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沈虹光是湖北省杰出的戏剧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优秀剧作,但迄今文学界对她的研究和评论还很不充分。本期刊发著名文学批评家王先霈先生和郑传寅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推动沈光虹戏剧研究进程。其中,王先霈的《成为西西弗斯的狄奥尼索斯——我看沈虹光的戏剧人生》认为,沈虹光的剧作,没有大制作,不玩形式,总是为剧团掂斤簸两地俭省。她创作的剧本,人物很少,不用龙套,场景设计简单。她的剧作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找戏,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向着人心,人情,人性。郑传寅的《琐细与平实中也有让人震撼的内容——论沈虹光剧作的艺术特色》认为,沈虹光的剧作大多是平实的,有的场景甚至近乎琐细,但作者能从平实琐细的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能从平易中见奇崛,确实创造出了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其题材选择,多写当代都市的斗室微澜;其人物塑造,多为个性鲜明而独特的普通群众;其艺术张力,令人震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沈虹光喜爱和欣赏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她的戏剧创作深受契诃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创作题材上,着重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并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日常叙事与心灵开掘相交织,昭示出心理现实主义祈向;在表现方式上,着意于对人生遭际和心灵冲突的喜剧性观照,使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交融,以激发丰富复杂的审美感受;在艺术追求上,着眼于从平淡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使诗情与哲理相融合,昭示出诗化现实主义意向。沈虹光剧作中这种内在化开掘、喜剧化观照和诗意化表达,具有较强的心理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效提升了我国当代话剧创作的水平,有力促进了戏剧现实主义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刘方政 《东岳论丛》2004,25(1):104-108
创作初期,田汉剧作中情感与理性互相纠缠,他往往在情感的抒写中插入理性的"教训",借人物"宣讲"作者的社会见解、艺术见解和爱情见解。反映工厂、农村生活的作品中,他想努力表现题材的现实性和主题的社会性,但创作过程中又渗入了过多的情感色彩。1927-1929年的创作则是情感与理性的反复:抒情剧表现的是不知路在何方但又倔强地探寻出路从而不知所措的迷惘,观念剧则离异突兀、情节离奇、内容无序。"转向"之后所写的社会鼓动剧,其社会意义明显高于审美意义,内容大于形式。从《秋声赋》到《关汉卿》则做到了情感与理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作均为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形象,几百年来给观众、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的作者远隔万里,文化背景迥异,表现时代和创作手法不同,特别是在悲剧表现上各有千秋,两剧悲剧精神背后,体现的是两个民族在文化伦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谢民是我区一位有才华、有个性、有自己执着的艺术追求的中年剧作家。六十年代中期,他以反映教育改革的优秀剧作《朝阳》而蜚声剧坛。一九七九年,他的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载《剧本》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八期,以下简称《死了》)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都市生活题材剧《蜗居》播出后,成为各方持续的热点话题。传播者坚持贴近实际,再现生活,有效地增强剧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转型社会特殊语境中人们的认知方式,为受众在进行角色理解和角色认同提供了多元空间;传播方式上运用了情感劝服、两面提示等多种方式,从而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临川四梦》(即《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我国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主要作品。其中《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他的代表作,其进步的思想意义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四梦》中的另外三部剧作,尤其是对,《南柯记》、《邯郸记》二剧,多年来一直为评论界毁贬。长期以来,《南柯  相似文献   

8.
在本雅明《德国悲悼剧的起源》这部碎片式著作中,他对17世纪德国的悲悼剧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德国悲悼剧中的人物形象时,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把悲悼剧作为现代悲剧的代名词,重点分析了古典悲剧与德国悲悼剧之间的区别.该书的主要思想成果是对寓言的探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寓言关注“废墟”和碎片,并从物质层面来反观人类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和明代狂禅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牡丹亭》问世以来,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一世垂青,“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对此,有人归诸作者的才气,有人祖述作者不同寻常的经历,有人盛赞作者磊落刚直的性格,见仁见智,不一而足。当代学者则从历史的、美学的、文化的角度入手,多侧面全方位地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艺术造诣以及作者创作该剧的哲学依循、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少论者虽也看到佛禅对于汤氏其他剧作的影响,但佛禅对《牡丹亭》的浸润,尤其是明中叶掀起的那场“狂禅”风潮,对于这部名作的根本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尽管明代论者亦或偶有提示,如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卷首所言“若其所谓因缘生死之故,则从乎浮屠也”。后世以至当今学者多未就此深入开掘立论。虽也有人看到那。不可忽视的影响”,后来又发现“禅宗思想家的影响不一定只限消极方面”(徐朔方《论汤显祖及其他》),惜也仍未从详细论。笔者试图从汤显袒的代表作《牡丹亭》入手,考察佛禅、狂禅风潮对于作者艺术态度、艺术感  相似文献   

