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上层与下层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是事关抗日统战成败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张闻天不仅较早地关注到了上层统战,并把上层与下层统战作为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加以重视,而且对二者的辨证关系及其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基本原则作了可贵的探索.其卓越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组织贯彻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了山东抗战,配合全国军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总结历史经验,现就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坚持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东和全国一样,既没有一个共同政治纲领,也没有一个组织形式。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共山东分局曾发出《致国民党山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中,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紧紧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地处理了联合与斗争的关系,并独立自主地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从而克服了主要来自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动摇、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危险性,赢得了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9·18”事变后,中共提出组织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逆来顺受”政策,所以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后,分析了蒋介石的抗日的可能,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又执行了逼蒋抗日的政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9月24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时中共才完成了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提出了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的策略。张闻天作为当时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与此策略的制定、实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形势的变化,认识水平的提高,张闻天的下层统战思想也在不断完善。本文试图对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一时期张闻天反帝下层统战思想及其演变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冬天,传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日本人勾结,要搞"山东独立",但最终没有成为事实。其中,有个人为阻止韩复榘"山东独立"而付出了个人努力,可谓功不可没。他,就是韩多峰(1888—1987)。韩多峰是山东东平人,为冯玉祥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之一,曾在韩复榘手下任山东省参议厅参  相似文献   

8.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对上层的统战工作是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亲帝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展对西藏上层的统战工作的,其统战工作的性质是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结合当时西藏地方特殊的形势,中央把西藏上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定性为"压倒一切",是重中之重,群众工作只能服从于统战工作。中央对西藏上层统战工作的特点是"统战上层,影响下层",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统战实践,较好地协调了"统战上层"和"影响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党对西藏上层的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不仅争取到了上层的支持,完成了反帝的任务,而且还改善了军民关系,启发了下层群众的阶级觉悟,增进了下层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使西藏社会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为民主改革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难,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推动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尤其“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侵略直接威胁了蒋介石国民党的腹心地区,代表美英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被迫抗战,于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于统一战线内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因而,对抗日的态度也就不同。这种不同,集中地表现为:以蒋介  相似文献   

10.
1934年,蒋介石推行新生活运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韩复榘以大老粗著称,也是搞笑大王。一次,他到学校给学生们作报告,开口就是"俺特地从山东赶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初期,张春桥写了一篇名叫《韩复榘》的文章发表在丁玲主编《战地》上,极力美化山东大军阀韩复榘,大捧人民公敌蒋介石,狂热鼓吹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张春桥这个“假革命的反革命”,在文章中说:“这时候(指八·一三全国抗  相似文献   

12.
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政治影响力大,作用独特。在抗日战争中,他们首先提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调维护国共合作,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反对国民党独裁与专政,倡导民主政治,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为抗战的胜利、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4.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芦沟桥的炮声,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党在国民党战场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寇图谋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凶猛进攻面前,中国共产党以极大努力广泛开展国民党战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在把人民武装力量开赴抗日前线并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力量的同时,号召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全国军队的总动员”,主张“包括中央军、地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毛泽东的持久抗战思想是以国内和国际环境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其立足点是全民抗战,争取外援,目的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思想则是零散的、一般号召性的,其立足点是依靠外援,军队抗战,目的则是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由于这种差异,中国共产党就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者,并最终把抗战引向胜利。  相似文献   

17.
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的两次转变李加才旦纵观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对日政策,曾有过两次大的转变,这对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国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加以简略的分析。一、从不抵...  相似文献   

18.
卢荻 《源流》2012,(6):58-61
目睹腐败黑暗,与蒋介石集团渐行渐远郭汝瑰进入国民党上层,有与国民党军政要员直接接触的机会,其中仅在"中央训练团",就当面听了蒋介石的三十多次讲话,并受到蒋介石和许多高官的宴请。他目睹身受,对国民党的腐败黑暗愈来愈感到不满。在担任暂五师师长、直接掌管部队以前,郭汝瑰还以为对日作战的失败,主要是装备落后和指挥  相似文献   

19.
卢荻 《源流》2012,(11):58-61
目睹腐败黑暗,与蒋介石集团渐行渐远郭汝瑰进入国民党上层,有与国民党军政要员直接接触的机会,其中仅在"中央训练团",就当面听了蒋介石的三十多次讲话,并受到蒋介石和许多高官的宴请。他目睹身受,对国民党的腐败黑暗愈来愈感到不满。在担任暂五师师长、直接掌管部队以前,郭汝瑰还以为对日作战的失败,主要是装备落后和指挥  相似文献   

20.
算命先生赛神仙 早已点化退台湾 四川与台湾,都与蒋介石的命运变化有过重大关系。 传说抗战时期,蒋介石登峨嵋山抽签算命。一老者算他是水命,送其8个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蒋一笑将其置诸脑后,抗战一胜利,就出川,与共产党打内战。在连战皆北之际,蒋猛然想起算命老者的话…… 1949年的元旦快要到了,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已成定局,美国已对蒋介石失去信任,开始怂恿国民党内部推出“富有感召力的新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