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齐国建筑艺术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宏大的齐国故城,详实丰富的齐国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还是独树一帜的齐国军事建筑都充分反映了齐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源流,影响中国建筑思想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而且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建筑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齐国绘画艺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帛画、丰富多彩的漆画、工艺精美的铜器装饰画,还是开中国美术史之先河的默写人物肖像画,都充分体现了齐国绘画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新意识,特别是独具特色的齐瓦当画、雄浑厚重的齐地汉画像石,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中国绘画理论与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8):183-187
带钩是中国古代服饰的一种构件,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不同一般,特别是对齐国历史的影响更是非同寻常,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枚带钩改写了整部齐国的历史。关于齐国带钩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春秋早期齐国贵族阶层已经使用带钩。齐国带钩,由于受齐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以变化丰富、形式多样、重实用求美观为显著特色,求新善变、不拘一格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战国时期,齐国带钩造型和装饰艺术风格表现尤为突出,地域特色更为鲜明。大量出土的齐国带钩,是对司马迁"齐冠带衣履天下"论断的最好明证。齐国带钩艺术是齐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齐国青铜器,无论是不拘一格的造型艺术,还是丰富多变的装饰艺术,都充分体现了齐国青铜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其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表现尤为突出。大量出土的齐国青铜器,以广泛的题材内容、不拘一格的造型观念、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观,为后世了解齐国青铜器的发展历史与艺术风格,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丰富多彩的齐国青铜艺术,作为中华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青铜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者,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以“性恶论”的人性观和“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为基础,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中和之乐”音乐审美观及“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齐国服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国的服饰艺术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形制、色彩、纹饰、质料、佩饰等所构成的服饰形式美,充分体现出齐国服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度爵而制服"、"上以为政,下以为俗"、"礼乐"与"实用"结合和"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服饰审美观,不仅承袭了儒家礼乐文化精髓,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中国服饰审美理论与服饰艺术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46-250
南丰古傩作为现今保存完好的一类古代艺术品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成了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南丰傩舞音乐,是音乐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丰古傩音乐"吟诵调"的"音声"艺术特点不仅孕育着本区域原始的民间音乐雏形,同时也展现出了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对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当代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创新当代艺术形式和音乐形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种艺术类型的传统观念并不是独立于自身的艺术体之中,而往往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思潮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都是基于当时欧洲社会中这两种大的文化思潮之中。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观念,也基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整体文化观念之中。另外,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思想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又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王著")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艺术心理思想的著作.说王著全面、系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时期及中国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心理思想;说王著深入,是因为其是将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放置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心理这样广阔的宏观背景上来展开研究的,在研究方法上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作参照和导引的,是与古代及现代的艺术活动实际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西域是一个很大的地理范畴,包括现今的新疆和部分中亚地区。西域音乐艺术家,即是指古代这一地区的音乐艺术家。今天,要研究作为古代中国艺术一部分的西域艺术,以及它在我国艺术中的地位,就不能不涉及当时出生在中亚,活跃在中国音乐艺坛的那些音乐艺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们,特别是当我们在振兴中华艺术,借鉴前人的艺术成就,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艺术的时候,就更不能忘记他们。西域的音乐艺术,是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在各种风格、流派的并存中,在这些风格、流派的艺术家的竞技中,兴隆、繁盛和发展起来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  相似文献   

12.
“五行配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与精髓,“五行配五”文化的基本含义及其科学价值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天文、历法、人的思维模式、礼数、医学、音乐等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转型期。宋代音乐的转型以民间俗乐的繁荣发展为显著特征,开启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由宫廷乐舞占主流向市民俗乐为大宗的转变。宋代音乐文化的这一转型以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革为动因;以音乐性质和形式的世俗化转换为内在质态,以音乐表现功能、活动场所与参与对象等的变化为外在表征。宋代市民音乐的典型形态———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变化,是宋代音乐文化转型中最直观、最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学艺术,诞生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语境中.最早出现并可配乐而歌的诗歌艺术,在中国古代道统文化背景下,逐渐发展成为独立于音乐的语言艺术.在"诗言志"传统下,其伦理教化功能日益突出.而同源于古乐府的词体艺术,从诞生之初起,就始终与音乐相伴相生,并且将诗所不能言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艺术表现中.它的出现,使语言艺术回归到了音乐性和文学自身审美性的传统中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姜太公的政治思想与政治谋略于孔宝姜太公,又称吕尚,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殷周历史巨变中,姜太公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奇计与韬略成为中国古代谋略的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精神。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对齐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推进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我们非常有必要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良性影响和局限性,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经营思路,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企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乐的本源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董仲舒创造性地把先秦儒家的观点融入自己的天人感应的哲学体系中,从而建立了一种适应中国古代大一统专制政治的音乐理论。探寻董仲舒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于理解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线索以及音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发展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古琴艺术丰富的人文和精神内涵,使之超越了音乐文化的范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琴入选非遗后,中国古琴文化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但在古琴文化复兴的背后,中国古琴文化传承与传播面临的表面化和肤浅化、古琴艺术多样化风格流失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温斌 《阴山学刊》2010,(4):79-84
中国古代戏剧构成繁杂多样,但草原音乐文化对其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戏剧音乐文化、音乐艺术形成的作用更是突出。草原音乐进入中原,渐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了元杂剧赖以产生的音乐基础———北曲曲乐的漫长历程,充分说明草原音乐文化的介入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谏议思想,为谏议制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谏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决策的部分特性。它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有得有失。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谏议思想和谏议制度,不仅对更准确地认识传统文化,而且对今天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都有着深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