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的合法性即指政府的权威、地位得到民众的认可、支持、忠诚和信仰的一种状态。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必然要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的合法性挑战。政府面临合法性挑战不等于面临合法性危机,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所带来的问题,政府合法性危机就必然降临。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各项改革,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酝酿着诸多不稳定因素,这极易引起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政府如何应对这类危机事件,保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维护其公信力和合法性,便成了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建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城镇化、社会快速转型以及频发的公共灾害而造成的公共危机给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升对民众的公信力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分析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公信力的相关理论,辨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规律,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危机管理能力薄弱、公信力弱化现状进行探讨,指明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5):92-95
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为改善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代治理理论所包含的多元共治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转变基层政府治理的要求,对促进基层政府在治理中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基层政府简政放权、实现基层政府的"瘦身"以及增强基层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推动基层治理,基层政府应树立多元共治理念,完善多元参与机制,促进基层自治,实现基层善治。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则[1]。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其作用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是否具有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因素。政策公信力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公众对公共政策合理性、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呈下降趋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舆论生态环境的挑战、公众话语表达方式的嬗变、公共治理方式的变革;面临着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传播自身形象的能力不足。政府公信力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水平,引领着整个社会诚信生态的维护。我们需要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善于管控网络舆情、建构地方政府形象塑造新格局等维度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群众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基层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屡屡酿成的公共关系危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安定极为不利。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影响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政府正面临着新的合法性危机的挑战,研究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意义重大。本文认为我国新时期的政府合法性的建设离不开五个内在要求:保障人民权利是我国政府合法性建设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党的领导是我国政府合法性建设的力量核心;政治稳定是我国政府合法性建设的前提和最基本的内容:政治制度创新是我国政府合法性建设的根本保证;法治是我国政府合法性建设的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法性"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影响着法治中国的实现.当下中国民间社会团体发展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突出表现为社会层面的正当性与规范层面的合法性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民间社会团体合法性危机,必须结合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要求,确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团体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公信力缺失问题,为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需对公信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公信力的构成加以解析,随后梳理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其中合法性丧失、主体品格缺位、绩效水平不足、诚信度下降等是突出的方面。因此需要坚持"内外兼修"原则,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效能,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监管,厘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以此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政府雇员制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人事行政改革中得到了有益尝试。从政府雇员制内涵切入,在描述了地方的实施状况,以及阐释其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下中国试行政府雇员制还面临合法性危机、雇员角色冲突、制度推广乏力和配套改革滞后等诸多困境。破解政府雇员制实践困境,亟需注意以下基本理路: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开展职业伦理培训、引入政府绩效管理和精简机构与冗员等。由此,政府雇员制才能实现其旨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官僚制合法性建设遵循了韦伯式的路径,其一元性特征导致官僚制陷入合法性危机。而中国官僚制合法性具有多元特质,即存在党政合一的官僚制合法性,中央与地方官僚制的合法性,政治、经济与社会中的官僚制合法性,城乡二元制与官僚制合法性,区域发展差异下官僚制合法性等问题,这是由不同利益主体公共需求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因此,须在充分考虑多样性社会公共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公民社会、健全公民与官僚制机构平等对话机制、增强公共需求理解与公共服务个性化等方式进行中国官僚制合法性建设,以化解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府绩效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公众心理这一路径作用于政府合法性水平的层级差异。其作用机制是决策绩效与执行绩效的时空分离和公共危机管理。由于这两个作用机制,公众在心理上更容易认为中央政府绩效高于地方政府绩效,因而中央政府可以从政府绩效中获取比地方政府多的合法性资源,造成政府合法性水平层级差异的强化和扩大。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执政以来, 中美关系日益恶化, 作为中美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在美孔子学院 也面临组织合法性危机。 基于实用合法性、 道德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三个层面的组织合法性理论, 采用社会 网络分析和关键词频分析的方法, 对 2019—2020 年间与孔子学院相关的主流媒体文本和社交媒体言论进行 话语分析发现, 在美孔子学院组织合法性危机的发生与东道国政府、 媒体等利益群体息息相关。 化解该危 机, 重建在美孔子学院组织合法性, 可从再造孔院实用合法性的文化内核、 重塑孔院道德合法性的在地传 播、 整合孔院认知合法性的生态理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过程中的形象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合法性问题讨论已成为当下常见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过程中的形象危机,并从机理上分析其原因,从而论证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形象重塑以及路径选择,这对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增强地方政府的权威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授权、日益完善的法律规范和民众对于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可等方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暴露出愈来愈多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地方政府不当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社会影响逐步凸显出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强烈不满,从而形成了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合法性的挑战.面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化困境,地方政府应从公民自治组织、社会舆情、政府自身等层面提升其经济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速发展使城镇化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如城镇化中出现的"城市病"和"农村病"问题。因此要走健康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政府经济行为主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要明确行政职责,实现政府转型;约束经济职能,提升城镇化进程中的极化效应;巩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让沿海地区经济模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重庆经济却逆流而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崭新引擎。重庆经济以其特有的发展模式抗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重庆模式”深受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在分析重庆模式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将重庆模式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重庆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以发展内需为主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强调创新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和不断提高的政府质量是保证重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互联网既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公共舆论空间,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同时也成为信任危机的来源地。尤其是在新时期借助互联网,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危机更加凸显出来。加强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地方党委、政府信任危机的根本举措,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掌握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活有效的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正强化社会已有矛盾、激活社会潜在矛盾、滋生社会新的矛盾。文章提出发挥运用"粘合剂"功能,引导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帮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推动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勇于面对危机后新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