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恩斯在《刑前一课》里从零视点与悬念的建构、外视点与悖论的建构、内视点与意识流、多视点聚焦与立体感等方面来研究小说视点与叙事层面的相互关联。他从零视点的角度建构人称悬念、瞬间悬念和期待性悬念,从外视点的角度设置了主题悖论、言辞悖论和语境悖论。为了克服零视点和外视点描述的单调性和乏味性,盖恩斯把内视点与意识流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触景生情式意识流、内心独白式意识流和交织式意识流等方面探究人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关联。他还在人物评述和场景氛围等方面采用了多视点策略,从多层次和多侧面的角度来聚焦于具体的人物、物件或场景,构建了叙事层面的立体感,拓展了现代黑人小说创作的美学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2.
《上帝会救助那孩子》是莫里森以美国当代现实社会问题为题材的第一部小说.她以细腻的笔触、讽刺的话语和耐人寻味的哲理反思,展示了美国妇女儿童遭受的亲情创伤、视觉创伤和司法创伤,显示出亲情异化、性情异化和身份异化造成的各种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揭示了亲情、友情等人伦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窘境和负向迁移.采用社会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从亲情创伤与亲情异化、视觉创伤与性情异化、司法创伤与身份异化三方面探析美国社会的儿童创伤与心灵扭曲问题,表明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关注点已经从黑人种族问题转向了更为深刻的人类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刻画了非洲裔美国人中的三类"别格"形象。文化移入和种族压迫催生了这些"别格"类黑人的第三种意识,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会违反法律,甚至不惜诉诸暴力来维护自己应该得到的人权和公民权。美国黑人的自行维权是黑人意识从逆来顺受发展到奋起反抗的典型标志。现采用非洲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方法,从不同阶层黑人争取人权、公民权的斗争经历来讨论他们自我维权的性质、状况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是非洲裔美国文学的一枝奇葩,其孕育和发展始终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生活土壤中,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通过对欧美侦探小说的戏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家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非洲裔美国侦探小说既不囿于欧美侦探小说模式,又具有弘扬非洲裔美国根文化和彰显黑人种族智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庞好农 《社科纵横》2007,22(5):154-155
本文采用非洲裔美国文学批评的方法,以W.E.B.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理查德.赖特长篇小说主人公在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斗争中呈现出的黑人双重理想的搏击。双重理想是黑人双重意识思想的反映,第三种意识是黑人双重理想斗争的重要驱动力。双重理想的搏击使黑人顾此失彼,任何一个理想的失落都会给黑人带来负面影响,但黑人又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理想;双重理想的冲突必然加剧黑人三重意识的张力。赖特对这个问题的文学观察揭示了黑人二等公民身份的悲哀和窘境。  相似文献   
6.
特鲁思在《北方黑奴索吉纳尔·特鲁思叙事》里披露了纽约州奴隶制即将废除之际人性善恶的各种表现形式,性恶、性善和人性扭曲是美国北方奴隶制下人性演绎的三个层面。特鲁思用触目惊心的笔调勾画出人性在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异化——贪婪、冷酷和伪善,同时还从迷信型、感恩型、愚忠型和自卫型斯德哥尔摩综合效应的心理视角,抨击奴隶制的非理性,认为人性扭曲是社会扭曲的必然结果。此外,特鲁思还从正义之善、怜悯之善和恶中之善等方面描写白人的多维品性,强调了人性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雅各布斯的奴隶叙事《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揭露了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奴隶制的残暴和北方种族歧视的非人性,并通过黑奴女孩布伦特双重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抨击美国南方奴隶制对女奴的双重剥削,认为积极的双重意识是黑奴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权平等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理查德·赖特在俳句写作题材和手法上突破了日本俳句的许多传统规则。他关于春夏秋冬的俳句形成了一个轮回,抒发了人与自然的依存情感。他在俳句中借用雨、植物、街区和田野等场景表达自己对改善和解决美国黑人种族问题的渴望,还运用飞禽走兽作喻体,构筑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赖特在俳句里以自然为题,抒发自己对和谐自然的渴望,把黑人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建立和谐自然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契斯纳特在《一脉相承》中描写的黑人生存心理状态与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特征非常吻合。黑人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可以视为黑人寻求自我保护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契斯纳特笔下的中产阶级黑人遭受“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式迫害,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小资产阶级和下层黑人挑战斯德哥尔摩效应的魔咒;虽然他们在政治谋略和社会组织能力方面还很欠缺,但其行为表达了黑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民主精神的捍卫。  相似文献   
10.
《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的命运反讽可以分为柳暗花明型命运反讽、一见钟情型命运反讽和好意误解型命运反讽。这些命运反讽都妙趣横生,具有逆期待性和隐含性。内洛尔笔下的梦幻充满荒诞,荒诞映衬着梦幻,并使梦幻与现实水乳交融。小说中使用了多转性象征、启示性象征和寄予性象征,讽刺社会阴暗面,赞颂人间真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内洛尔在对命运反讽、荒诞梦幻和象征手法的创新和探索中导入魔幻现实主义元素,促进了美国黑人小说艺术特色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