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思念以西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总是能想到一个人。你说,这首歌的歌名很特别,但是歌词却很差劲。于是你在毕业的写给我的同学录上写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李菲 《人才瞭望》2010,(8):43-43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书院大门一边写的是“惟楚有材”。一边写的是“于斯为盛’。其实,这个“惟”并不是“惟有”、“只有”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解芳 《人才开发》2006,(7):42-42
离毕业的日子不多了,职场招聘也近尾声。为了赶紧落实岗位,赢得面试机会,不少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来推销自己。用视频、写博客,直冲单位人事办公室……求职“旁门左道”可谓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当我从万字稿中改写并写上题为“人才强国的楷模邓稼先”时,再次自我感动得老泪纵横。邓稼先为培养科技人才熬整个通宵后,给选来的北大、清华、航天等大学高材生讲课昏迷在课堂上;抢着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他抢先去插雷管;他哭着祭奠刚去世的周总理,一边哭、一边点燃一张一两的粮票,哭道:总理,我还欠您一两粮票呢!  相似文献   

5.
一种孩子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这位身患癌症的老人的脸上,他说:“我再活十年,就能看到中国不再用‘洋纸’的那一天了!到那时,我就写一本‘三毛杨流浪记’,把自己这一生和毛白杨的故事写出来。”与五任县长结“树缘”,没有“户口”的“三毛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腊月二十三,北京,漫天风雪。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抱着一捆树苗子从中关村355路车上下来,又跌跌撞撞跑向320路汽车站。跟在他身后的一位老太太也抱着一捆树苗子,气喘吁吁地跑着,一边跑一边招呼:“慢点儿,别急,别急!”他们下了汽车又进了地铁,从地铁爬出来,直奔火车站,…  相似文献   

6.
“在太平洋西岸有一条绵延起伏的山脉,东临海湾,一年四季,气候怡人。50年前,每到秋天,果园飘香。杏树和胡桃树上果实累累。人们纷至沓来,一边享受丰收的快乐,一边欣赏金秋的田园风光。50年后,人们依然纷至沓来。不同的是,人们来这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就是硅谷。”这段充满诗意的文字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英利参与的课题报告。接受采访时,  相似文献   

7.
蒋妮 《人才瞭望》2010,(3):66-66
鼓励推荐 1934年9月.丁振愈来到周恩来身边当警卫员。 这个小战士又机灵又勇敢。刚来的时候.写个“丁”字还要费好大力气。跟周恩来学习了几个月.就能写家信了。长征以后.碰到打仗,总想冲到战场上去.遇到敌机轰炸.他一点儿也不怕就在头顶上盘旋吼叫的飞机.他一边掩护首长.一边还协助疏散部队。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因此,小学生作文存在着一个“空”、“呆”和“硬”等多个方面的毛病,一是内容会出现空洞无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出现套话、旧话和空话,甚至是写了很多没有把自己想要写的东西写出来,比如针对人物的描写,大多数都是写:脸是圆圆的,大眼睛、浓浓的眉毛、乌黑的头发和大眼睛等之类的话语,所以更加不会用非常逼真形像的词语去描写自己想要描写的人物。文字相对苍白呆滞,不会运用修辞的手法去增加句子的可读性,学生只会用干巴巴的句子写出来,更不会发挥自己发挥自己想要发挥的想象,导致对事物无法正确和生动地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唐兆亮,一个极为普通和平凡的人,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和乐于创造的人,一个鸟类学专家和一个平常的实验室“看守者”。当我见到他时,他正在称大米,求是由校工会联系到的并以稍低的价格“优惠”给教工们。“没什么好写的,没什么好写的。很一般的生活,跟大家一样,每天做同样的工作,真的没什么好写的。”他一边忙一边说道。我忙跟他说,我非常喜欢鸟类,想跟他聊一聊,长一些学问,并不是专门来写他的。说话间我率先走向他的实验室里间,坐了下来,热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也许他觉得不便过于生硬,于是慢慢谈起来。我在脊椎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就像所有神秘的事物一样,你对中国了解得愈多,它就愈发显得神秘。我之所以来到湖南常德,是因为它身处中国内陆,是现代中国的真实写照。这让我想到了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写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1.
《人事工作者之歌》应征歌词优秀作品选登为加强人事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人事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周口地区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事工作者之歌》歌词。征集启事刊登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收到各界来稿230多篇,可谓揽玉万峰,...  相似文献   

