,并在交易环境的约束下相互作用推动市场的演化。以我国沪深300指数实际数据为参照,采用AnyLogic系统环境下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赋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股票市值和波动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且所有交易者的总财富值在无风险利率改变的条件下差别不大,这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零和游戏过程,有效市场假说在市场运行的宏观层面成立。而在微观层面,不同类型交易者的财富分布均值明显不同,说明交易者的操作策略和行为偏好直接决定了其财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