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使用。下面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教科书: “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即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所谓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都是绝对真理”,“任何真理又都具有相对性,都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2.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自本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断断续续地讨论了近40年,至今仍歧见纷呈,莫衷一是。争论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是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否等同于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怎样理解“绝对真理是相对...  相似文献   

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对范畴的使用 ,造成了理解上的许多混乱。根据经典作家的本义 ,也为了建构科学的真理论体系 ,应统一使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而不再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来表示真理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对“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总和构成”正确理解的前提,在于确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基本含义。长期以来,哲学界在真理问题的表述上,往往把相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把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绝对性,一些同志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客观真理的认识是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是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也是真理过程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真理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第一次深刻地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法思想.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则针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真  相似文献   

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亮 《东岳论丛》2002,23(5):81-8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真理论中是两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虽然有相通之处 ,但揭示真理的角度和范围不同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对范畴。  相似文献   

7.
在真理与阶级性的讨论中,经常涉及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的问题。由于它们是本体与属性、外在与内在的两对矛盾,具有复杂的辩证关系;而有些人又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使真理自身的历史进程变得模糊不清,当然也就无法弄清真理与阶级性的关系。要把讨论引向深入,我们认为弄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转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关节,本文先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绝对真理,是我国哲学界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本文在对学术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种绝对真理观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第五种绝对真理观,以供学者进一步研究参考。第一种观点①认为,“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可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进而认为,“任何一条真理,从一种意义或角度上看,是相对真理或具有相对性;从另一种意义或角度上看,又是绝对真理或具有绝对性”。又认为,“无数…  相似文献   

9.
真理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理具有五种属性,这五种属性的依次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真理认识的深化过程;客观真理在认识论领域不等于客观存在,在实践论领域和客观存在同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关系根源于物质世界和人类思维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体现人类认识的多重矛盾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维营在《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在语词组成、概念释义和相互关系等环节上都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问题主要出在绝对真理上。从构词规则来看,“绝对真理”绝对地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绝对正确的反映;从解释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应该是互相排斥的,绝对真理是指在广度上无须扩展、在深度上无须深化的真理;从关系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不可能既是和相对真理共处于每一具体真理的属性,又是相对真理的总和。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引入认识论,并且经常使用的一对哲学范畴。但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却出现一种“取消”论,认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概念在认识论中没有独立的意义,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因此主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摒弃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概念。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有必要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理论价值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错误因素,是属于真理和错误的相互关系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怎样回答,又涉及到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因而,本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地谈一下对相对真理,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关系问题的理解。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完全的、无条件地的绝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则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不完全的、有条件的、近似的、相对的正确的反映。相对真理是和绝对真理相比较而说的,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列宁对“绝对真理”概念的几个“矛盾”的表述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由“绝对真理”这个概念不一贯的理解中引出来的。许多教科书和文章,在谈到真理时,认为任何真理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就真理都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来说,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的,都是绝对真理;就反映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程度来说,只能是近似的、不完全的,因而又是相对真理。这里讲的“绝对真理”是在真理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实现,也是在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又是在认识与实践——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中实现。这三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条规律的协同作用,体现真理的发展过程。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所谓“总和”,并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指趋势、累积、延续、总汇等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由若干互不相关的相对真理的相加构成绝对真理,而是由“一个接一个”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层次、阶段的相对真理,形成套叠结构,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无限互相转化,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使得客观真理愈来愈丰富、多样。真理的发展又是在真理和谬误——人的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始终是对立的,不承认这点,就会导致相对主义;但若把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夸大为任  相似文献   

15.
一、从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必须从真理运动的角度去观察。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其理论根据是:真理有相对性,它会随着空间时间的变化而过时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可见,弄清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真理是过程”,也就是说,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之中。现在,对于真理的发展过程,哲学界是用这样一些说法来概括的,诸如:“由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不断走向绝对真理”以及“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不断转化”等等。尽管最后一种说法可以被理解为“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实现过,但转化永远不会完结”,可是绝大多数同志还是从前两种说法的意义上来理解它,即认为“相对真理具有向绝对真理不  相似文献   

17.
哲学,历来是探求真理的科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真理问题,也是它的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论的焦点。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阐明了关于真理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有没有客观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1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来,理论工作者把二者的关系比作"长河"与"水滴"的关系.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个比喻既与真理的本质不相符合又与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不相符合.正确说明绝时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绝对真理是个矛盾周振声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如何理解绝对真理争论不休,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相似文献   

20.
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问思真理是认识范畴。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于这一范畴的认识精华,构成了如今的关于真理的一套理论。真理论中认为:“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提供了绝对真理”,①或者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②以及定义式说:“无数相对真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