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重申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文即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分析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在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上充分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生产力"是二者的基础和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先进文化"是二者的灵魂和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逻辑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二者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关于生产力标准观点的重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都蕴涵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为更好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第一,社会价值评判标准以一定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为基础,而新的社会价值6标和价值取向的确立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历史使命的本质把握,以及对中国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第二,“三个有利于”是一种社会价值评判体系,它是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物质利益标准,是以增强综合国力为标志的国家整体利益标准,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人民根本利益标准;第三,运用“三个有利于”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价值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价值实现的目的和方式、价值功能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全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中,考察了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提出并论证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和最终决定力量。列宁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命题,把生产力作为历史进步的尺度。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首次提出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标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8.
如何推动并衡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先后提出实践、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行为)的合理性,乃至于综合检验认识与实践的是非得失,生产力与三个有利于标准都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并统一于人民性的基础上。实践标准结束了僵化迷信,生产力标准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标准纠正了“左”“右”尤其是“左”的片面理解,力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的全新标准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理论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强调通过完善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确立了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而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是其历史证明,并就实践这一要求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突破了现代伦理学的意识内在性的困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价值理论,对金钱本位的价值观进行了批判,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并且处于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以主体需要作为价值标准,这是国内哲学界多数学者的观点。主体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主体需要作为价值标准,必然导致混乱,它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价值标准.而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具体而言是实践标准、实效标准),构成了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价值冲突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价值冲突是客观的 ,其根源在于主体多元化及其需要。价值冲突既表征着人和社会的发展 ,又促进着人和社会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价值冲突是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动力因素。值此社会转型期 ,价值冲突正在成为我国全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整合中 ,主导价值观的培育非常重要。对于现阶段的中国 ,主导价值观应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培育这种价值观 ,要坚持生产力进步与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尺度 ,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价值尺度     
以主体需要为价值尺度 ,在我国已成为共识。主体需要并非总是合理 ,以此为价值尺度 ,会导致作出荒谬的结论。生存和发展的效益尺度应是科学的价值尺度 ,它是社会共同尺度 ,体现了价值多元性和一元性的统一 ;它是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尺度 ,体现了万物一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一支高效、团结,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最终落实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想干、能干与会干三者的统一是高校选拔学生干部的主要标准,而加强对于学生干部思想、心理与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并辅之以营造良好氛围、建立良好激励体制等等必要措施,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某些矩阵的乘积的正定性作一些探讨,在引用一定定理的基础上,给出其正定的一些判别。  相似文献   

17.
卓越教师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卓越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成果、社区服务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同时在教师能力结构、价值导向等方面又有各自的侧重。卓越教师评价标准应进一步体现卓越教师的实践专长,突出卓越教师作为教学变革的领导者,强化其对卓越教师培养过程的助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解决公共财政法律规制的价值标准问题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以人性为依据的路径。一般而言,这一路径的困难是:我们应该以哪种人性为依据?符合人性事实的标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对此,人们充满争议。这一缺陷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一路径的不同形态中,包括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罗尔斯的理论等。其二是德性伦理理论的路径,包括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古典理论、斯洛特所代表的基于主体的理论和阿奎那及菲尼斯所代表的基于善的理论。但是亚里士多德、斯洛特和阿奎那确立其价值标准的依据缺乏公共性,而菲尼斯没有对他赖以建立价值标准的共同善作出清楚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个体自我的主体性”和“坚定理性主义”原则的现代性,在生命的每一个范围和层次都为人预备了全新的结构,同时也以消解价值标准、遮蔽价值理性以及断裂价值秩序的方式制造了价值世界的困境,引发出现代人深重的生存危机。反思现代性及其导致的社会文化生活系统的冲突与分裂,在现代与传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价值共契中,寻求既作为历史承诺、更作为现实生活“选择”与“安排”的价值标准,是彰显以绝对价值为核心的意义世界的独特地位,建构价值世界和谐秩序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20.
《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在三自性理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遍计所执自性是否遍一切法、依他起自性能否依遍计所执自性而生起等。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唯识论前后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变化,即从否定世俗世间、唯以出世间为根本宗旨,到以出世间为根本宗旨、同时对世间法的一定程度的实在性给予充分肯定。此种变化是力图使唯识论能更为严谨圆满地解释各种精神与物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