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先秦儒道两家在其著作中以比喻象征的手段展现了各自的精神居处与家园,表现了一种饶有情味也颇值关注的家园意识。先秦儒家以礼义道德为精神家园,先秦道家以“道德”自然为精神家园,他们在思想世界中所构建和设计的精神家园虽然面貌迥异,但却体现出同样的终极追求,同样的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混乱的时世中构筑供人安顿精神之所的共同梦想,带有此时期所特有的文化气象,其中由现实居处到精神家园的巧妙引申,背后也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之传统的影响。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在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中间不乏与之共鸣或同调者。  相似文献   

2.
中华俗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华文化内部形成庞大体系并影响至深的莫过于儒释道三家,在其各自的文化体系中,皆有至高至深、奥妙无穷的哲学内涵。这些形而上的文化内涵自然而然的渗透在俗语之中。然而,在近百年的文化断层中,在传统文化的深层背景出现空白甚至扭曲的状况下,我们愈来愈远离文化的本源。文章通过对俗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探讨,试图提醒我们不可忽视俗语的形而上含义。  相似文献   

3.
董宇宇 《理论界》2013,(7):44-46,37
王安石从"鸟鸣山更幽"化出"一鸟不鸣山更幽",遭到历代评家的一致非议。但此诗绝非无谓,其散逸出来的意蕴已指向了文化的深度。只有跳出浅层的句法、诗意之论,置于荆公新学的整体背景之下,才能观照出此句所透露的文化转型的重大信息。它显示出"自然诗化"走向的"智慧自然"层次、"唐宋变革"后"个体意识觉醒的深化"、"文化本体"建构、价值悲剧意识等文化动向,契合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机制,其意义是不容轻诋的。  相似文献   

4.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回族华人文学属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该支特殊的文学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家园意识有地理家园和文化家园。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指向中国多地,文化家园意识有的指向族裔的宗教文化家园,有的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超越固定的文化形态指向一种精神的旅行。美国回族华人作家的家园思考也各不相同,白先勇在跨文化中重构家园,艾骊·马琳在跨文化中坚守家园,马兰在跨文化中追寻家园。  相似文献   

6.
包树望 《理论界》2012,(4):115-118
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家道德意识的影响下,恩报观念主要有施恩不望报和受恩必报两种恩报原则,这在"三言"中多有表现。但"三言"作为俗文化层面的文学代表,底层民众的功利主义和主客观的双重柔弱等决定了其恩报观念更多的是受到俗文化层面"道德宿命意识"的支配,对恩报难相继、德福不相配的现实予以扭转,形成了俗文化层面的道德宿命的恩报观,如恩报必相继、施恩报恩必有赏、忘恩负义必有罚等。依照所依靠的外界力量的不同,其恩报模式可分为五类,其总的心理特质是功利化、宿命化和宗教崇拜式的期待、验证等,此恩报观进一步表现在历史恩报故事中。"三言"中部分篇目的恩报观念中道德宿命的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且更富有道德主体意识和悲剧精神,从而使其拥有了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进入"三言"第一流作品行列。  相似文献   

7.
邓群刚 《兰州学刊》2011,(2):180-185
1956年河北省邢台县向内蒙古自治区移民垦荒的历史表明:本来利国利民的移民垦荒活动,并没有立刻燃起邢台县西部山区农民的热情之火。无论是移民政策的贯彻者——基层干部,还是移民对象——普通农民,他们往往顾虑重重。消极回应。对此,邢台县委从改造农民的传统乡土观念入手,通过召开会议、大力宣传、具体算账等方法力图使广大基层干部和普通民众摆脱“本位保守”思想和“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乡土观念的束缚,积极投身到移民垦荒活动中来。但是囿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共在对农民心态问题的处理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中共在此次移民垦荒活动中对农民心态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所留下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移民工作仍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琳 《晋阳学刊》2011,(2):142-143
出现在禅籍中的俗语被称为禅籍俗语。温端政在《中国俗语大词典.前言》中指出"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禅籍俗语在类型上与其他俗语没有区别,也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4类。  相似文献   

