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地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经济发展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传统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主要途径,从中国经济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必要性、主要动因和重要目标,并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要实现向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制度规范和学习国际社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不断深入的进程,其总体趋势已不能逆转。目前来看,发达国家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但同时经济全球化又与经济区域化、经济集团化并存。分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气温变暖,世界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广泛采用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应对。文章对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论,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并分别对产业格局下与国际格局下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文章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能够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继而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潮流正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 ,并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 ,但对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它对我国有哪些冲击等重要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对于深刻了解全球化的二重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 ,对于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 ,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与政策框架:现状、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减缓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目的,因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各国所认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高碳"型向低碳经济转轨需要注意法律和政策的作用。我国虽然颁布了大量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并形成初步法律与政策框架体系,但是这些法律和政策与满足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国家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与完善政策体系,以对低碳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市场驱动型、政府驱动型和混合驱动型,并且剖析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点,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全球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和经济的普遍发展 ;经济全球化同时是个过程 ,它在其发展进程中会对那些对经济安全不设防或提防不严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 ,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或处于全球化大潮边缘的国家 (或地区 )带来冲击或损失。本文就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 ,以此为中国的经济安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当今和未来世界及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也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笔者分析了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及其必要性,阐述了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正能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出了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河北作为能源消耗大省,更应加强发展低碳经济。本文在对河北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河北省构建低碳经济所应关注的重点产业,针对低碳农业、低碳工业及低碳新兴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了河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这种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应制定哪些策略和方针,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权衡利弊,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面对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阐明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建设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从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限制因素和基本思路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然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却通过各种路径对中国不同经济领域造成了威胁,这使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只有在坚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在各种层面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够在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并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但对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对我国有哪些冲击等重要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内涵,对于深刻了解全球化的二重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二重性对我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对我国的社会观念、国企改革、金融体制、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立法等方面冲击更大.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各个国家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并加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摘要]向低碳经济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也不例外。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更应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该区域丰富的森林、水电等低碳优势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低碳技术缺乏等制约因素,深入探讨了该区域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合理利用低碳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展开全方位低碳宣传教育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改变了传统高碳经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而突出强调"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低碳经济体现了一种整体有机性的自然观;低碳经济体现了一种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承认资源有限性的资源观;低碳经济实现了理论假设前提由"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