10.
宋剑华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的《困惑与求索》,源于作者的困惑,而立志进行自己的求索,以图达到对曹禺早期剧作的全新阐释.应当承认,作者通过自己的剔爬梳理,发现了隐含在曹禺早期剧作深处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涵,即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并围绕这一界定,研究了曹禺创作的理念选择,模式特点,思维方式,艺术特征等问题.作者不仅是国内把全力放在曹禺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上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也显示了国内从这一视角研究曹禺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戏剧史上,《秃头歌女》是个奇迹!首先,世上似乎从未有过像尤奈斯库这么幸运的剧作家,他在写这一剧本之前,压根儿就没想当一个剧作家,据说他从前对戏剧兴趣无多,写作第一个剧本《秃头歌女》完全是心血来潮,因为英语没学好才突发奇想,欲使那些教科书上平白简易、默默无闻然而又久为人知的对话──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问题陡然变得不可思议且不容置辩,让这些深刻的真知灼见在舞台上成为绝响!剧名原定为《简易英语》,作者初衷是写成一个“教科书式的剧本”,剧申人形同鹦鹉,只须谦恭地转述作者从教科书上学来的句子。那么是怎样又走…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刊载了拙作《<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同年第4期又发表了蒋星煜先生《论<西厢会真传>为闵刻闵评本》一文,作者也赞同此书非汤、沈二人合评的说法,并进而指出“《西厢会真传》是闵遇五批评的。”蒋先生认为《西厢会真传》为闵评,并没有提出直接的可靠的证据,只不过是将闵遇五所撰写的《五剧笺疑》与《西厢会真传》的题评作了对比。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戏剧观念由古典进化到现代的发展中,《新青年》派的批判旧剧、推崇易卜生等西洋话剧,无疑是个划时代的历史转折。他们强调戏剧在艺术殿堂中具有其独特的文学地位,强调戏剧配合现实斗争的社会作用,强调戏剧真实地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等,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五四时期话剧登上中国舞台而蓬勃兴盛,即写下中国戏剧发展的新篇章。然而遗憾的是,1921年前后,《终身大事》、《娜拉》、《群鬼》、《华伦夫人之职业》等剧作演出失败,面对如此情形,很多戏剧家都在思考探索。陈大悲等人提倡“爱美剧”,蒲伯英等人提倡“职业剧”,北大学生提倡“平民剧”,洪深呼吁建立严格的表导演制度,田汉则组织在野的“南国”戏剧运动……。 当田汉、洪深、陈大悲等戏剧家在国内艰辛探索时,在大西洋彼岸,余上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民族文化及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广泛影响的一部名著.把这样一本历史名著改编成电视剧,不仅是极有价值的,而且也是有极大难度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电视剧《三国演义》(84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它的恢宏和阔大,虽难说绝后,但前此的一切都可以说显得纤巧和琐细.我以为,光是这构想,就足以显示主创者的过人胸襟和非凡气魄了!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刘方政在北杂剧中,“神仙道化”剧作为一股创作潮流,马致远既是开山之祖,又是成就最高的作家,在其现存的7个剧本中,有4个是“神仙道化”剧,它们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太华山陈抟高卧...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在完成小说《红楼梦》的统一的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手法?《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张文潜、颜纯钧的文章指出几点:(一)实体和整体.《红楼梦》反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细",能在琐细、分散的描写中见出整体,如第二回先从整体上对贾府作了一次介绍,以后在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等事件中从整体上去表现贵族家庭生活的规模和气派;还别出心裁地通过人物的眼睛介绍和描绘贾府的环境,使各个纷繁冗杂的生活场面联成一个整体.(二)干扰和打断.对中心情节的干扰和打断,是《红楼梦》庞大复杂的艺术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有意插入  相似文献   

17.
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以下简称《北》剧)的播出,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在近年所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北》剧可算佼佼者。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称赞说:“《北洋水师》对历史题材的选择角度立意高新,人物评价和刻划客观公允,较之过去历史片有相当程度的突破,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有一定深度的力作。”的确,该剧在表现历史事实方面是严肃的,对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尽可能地忠实于历史原貌。作者力图从真实中追求艺术感染力,又用艺术的手段去升华真实,这显然是历史题材的影剧所应取的正确态度。但是,缺憾的是,《北》剧对于方伯谦的形象塑造,仍然带着某种沉重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西藏建筑的魅力 宁世群在《西南民院学报》1990年第2期上著文,对西藏建筑艺术的魅力作了论述。作者认为,西藏建筑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西藏古建筑繁多的式样和奇异的结构,表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及时代精神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西藏建筑风格造诣极深,质朴实用,庄严神圣,有的平实和谐,有的富丽堂皇,有的雄伟壮丽,有的幽深古雅。金碧辉煌的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5,(3):52-56
唯美主义作为一场不连贯的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理论纲领,各代表人物之间的观点也并不完全相同。《莎乐美》作为一部形式完美和充满着唯美主义颓废色彩的天才剧作,既是唯美主义领军人物王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又被视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莎乐美》的戏剧题材取材、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窥探到唯美主义强调艺术自主性,与生活无关;致力于诉诸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塑造唯美主义精英概念化身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方式;试图在与理性的对抗中确立美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流话剧的有机构成 ,政治宣喻剧的生成有着从剧作者到观众到话剧艺术发展规律所共同表现出的历史必然。本文从发生学角度 ,从文化积淀和时代催化两层面 ,揭示剧作主体政治剧自觉意识的形成机制 ;同时又从艺术接受着眼 ,分析了二、三十年代意识形态化了的现实观众对政治宣喻剧生成的参与、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