12.
<正>唐曦兰(Anastasia Podareva),俄罗斯青年诗人、翻译家、画家、自媒体UP主。唐曦兰出生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故乡——梁赞市,自高中在俄罗斯的孔子学院接触到汉语和中国文化后,便对中国产生了向往,18岁来到中国求学,在浙江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唐曦兰对中国哲学、文学,特别是对诗歌情有独钟,“曦”“兰”二字便是取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她先后用俄语、英语和汉语写了200多首诗,创作了《唐曦兰的诗》《夜梦》《幽兰凝香》《金色的雨后》四本个人作品集。此外,  相似文献   

13.
人事经理的新课题:迎接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 《人才瞭望》2004,(1):15-16
施乐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共拥有约9万名雇员,2002年的销售额达到158亿美元。该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将虚拟团队引入到自己的组织结构中,以期达到在施乐的各个经营单位内部,以及在本公司与自己的业务伙伴之间加强协作的目的。起初,采用虚拟团队是为了改善人员之间的沟通,到了1997年,其目的被正式确定为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来中国作讲座,飞机上除了俄罗斯人之外,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他们中有一个中国人提议一起唱一首叫作《莫斯科-北京》的歌曲,歌词与旋律从记忆深处浮现,整个机舱的乘客一起唱着:“俄罗斯和中国是永远的兄弟国家。”  相似文献   

15.
巧改对联     
杨畅 《人才瞭望》2014,(1):41-41
有个财主为了炫耀自己,过大年时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的长工,在除夕夜偷偷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使这副对联变成了: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有个秀才平时常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过年连饺子都吃不上了。为了装门面,他借钱买红纸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乡亲们看后,为了教育他,便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一字:  相似文献   

16.
哪里是天堂     
侯松 《人才瞭望》2010,(1):80-81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只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们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  相似文献   

17.
微小说     
一个初冬的深夜,空旷的垃圾场。明天是丢弃大型梦想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到这里来,丢弃自己伤痕累累的梦想。今夜,一个男子来到这里,与他成为棒球选手的梦想诀别。过了不一会儿,一个老人出现了,“这个看上去还能使”,老人一边将那个梦想装入大口袋,一边朝着驯鹿的耳边喃喃道,“你们说,把这个梦想放在哪个孩子的枕边呢?”  相似文献   

18.
微小说     
一个初冬的深夜,空旷的垃圾场。明天是丢弃大型梦想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到这里来,丢弃自己伤痕累累的梦想。今夜,一个男子来到这里,与他成为棒球选手的梦想诀别,过了不一会,一个老人出现了,“这个看上去还能使”老人一边将那个梦想装入大口袋,一边在驯鹿的耳边喃喃道,“你们说,把这个梦想放在哪个孩子的枕边呢”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迪金森的《我为美而死》写于1862年,正值她隐退初期,是她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诗歌的首推。诗中绝妙的意象、突破传统的韵律、跳跃的标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迪金森的独特诗风。此诗意境悠然,两位为追求真和美的斗士终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无拘无碍地彻夜长谈。而不被世俗社会承认的迪金森终有真和美相伴余生。《我为美而死》是诗人隐退的宣言,是诗人对真和美的咏唱,也是为诗歌奉献了自己一生的迪金森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财经评论家时寒冰最近去了一趟美国,他说,在洛杉矶遇到一群中国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了两个以上的箱子,因为他们要装下所买的商品。他们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