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随着对毒品危害的深刻认识及儒家传统的爱民、恤民思想的影响,张之洞的禁毒思想形成。他积极倡导和采取的一系列禁烟戒毒举措,使禁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毒品问题仍很严重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禁毒思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张之洞的洋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洋务运动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张之洞的洋务思想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中所阐发的“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思想,更成为议论的话题。褒之者说,《劝学篇》是张之洞“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富求强的纲领”,并据此认为张之洞是个“改良派人物”;贬之者则认为,张之洞是个“真洋务假维新”的投机分子,而《劝学篇》则是这个投机者以“虚伪”手段,“向顽固派‘输诚’的礼物”。两种意见,大相径庭。孰是孰非?笔者以为,颇有辨明之必要。因为这个是非,不仅涉及对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个人及其思想的评判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整个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问题。为此,略抒己见,以期就正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3.
姚会元 《江汉论坛》2003,4(12):84-87
张之洞与清末其他重要封疆不同,在其身后出现"张之洞现象",即久不被人们和历史忘记,何以如此?本文从张之洞所从事的实业、教育,从他所具有的观念、人品,从不同时期名人、伟人对他的评价等方面对此作综合性探究.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降,自从外国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深入内地传教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相伴而生,其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时期,张之洞出于对国运的忧虑,反对义和团运动,镇压反洋教斗争,组织东南互保。张之洞的教案思想,既有爱国、护民、捍卫主权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妥协大于斗争。这种悲剧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降,自从外国传教士凭借着不平等条约深入内地传教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就相伴而生,其高潮就是义和团运动.在义和团时期,张之洞出于对国运的忧虑,反对叉和团运动,镇压反洋教斗争,组织东南互保.张之洞的教案思想,既有爱国、护民、捍卫主权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委曲求全的一面,而妥协大于斗争.这种悲剧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抗争在张之洞思想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与清末立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张之洞的思想脉络,认为张之洞对预备立宪的态度,既不是一以贯之的积极,也不是因权力欲望膨胀而热衷,官制改革后他对立宪态度的转变,是基于他全变与渐变相统一的思想主张,并与政局演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试论张之洞与清末留日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又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过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奠基人”。本文拟就张之洞关于留学教育的思想和活动,来探讨他对清末留日运动的影响,从而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一更全面的了解,亦简单谈谈对甲午战后洋务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艰难历程中,张之洞大力推进各项军事改革,成为地方督抚西法练兵的楷模。张之洞由改造山西旧军到组建广胜军,逐渐由一介清流而历练为"知兵"大员。张之洞创练自强军,在饷章制度、新军训练和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效法西方。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整军经武励精图治,将湖北新军编练成为规模仅次于北洋新军的一支现代化的劲旅。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对清末军事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许多年来,在张之洞洋务思想的研究中,出现过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例如有的说他是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卖国者,有的则说他是抵御外国武装和经济入侵的爱国者;有的说他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有的则说他是鲜明的改革家;有的说他是固守封建经济政策的反动派,有的则说他是提倡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进步者。对张之洞这个人物有如此相反的看法,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识上的一点论、绝对化。如果用客观、冷静的头脑和眼光去审视张之洞举办洋务的思想和实践,就会发现他举办洋务的思想并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张之洞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完整表达,不仅使得“中体西用”这一提法上升为官方意识、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也使得这一中西文化结合的模式完成了从洋务派的重在“开新”,到戊戌时期首推“卫道”的转变。虽然维新派也提倡“中体西用”,但其主旨在于中西文化的会通,这与张之洞意在以西学补救中学之缺的保守思路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张之洞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维江 《社会科学》2008,(1):143-154
知人论世,要评价后来的张之洞,应该先了解"清流"张之洞."清流"时期张之洞的交友方式和政治行为,已经表露出他的志向,在于官场速化,而不是其他.他不具备一个划时代人物所应有的人品和理想主义精神.这样的人品和政治抱负,决定了他是旧体制的维护者,而不是新时代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关于教育管理的思想颇具特色、较为系统,学生管理思想是其中的有机构成。他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管理都予以重视,而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采取提倡与禁止并存、引导与干预同在等方法,赋予其学生管理思想鲜明的特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加强道德建设与教育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学生管理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之后,陈钧先生近期又推出了他关于张之洞的“湖北新政”研究的新作——《世纪末的兴衰——张之洞的晚清湖北经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从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看,陈著两书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书注重从历史哲学意义上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与实践进行反思,后者则更精细地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侧重对张之洞的“湖北新政”作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重估,这便是作者在导言中开宗明义所讲的“重估也许比建构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由于张之洞思想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由于其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界对张之洞教育思想的研究日渐繁盛。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理论及实践已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与完善当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是驰骋于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大吏,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他一生的业绩是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晚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教育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既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 ,也是实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张之洞关于创办实业学堂的独到见解与实践 ,不仅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而且为当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完善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他不仅廉洁自律,还致力于整饬吏治,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原则,并付诸实践。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实践,既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官场产生了一定的纠弊之功,也为我国当今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及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张之洞与维新派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维新派赞助甚力又连生纠葛,二者关系扑朔迷离。以往论著多取政治视角,囿于派别成见,以洋务与维新两派的政治搏斗立论,从而抹煞了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这似乎缺乏历史感。本文着重从人际关系、心态分析和学术论争等角度来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管窥蠡测,冀求批评教正。一维新派的同路人张之洞与维新派结缘有其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早在甲午战前,他就以捐赀广学会翻译出版西书而著称,更以对外主战和兴办洋务的恢弘气度赢得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景仰。讲求变法的杨锐、夏曾佑和汪康年等人相继入张之洞幕;刘光第也“时时想闻风采”。梁启超称张为“今世之大贤”,主张“力赞芗帅”(之洞别称)。甲午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张之洞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是站在洋务派的对立面,指责洋务政策的。对于利用外资,也持反对态度。但不久却一反这种态度,大谈“讲习洋务”,“有涉于洋务,一律广募”,而且极力主张借用外资来办理一切洋务活动。甚至还主张容许外资在华设厂或中外合办企业。他思想上的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第一,中法战争的爆发,使他开始注重于对外关系。战争期间,他借用外债,以购买或制造枪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萌发了利用外资来改变中外强弱之势的思想。战后,他就先后与英、德、日等国的资本势力发生了关系。第二,由于甲午战争后的巨额赔款,使清政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末封建政府倚重的权臣 ,张之洞有着浓厚的爱国之情。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祖国主权 ,重视实业发展 ,主张实业救国 ,兴革文教 ,以培养匡时济世之才等等 ,是张之洞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张之洞把“爱国”与“忠君”等同起来 ,从而使其爱国主义思想没能跳出封建爱国思想的藩篱 ,属于旧式爱国主义思想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