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萨伏伊在《异域》里把美国南方视为一个不同于美国北方的“异域”,从系统力量之异、种族关系之异和种族心理之异的角度展现“异域”之异,揭露黑人的悲剧人生和白人种族主义制度的非人性和非理性.政治之异、司法之异和大众媒体之异显示了美国社会系统力量的冲突和内耗,抨击了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反人类性和反文明性.种族情结、种族疏离和信用危机引发的种族关系之异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身安全,恶化了美国的种族关系;身份焦虑、歧视焦虑和越界焦虑通常会深化美国社会的种族心理之异,加剧黑人的双重意识危机,妨碍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困境中的获得与失去--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业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业女性同样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表面上看,大危机期间,美国女性就业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就业女性也像男人一样从新政立法中受益.然而,与男性当时的处境相比,女性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00-106
日剧《昼颜》在日本一经播出便成为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也影响甚远。这自然与其对"主妇出轨"这一敏感话题的呈现有关,但显然《昼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更在于其经由对"主妇出轨"的叙述,触及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问题或症候。因此,"主妇出轨"不仅可以被理解为女性追求个人成长的一种极端呈现,同样可以被看作中产阶级家庭危机的突出表现,甚至是整个都市文化病症的表征,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昼颜》给中国同类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美国危机管理体系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效应对危机最为关键的是要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以实现整体社会资源的协同运作.在举世关注美国"9·11"事件所造成的冲击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在应对危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运作机制、特别的机构设置、危机应对网络和社会危机应对能力等四个方面细致地剖析美国现有的危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因为金融与粮食双重危机,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为战胜这些挑战而做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其国际贸易谈判中,而这一谈判基于农业(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有益于南方国家农民的理念.作为全球或地区性贸易协定范式,<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深受美国贸易官员青睐,其在美国与墨西哥贸易中的实际影响,或许对中国未来参与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调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正确发挥国家干预力量等能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越战"前后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了美国危机处理的模式.本文通过美国对"古巴导弹危机"与"伊朗人质危机"这两个政治危机处理的对比,结合美国国内现实对公众舆论一致的消歇、意识形态多元化、国会作用与政党政治等多元因素,重点分析美国危机处理的多元政治趋势.  相似文献   

7.
胡玄 《江苏社会科学》2023,(2):223-231+244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南方剧作家,以其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为评论界所熟知。然而纵观其创作生涯,“南方淑女”仅是威廉斯对南方身份思考的众多维度之一。在创伤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身份理论的视域下,考察威廉斯早、中、后期代表性戏剧作品中人物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以及他们面对创伤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挖掘造成这些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透析剧作家对于社会变革期和文化断层期的个体的脆弱性以及美国南方身份认同困惑的批判和思考。威廉斯将美国南方的历史重负和身份危机转化为剧作中的创伤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身份困境,剧作中频繁出现的创伤性事件正是剧作家用于回应社会矛盾的特殊方式。面对现实中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威廉斯以戏剧创作为手段,批判南方身份建构中的谬误,并在象征层面化解矛盾,寻求一种基于他者伦理的理想南方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8.
美次贷危机后中美经贸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后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中国在就业领域应当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以充满神话色彩和古典史诗般的主体,高度浓缩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兴衰史,创造了一个爱与恨交织纠结的虚幻王国,并以此把美国南方文学引进了世界文学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具有复杂的过程、机制以及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术界对于本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解释.文章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较现有理论更好的研究本次危机的分析框架,并对危机进行了解释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威廉&#183;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熵贯穿了全文的主题与结构.以熵化这一全新的角度探索了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作家围绕南方独特的历史意识、家族传奇和地域情结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历史/家族/地域三位一体的经典文学主题,开创了南方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方"新生代"作家用后现代的"含混性"、"间断性"、"多元性"、"随意性"和"反叛性"等方式对南方文学主题进行颠覆与改写,使南方文学的传统主题面临着"断裂"与"延续"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业女性同样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表面上看, 大危机期间,美国女性就业人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就业女性也像男人一样从新政立法中受益。然而,与男性当时的处境相比,女性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大批金融机构倒闭,造成巨大损失.次贷危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次贷危机出现后,美国政府推出"注资"、"降息"和"直接救援"三大应对措施,但是,深层次的金融风险还未充分释放.然而,美国面对这次危机时表现出的迅速反应和决策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杌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金融危机本身所引发的各类经济损失,后者则是指危机中政府救助导致的各种社会资源损耗.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中金融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显性成本最低化和隐性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可以发现此次金融危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说明此次危机的程度严重,对今后的危机成本分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栋  于泽 《兰州学刊》2009,(1):197-201
自2007年以来,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始终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目前依然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文章基于信贷渠道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美国经济在未来可能的走势.研究表明,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国经济发生波动,但是次贷危机主要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言,次贷危机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而且,美元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弱势,直到美国金融体系发现下一个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及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2008年而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扩散无疑是最重要的经济事件.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步扩大,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此次危机,以及如何评价金融监管在此次危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即成为时下之需.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宏观环境和具体原因,接下来简要描述了本次危机的传导机制,最后,作为文章的落脚点,本文阐释了危机所揭示的美国在金融监管理念、监管体系、监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8,(3):185-190
南方淑女神话是美国南方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是南方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是套在南方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南方淑女神话下的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受害者、本能的反叛者和女性本真意识的觉醒者,抨击南方淑女神话对南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并通过对女性欲望本能的大胆描写,以"剥笋式"手法,层层递进,解构并颠覆了南方淑女神话,消除了南方保守势力顽固据守的最后一块种族主义栖息地。同时,福克纳通过对具有本真意识女性形象的塑造,努力试图为南方社会构建新的女性文化认同,为南方女性指明走向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侧重于从危机的起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荚国次貸危机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金融泡沫危机进行比较分析.集中分析了导致两国危机爆发的房地产、股票市场、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的货币政策.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这两次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个影响更为广泛的世界性危机,但是,相对日本泡沫金融危机而言,它是比较温和的,对于美国金融体系的打击也相对比较小.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美国仍将是吸引全球资本的最大中心,但是,美国的危机对策产生的通胀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韦尔蒂与奥康纳作品死亡主题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一大特色。美国南方文坛的两大女作家韦尔蒂、奥康纳的生平和创作都与死亡有不解之缘,在她们的作品中,死亡成了她们诠释主题的重要手段,展示了她们对于社会现实、道德伦理、生活本质的思考。本文拟通过对她们作品中死亡主题的对比,揭示南方文学中死亡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