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马克思对商品交换中的形态变化过程,即W(商品)—G(货币)—W(商品),特别是对G—W—G的论证中,突出分析了其中的W—G即商品到货币的变化之困难性,称之为“惊险的跳跃”。那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否也存在这个“惊险跃跳”?企业如何应付这一“跳跃”的严峻考验?当前企业“转轨”这是个关系到适应外部环境和企业行为机制的重要问题,颇有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货币是什么商品关于货币是什么商品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看法很不一致。近二、三年来,争论是在“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与“货币是一般商品吗”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展开的。争论的双方都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论根据。其实,在我国出版的教材、辞典、辞海、专著和论文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货币是固定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而比较流行的表述则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有人认为:“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不同,因此,为了弄清哪一种表述准确,我们就要从研究原著入手。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流通量正常标志问题衡量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什么?金融理论界一些同志一直把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货币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标志。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农副产品收购量的比例为1∶4;与商品库存量的比例为1∶5;与社会商品价格总额的比例为1∶8;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这个比例为“过多”。有的同志还引据历史资料,说凡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物价动荡的年份,都反映为这个比例偏大,作为实证。据此推理,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了怎么办?一个办法是增加商品价格总额去与“过多”的货币量平衡;另一个办法是在商品价  相似文献   

4.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似无讨论的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说明,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混乱的,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正相反。在经济学著作中,讲到货币的本质时,一般都说,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例如,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货币”条中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林与权等同志编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一书中说:“货币是商品;但它与普通的商品不同,是特殊的商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在互联网上购买虚拟商品的支付工具。它产生于网络小额电子支付的困难。网络虚拟货币虽带有“币”字,其本质属性仍为商品。随着其使用基础的扩大和功能的延伸,网络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逐步衍生出了类似货币的属性。就目前而言,网络虚拟货币还只是商品,与真实货币或准货币还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购买力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把“购买力多少”和“錢多錢少”混同起来的说法。有些同志只要看到国家供应的某些商品超过了群众可以购买这些商品的货币数量,就以为这是“货币少了”;反之,他们只要看到国家供应的某些商品少于群众可以购买这些商品的货币数量时,就以为这是“货币多了”。从这种看法出发,这些同志常常把上述现象归因为银行发票子太少或太多,要求银行用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逐步减少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生活的运行,即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在间接的宏观控制手段中,货币金融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货币与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过去,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把马克思从不同层次对货币的研究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本质、起源和职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货币以信用为中介对商品经济运行的刺激或破坏作用的理论;2.把马克思为了抽象分析而假定的金属货币运动等同于现实货币运动,没有从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下货币运动的分析中去认识银行控制货币运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两个层次研究了货币问题。首先,他撇开信用制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然后,马克思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会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引起国家政治形势的不安,这已是被历史事实所证明。因此,怎样稳定货币,是当前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稳定货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证货币和商品的平衡,也就是要使货币流通量和商品价格总额相适应。因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如果流通中货币过多,它不会象金属货币那样自动退出流通,其结果只能是商品价格上涨,货币贬值。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省商品供求比例严重失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是国民经济调整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 辽宁市场供求比例失调,长期存在商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建国三十一年来,全省商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之间,只有六年基本平衡。全省货币与商品的比例,正常情况是1:8.5以上,即市场上有1元钱的货币,应当有8.5元以上的商品。(1952年是1:9.85、1957年是1:8.16)据有关资料测算,1980年全省货币流通量在22亿元以上,与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例是1:5.2左右,已接近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的1:4.84。  相似文献   

11.
“金银天然并非贷币, 但贷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题头这句名言是马克思对货币和贵金属关系的最好概括。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货币章”等著作中,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十分详尽,其理论的深邃,知识的丰富,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都是无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金银天然并非货币”。就象黑人天然不是奴隶、纺纱机天然不是资本一样,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之成为货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  相似文献   

12.
一纸币底产生我们知道:货币是商品界底普遍交换对象,从而是商品交换底媒介,用马克思底公式来表述,即为“W_1—G—W_2”。在这公式中,W_1为甲所有的商品,他为买而卖(这是简单商品经济底实质),先将 W_1出售给 G(货币)的持有人;在换得这个 G 以后,他又用G 去购买乙所有的商品 W_2。同样,乙出售商品 W_2,从甲手中换得 G 以后,他又会用这个 G 去购买丙所有的商品 W_2;如此类推下去,可以有一个无限的过程如下:W_1—G—W_2;W_2—G—W_3;W_3—G—……。这样,上述 G(货币)就不断在商品交换(流通)过程中从出发点一直不断地流转下  相似文献   

13.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它反映了土地市场的运行状况。因此,研究土地市场问题不能不研究地价问题。本文只研究地价的特征和地价的决定两个问题。 一、土地价格的特征: 由于土地性质特殊,与市场上交换的一般商品不大相同,因而其价格也有独自的特征。 1.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的购买价格。 土地和一般商品虽然都有“价格”,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一般商品价格的本质是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即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土  相似文献   

14.
分析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对《资本论》全书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最简单的商品形式“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着萌芽状态中的劳动产品的一切资产阶级形式的全部秘密。”用列宁的话来说,“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不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就不可能了解商品怎样转化为货币及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也就不可能了解资本的根源和实质以及资本运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从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和由商品交换产生出来的货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难处在于商品,而不在于货币。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便对读者说明:“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页)在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关于货币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一开头就引用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月刊》1981年第6期发表了韦行、齐杜蘅两同志的《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一文。该文断言“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只有“一般商品”才是货币的本质所在和正确定义。对此,本人不敢苟同。下面我谈点自己的看法。韦、齐两同志认为,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特殊等价物的‘特殊’同特殊商品的‘特殊’是一样意思”,当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后,特殊等价物转化为一般等价物,特殊商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6年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 ,过热的经济现象得到了控制 ,但随之又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 ,即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商品库存激剧增加。央行连续七次降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着力施行 ,但消费需求依然故我 ,启而不动。本文通过对十余年来我国货币运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从“货币沉淀”这一金融现象着手 ,分析考察我国近年来的通货状况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关于货币沉淀本文认为 ,“货币沉淀”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其媒介功能丧失而不能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现象。沉淀货币的持有主体可以是居民 ,也可以是银行、企业或政…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货币流通量时,传统的作法只是把它与社会的总供给相联系,即认为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是等于一定时期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之比。笔者认为,这只有在高度理论抽象的层次上说才是正确的,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社会可供商品(或商品价格总额)与社会所需商品(或货币收入购买力)在量上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从宏观供求均衡的角度来探讨货币流量的确定,就成为摆在货币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是不是商品问题,经过多年的讨论,尽管仍然难于统一认识,但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却日见清晰。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否会引起货币向资本转化,是否违背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命题,作些探讨。 一 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20.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