9.
家园,事实上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环境或文化氛围,而家园意识则是因现实种种不如意而寻求解脱的苦难的精神象征。大凡在一个安稳的年代从容生活着的人,一般很难有明晰的家园意识,至少很淡漠;唯有在乱世,在家园被破坏或者失落的时候,家园意识才会涌上心来,愈显突出和强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乱世。封建制度已然崩溃,传统的超稳定结构的家园受到西方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所赖以生存的宗族和田产体制也迅速式微乃至解体。这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出身贵族门阀的中国人,都无可选择地失落了温暖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俗语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二百五”、“马后炮”、“树倒猢狲散”、“丁是丁,卯是卯”、“一女不吃两家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此类俗语,国人可以随手举出一大串。很明显,这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俗语作为语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争的事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引用了不少俗语,只是其时尚无“俗语”这一名称,而是叫做“谚”、“鄙谚”、“鄙语”、“野语”、“民语”等。汉代文献中已出现“俗语”之称。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白话小说中,“俗语”的运用俯拾即是,而且出现了更口语化的“俗语”一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尊重妇女还是歧视妇女,自古以来有很大争议,但是仅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不能得出孔子歧视妇女的结论,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理清"女子"与"小人"所代表的是哪个群体,唯有如此才能正确领会孔子的本义。  相似文献   

12.
意识的"难问题"又称为"世界之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历史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破解之道。在众多的解谜方案中,著名脑科学家G.埃德尔曼的"动态核心假说"对意识的"难问题"作了独特的破解与诠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程磊 《北方论丛》2012,(2):66-72
儒家的伦理中心和家国同构使士人仕宦游走于家国之间,山水之游成为体验生命漂泊与渴求安顿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宋人的山水游宦意在兼融两者的精神指向,以主体精神的挺立向外追询国的价值,践履职责承当道义;以山水之游的审美体验实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诗意转换,情理交融的心灵境界即构成家园感和价值归宿,成就出诗意栖居的"文化的人"。家园感的追询是虚灵的心理体验,借山水得以物象化、情境化地呈现,从而消解家园失落的悲剧意识,对它的追寻过程本身即构成精神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小慧 《理论界》2012,(3):74-75
当下,证券内幕交易罪的存在严重威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改善目前证券内幕交易罪"证据难"的现实问题,文章从证券内幕交易罪犯罪行为的特征、案件查处主体的特征、司法人员的思想意识现状、该罪证据特征及证据规则诸视角入手,探析证券内幕交易罪"证据难"问题的成因。基于以上原因和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笔者从司法制度、侦查技术及司法人员素质等视角提出证据内幕交易罪"证据难"的改善路径,以期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议,并对提高内幕交易罪的办案效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有用意识"膨胀,"有限意识"薄弱;"体系意识"浓厚,"问题意识"淡漠;"建设"意识强,"经营"意识弱。由此,要正确处理"有用"与"有限"的关系、"体系"与"问题"的关系、"建设"与"经营"的关系,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在于"内容与形式"、"质量与宣传"不一致的二元形态,这种特殊性源于历史文化、人口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机制作用。由此,中国情境管理既要应对复杂人口环境对组织的挤压、渗透和影响,又要应对渗透进骨子里的文化传递影响,亦即传统文化作为亚文化结构因子的观念意识、思维模式、心理惯习和行为方式的韧性约束与隐性支配。或者说,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具有典型的"暧昧"特征,暧昧文化与暧昧法则控制了组织所谓知行一致和表里如一的表达方式,支配了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取向和私下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斯佳丽身上的传统意识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园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特指理想或幻想中充满了幸福、安全与温馨之所在.在现实世界,家因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人因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处地位不同,观念不同,环境不同,其所向往的家因也是有相当的差别的.本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乱世佳人>中主人公斯佳丽身上传统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传统意识所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谁难养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钱穆在《论语新解》里一度认为女子小人是指先生的妾仆们,但在《论语注疏解经》里早就印出了“……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由此可知:“女子”是泛指的,而不是特指的意思,又有今人文化太保,李敖也声言“女子”是泛指。如果说个别的女人、小子,惹怒男人们而使其大鸣不平,骂一句“女人难养”也就算了,可既然是泛指,就有些不太对劲了。一贯认为“女人难养”这是男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根所在。男人总是站在饲养的角度看女人,把女人作为他的私有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了几千年,女人也以男人为轴…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浩如烟海的语词中,有大量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渗透着我们民族的心理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绝大多数成语或者浓缩了一个历史典故,或者是一个名言警句,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俗语则大多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概括,它通俗易懂,讲的是朴素的道理,是流传于民间的哲学。然而也有一些成语或俗语观念陈腐、逻辑荒谬,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健康有效的思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只从逻辑的角度对成语、俗语中的谬误进行透视和解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文学中的“平民意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认为,中国新文学区别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于它的平民意识。尽管我们不难在古典文学中发现“哀民生之多艰”、“穷年忧黎元”那样同情、热爱老百姓的深挚情感,发现对“背法度而心治”的昏君的怨恨、对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桃花源、大同世界的真诚向往,然而,那一切发自我国古代伟大作家内心的真情并没有升华到现代民主主义的精神境界。由于封建文化的深层意识作用,中国古典文学中弥漫着贵族意识的气息;在同情下层民众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